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剖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山东省134个县(区)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山东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综合考察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9年山东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963、0.996和 0.967,且三者均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尤其 2002年之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区域性空间分异显著,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现从鲁西向鲁东递减的分布格局,而规模效率则呈现由“连片”高值区逐步向鲁西地区集中的趋势;同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鲁西地区集聚效应相对明显,而鲁东沿海地区空间随机性较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产条件、资源禀赋和政策制度均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率和农业种植结构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未来应在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布局的同时,注重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途径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广西土地利用现状,结合ArcGIS、Fragstats和SPSS软件,定量刻画广西县城耕地利用形态的时空特征,揭示不同时段耕地利用形态分异规律并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 表明,①1995-2015年广西耕地总面积增加,时间序列上呈先增后减趋势,1995-2005年耕地增长率与2005...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抚仙湖地区2009—2014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土地利用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6年来,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缓,但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为抚仙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21世纪初的10年,中国陆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陆地区域和流域尺度上,对10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森林和耕地为主,其中草地、耕地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140413、20480、692 km 2,裸地和人造地表的面积增长的比较明显,增长了99645、26302 km 2;草地—裸地、草地—森林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灌木地和人造地表的变化速率最大,达1.80%。各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不同,大部分流域以草地、耕地和森林为主。区域内草地、裸地和人造地表类型的变化明显,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大且活跃,自然因素的影响较为持久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7.
为促进物流用地高效合理利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物流用地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效率进行测算,其次利用Global Moran’I和Gi*指数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对物流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物流用地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全国物流用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2)我国省际物流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综合效率局部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空间格局变化显著;3)我国省际物流用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制度因素以及交通运输水平,其中对物流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最为突出的为城市化水平和制度因素。当前我国物流用地三大效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格局,且应着重以提高技术效率来实现物流用地综合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一般,各地区差异显著,地级市内中心地区的效率相对于周边地区普遍更高,北部湾经济区效率较高而西江经济带效率较低;广西各地类景观指数的空间正相关性强烈,西南部和北部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集约,而中部和东南部则较为粗放;规整连片的耕地、节约集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一核多元”的城镇建设用地能够显著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其中达到较大规模且具有明显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入境旅游作为长三角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加强区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市场效率的研究对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三角地区2000—2016年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研究显示:上海市入境旅游效率稳居高地,其他三省的效率值发展波动轨迹基本一致;整体而言,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促进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而入境旅游消费的相对滞后性以及交通设施的便利性对入境旅游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各影响因素对各省(市)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需从借助大数据、旅游新业态和区域一体化几方面来进行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谭莞怡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18-122
选取2009—2018年统计数据,分析江浙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人口等方面选择多个驱动因子分析造成江浙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和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相似,即经济水平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2省因这些驱动因素而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也极为相似,2省在土地利用上均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为塔里木河上游合理规划绿洲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球变化及陆表过程模拟提供有价值的小尺度空间信息数据。【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以位于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绿洲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2,2008,2017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分析了研究区4个时期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结果】1990-2017年阿克苏绿洲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年递减,林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草地。199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其中耕地面积增幅最大,且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增幅次之,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通过空间重心转移分析发现,重心迁移距离依次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1990-2017年,阿克苏绿洲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聚合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则呈上升趋势。【结论】1990-2017年阿克苏绿洲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增幅最大且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趋势与之相反;总体而言阿克苏绿洲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运用DEA-CCR和SBM-Undesirable模型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2005—2014年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效率结构变化,设定效率非有效城市的变量改进目标。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受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影响,时间上具有"先降后升"、"稳定高效"、"回落渐升"3个变化阶段,空间上呈现出"中部聚集—边缘分散"的特征;效率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技术进步变动,全省呈微弱进步态势;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不当导致投入冗余、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增加,需按相应比例改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粮食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与粮食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旅游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扶贫效率是衡量旅游扶贫成效的重要指标。采用DEA模型测度了遵义市14个县(市、区)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ArcGIS软件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市14个县(市、区)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475,整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旅游扶贫效率将遵义市14个县(市、区)划分为旅游扶贫高效率区、中效率区和低效率区3种类型;整体来看,遵义市旅游扶贫效率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镶白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正镶白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干旱草原区,过去的20年在气候变化和日益强化的人类活动的作用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近年来,正镶白旗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南治沟坡,北治沙漠"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封沙育林育草、飞播治沙造林种草工作。尤其是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正镶白旗南部1.3万hm2的耕地转变为林地,中北部1.9万hm2沙地恢复成林草地,扭转了过去20年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大面积草地荒漠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在Arcmap和Fragstats 3.4软件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了天山北坡的景观格局现状和动态变化,并利用相关性定性分析和主成分定量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引起这种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199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荒漠、耕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草地、水域以及林地面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2斑块形状总体趋向于不规则与复杂,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增大,景观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增强。3在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定性分析中,影响天山北坡景观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子、人口因子以及经济因子;其中,气候因子主要影响着草地、水域、林地等天然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而人口因子和经济因子主要影响着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定量分析中,自然驱动的贡献率小,人文驱动的贡献率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状况,本文建立效率评价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7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三市(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5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三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益阳市的平均效率排在首位,2015—2017年呈上升趋势,常德市的平均效率排在首位;Malmquist指数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从影响因素上看,城镇化率、有效灌溉率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对农业生产效率起负向作用,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起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三点建议:依靠科技和管理水平进步,加快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和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05、2010、2015年4期云南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数据为基础,从地形梯度视域出发,筛选构建了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等为主的方法,揭示了云南山区土地利用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静态分布看,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地形梯度视域下分布特征明显。从动态变化看,2000~2015年各地形梯度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6个地类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空间竞争最为激烈。未来应结合土地利用梯度时空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2000、2005、2010、2015年4期云南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数据为基础,从地形梯度视域出发,筛选构建了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等为主的方法,揭示了云南山区土地利用梯度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静态分布看,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的地形梯度视域下分布特征明显。从动态变化看,2000~2015年各地形梯度区耕地、林地、草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6个地类中耕地与建设用地空间竞争最为激烈。未来应结合土地利用梯度时空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因子分析、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2011、2015年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值呈孤立点,低值呈带状分布"的聚集特征,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推动土地城镇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年份有所差异,地方财政支出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在县域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4)运用GWR模型对土地城镇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相较于OLS模型更加适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地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分异和内在驱动力机制,实现了驱动因素的空间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