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藜麦为主要原料,运用湿磨法提取藜麦淀粉并进行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藜麦淀粉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湿磨法提取藜麦淀粉最佳工艺,即料液比为1∶6 (g∶m L),浸泡时间为4 h,磨浆时间为140 s,藜麦淀粉提取率达到67.10%;在水浴90℃条件下,藜麦淀粉溶解度为3.49%,膨胀度为13.46%;藜麦淀粉冻融96 h后,析水率无明显变化,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食用藜麦需采用浸泡或碾压的方法将种皮中的皂苷去除,提升口感。根据对藜麦物理特性研究,提出一种干法搓擦降皂工艺,并对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实现藜麦由低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和藜麦为主要原料,对藜麦番茄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藜麦番茄复合饮料最佳的工艺配方为藜麦浆添加量35%,番茄汁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5%;复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量0.12%,黄原胶添加量0.08%,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0.10%,卡拉胶添加量0.05%。  相似文献   

4.
中国藜麦产业现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我国山西、吉林、青海、甘肃、河北等地开始较大面积地种植藜麦。通过科企结合,初步形成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栽培方法,获得了一批性状稳定的育种材料,认定了藜麦品种1个。然而,我国藜麦生产加工企业数量较少,专用生产加工设备较为缺乏,加工产品多为藜麦米,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国内藜麦产品的销售以电商为主,缺乏实体销售,藜麦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国际市场藜麦需求强劲,藜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性调减,藜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通过加快品种培育和生产加工设备研发,丰富产品种类,藜麦必将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增收”的农业政策落实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藜麦、人参果为原料,研究藜麦人参果复配发酵酒的最佳工艺。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酵母接种量、糖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果酒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并通过SPME-GC/MS分析酒香气组成。结果表明,藜麦人参果酒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藜麦人参果配比2∶1,糖度25°Brix,接种量4%,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89.11分,酒精度11.2%Vol。试验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醇类(4)、酯类(17)、酸类(5)、醛类(4)、烯烃类(1)、酮类(3)、烷烃类(6)、胺类(1),其中酯类香气最丰富,而醇类相对含量最高。苯乙醇、己醇、异戊醇、己酸、2-甲基丁酸、乙酸异戊醇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壬醛等是藜麦人参果酒香气的主要成分。该产品色泽金黄澄亮,酒香和果香浓郁,口感清冽,具有藜麦、人参果典型风味。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在云南2 000 m海拔的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系,本研究从玻利维亚引进红、黄、黑、白4个籽粒种皮颜色不同的藜麦品系种植于云南拖布卡、小哨2个生态点,通过对4个藜麦品系旺长期植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能力、叶片生理性状及籽粒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拖布卡4个藜麦品系的旺长期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指标、叶片生理指标总体高于小哨,2个生态点黄藜麦植株旺长期生长势最好,黑藜麦、红藜麦居中,白藜麦较差,且4个藜麦籽粒的品质指标均存在差异。拖布卡生态点4个藜麦品系的平均公顷产量高于小哨生态点,2个生态点均是黄藜麦产量最高,红藜麦和黑藜麦产量无差异,但他们均显著低于黄藜麦,白藜麦产量较低。因而,黄藜麦、红藜麦和黑藜麦是最适宜在2 000 m海拔范围推广种植的主要藜麦品系。本研究为云南省藜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及栽培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西静乐:藜麦育种有侧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麦是南美洲高原区安第斯山的主粮之一,1980年开始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并开始了对其包括基因序列及食品开发的研究。一件有说服力的事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对藜麦做了全方位的详细研究,包括未来如何在太空环境里水培藜麦供宇航员食用等太空开发项目。藜麦为何引起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宇航局如此大的兴趣?道理很简单,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在藜麦中的含量达到14%~22%,并且其均衡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被称为全蛋白,这使藜麦成为植物界中最接近完美的食物之一。同时,藜麦中不含麸质,其他营养素也非常理想。但由于藜麦的种质资源中大多数只能用于高山区种植,因此大面积种植一直是个难题。如今,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我国已经培育出了可以在中西部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并正在向藜麦产业化进军。未来,藜麦作为提供优质蛋白质的成员,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而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员,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相似文献   

8.
藜麦覆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总结了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藜麦覆膜栽培技术的比较优势,探讨了藜麦覆膜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藜麦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藜麦覆膜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总结出藜麦覆膜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藜麦覆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藜麦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苋科藜属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具有大约5000~ 7000年的种植历史,是当地印加人备受推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因为其全面的营养价值和均衡的氨基酸比例以及药用保健价值收到追捧,引起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为了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的参考,通过对国内外对藜麦的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归纳了在藜麦的引种栽培、营养成分分析、产品开发利用、遗传谱系研究、抗逆性研究、抗病虫害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在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如藜麦在低海拔地区产量和品质降低、藜麦的多种药用保健作用、藜麦副产物的利用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分析了藜麦作为一种杂粮作物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引种栽培以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藜麦为原料,分别采用蒸、煮、焙炒、挤压膨化4种加工方式处理,对样品进行基础成分、总酚、黄酮检测分析和风味辨别。结果表明,4种加工方式未对藜麦的基础成分产生明显影响,加工后的藜麦总酚及黄酮含量都有所下降,采用煮的方式加工的藜麦总酚、黄酮损失率最大,分别为28.64%,39.63%;蒸藜麦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总酚,保留率为91.82%;焙炒的方式能较大程度保留黄酮,保留率为86.43%。电子舌味觉分析显示,加工后的藜麦与原藜麦相比,酸、苦味均降低,鲜味均提高;挤压膨化加工的藜麦甜味值最大,酸味值最低;煮后的藜麦鲜味值最大,苦味值最低,蒸、煮方式加工的藜麦主成分分析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藜麦是巴楚县近两年引进的特色农作物。藜麦种植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分析藜麦种植气象条件十分必要。根据2021年新疆巴楚县气候条件情况以及藜麦生长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巴楚县藜麦种植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巴楚县2021年3—8月气温、降水、光照条件能够适应藜麦生长发育,但是藜麦种植期间会遭遇高温、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会影响到藜麦的健康生长。梳理了几点气象服务措施,以促进巴楚县藜麦种植提质增收。  相似文献   

12.
藜麦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的经济作物,其经济效益是种植小麦、油菜等大田作物的15倍。对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高寒山区广大藜麦种植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红藜、白藜、黑藜3种不同藜麦为实验材料,采取小盆暗萌发、营养土育苗的方法,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下(4℃)分别处理不同的时间。结果表明:1)白藜和红藜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黑藜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上升。2)不同藜麦的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但波动都比较小,恢复条件之后含量均相对上升。3)不同藜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低温期间持续上升,解除胁迫后活性下降。4)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藜麦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48 h达到最大值。实验表明:低温胁迫不同的时间对3种藜麦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变化趋于稳定。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黑藜、白藜、红藜。  相似文献   

14.
正宁藜麦栽植的农业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013~2017年正宁县藜麦种植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正宁藜麦种植以温室育苗进行大田移栽,是获得全苗的最佳途径;其适宜育苗期为4月下旬,移栽期在5月下旬末,收获期以8月中旬末下旬初为宜;影响藜麦生长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移栽至灌浆期温度,此时温度高,藜麦生长发育进程快;日照能满足藜麦全生育期生长需求;降水对藜麦全生育期生长起负作用,降水过多对藜麦生长不利。因此在正宁县川道地区和临近子午岭林区降水量较多的地方不适宜种植藜麦,而在降水较少的海拔1200米以上塬地和山区气候条件均能满足藜麦的生长。正宁县藜麦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大约120天左右,≥0℃积温2212~2354℃,日照时数879~970小时,降水量400~500mm。本文虽以正宁为例,但对半干旱半湿润的甘肃省陇东地区藜麦种植区均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藜麦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藜麦营养全面,其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生物学特性符合甘肃气候及生态特性,值得加大力度大范围推广。通过分析甘肃不同地区试种藜麦表现的植物学特性和藜麦所具有的营养价值,结合甘肃省自然条件优势,对甘肃省藜麦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旨在探讨甘肃藜麦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漂浮育苗藜麦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以四个藜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比漂浮育苗各阶段藜麦植株的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成苗时黄藜麦植株高、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多、光合作用强,其次黑藜麦和红藜麦长势也较好,各项指标中最差为白藜麦。漂浮育苗技术适用于藜麦育苗,能培育整齐、少病虫害且不受气候限制的壮苗,有利于提高藜麦的种植经济效益,有利于秋季进行藜麦幼苗与烤烟、马铃薯等作物的套作与轮作,改善烤烟的连作障碍及推进烟农的增收,为实现烤烟年内轮作提供科学依据,对烤烟的优质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藜麦因为营养全面且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等特点而受到研发者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综述藜麦栽培、收获、饲料化利用及产品加工等环节中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配套适宜的栽培方法,建立藜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提高藜麦收获纯度,保证藜麦品质,加强藜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提高藜麦米综合质...  相似文献   

18.
梅丽 《作物杂志》2022,38(6):14-5
藜麦营养全面,植株转色后花色艳丽,观赏期长达40d左右,且耐旱、耐寒,是一种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保健食粮。北京市自2015年引种藜麦,在适宜种植区、适宜品种筛选、营养品质检测、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探索、菜品开发和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表明,藜麦在海拔≥300m、年均气温≤12.5℃、年均积温≤4802.0℃·d、年均光照强度≥2268.7lx的区域可正常成熟;“陇藜1号”、“陇藜3号”、“红藜1号”和“红藜2号”4个品种表现优良;藜麦米富含蛋白质,特别是“红藜1号”和“红藜2号”蛋白含量高达19.6%~20.0%;围绕栽培、农机、植保三大关键环节集成的藜麦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在京郊示范应用面积为453.33hm2,应用率达100%;与一茬籽粒玉米相比,藜麦增收3.77万元/hm2。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效率低和没有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因素制约了藜麦在北京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后,应从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藜麦机械化生产水平及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制度等方面着手,做大做强北京藜麦产业,让藜麦的“小生产”能够在“大市场”中找到“微需求”,卖出好价钱。  相似文献   

19.
正一、藜麦概述藜麦,属苋科(原藜科)藜属,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玻利维亚和秘鲁,距今已有5000~7000年的古老种植历史,在当地土著居民中从古至今一直沿用原始的方法作为主粮种植。(一)藜麦的营养特性种植藜麦,主要是收获其籽实作为粮食食用。藜麦备受关注的最主要特点是高蛋白、近乎完美的氨基酸组成以  相似文献   

20.
周学永 《中国种业》2018,(12):20-22
藜麦自1987年引入我国后经历了一个相对沉寂的过程,直到2011年在山西省静乐县试种成功后,才掀起了研究热潮。目前,我国技术人员对于藜麦这个来自南美洲的外来物种还缺乏充分了解,近年来出现了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现象。秘鲁是南美洲藜麦原产地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藜麦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长期以来藜麦产量稳定,病虫害发生率低。因此,秘鲁藜麦栽培模式对于我国有重要启示作用。介绍了秘鲁在藜麦品种选择、多样化栽培、合理轮作与休耕方面的经验以及独特的农业社区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良我国藜麦栽培与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