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研究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地方农业高校逐步增多,而"生物信息学"是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生命科学与大数据信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程。本文针对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学现状,分析和总结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从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改进三个方面对生物信息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提出建议,希望对生命科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定位,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物信息学快速崛起,高通量测序、生物大数据、专业数据库和多维组学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日渐普及,该学科与医药、生物和农学等生命类学科正深度交叉融合。实践中,少数农林院校开设的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有专业针对性的生物信息学基础课程尚待完善,部分现有的课程设置已不完全符合未来信息化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与生物信息学交叉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的原因,从重要性认识提升、课程体系更新、师资力量建设及教学案例建设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农业高校多专业开设遥感课程的现状,从学科发展、学生知识背景、课程教学应用性需求、教材建设、实验课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高校遥感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矛盾,并从考虑专业差异的遥感课程知识体系建设、注重课程跟随学科发展更新知识点、合理设计实验课内容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农业高校遥感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林院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大量农作物、农业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完成,为农业基础和应用研究中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因此,生物信息学已成为农林院校生物学和农林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和专业数据库的发展,为生物信息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网络环境下对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开放式考核方法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为网络环境下的《生物信息学》及其他课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梁琛  张建海 《农业与技术》2010,30(5):136-138
针对农科类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中的对策及教学改革实践。切实做好生物信息学的课程教学工作,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物信息学涵盖了基因组学、计算机信息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网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最有潜力的学科之一。因此,该文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背景,从讲好绪论、教学内容改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全新战略部署,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乡村规划与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文章通过梳理农业类高校该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定位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类高校该专业提出了懂农业经济、掌握生态环境管理技能、了解乡村传统文化、熟悉农村制度等新要求,该专业应以培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为专业核心定位,注重地理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专业属性,加大乡村文化地理教学内容,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类高校在乡村规划领域的话语权。最后,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初步构建了以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为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业标准化》是高校农科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农科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对《农业标准化》教学现状进行概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农业标准化》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革措施,希望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农业标准化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技能,为地方涉农产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农业标准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前沿学科。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生物信息学教学现状,基于其他学科的成功教学模式,结合生物信息学课程特点,提出"教、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