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光伏农业作为新的光伏发电发展方向,既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化,又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本文重点介绍了农光互补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光互补的优势,并对农光互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玲俊  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8-21,29
搜集了光伏与农业结合的相关文献,将其梳理为3个方面:光伏在农业中的应用、农光互补和光伏农业,进而对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光伏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用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能源短缺以及绿色生产等问题;农光互补则不同,它更加注重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影响、竞合关系以及耦合共生;而光伏农业是我国特有的提法,其含义包括光伏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农光互补2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可从产业共生视角进行,分析光伏产业与农业共生融合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安全历经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已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且逐渐从总量性矛盾朝结构性矛盾方向转变。基于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切实推进粮食安全战略,在粮食供给方面基本形成国内生产为主、国外进口为辅、生产和进口结构互补的良好局面。巴西作为全球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农业产业发展较为稳定,使其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也可作为我国农业合作的重点对象。总体来说,中巴合作可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各方不可忽视中巴农业合作的相关风险,应采取合适、合理、合法举措加强风险防范,助推中巴农业合作的健康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类型与优化布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乡村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的龙头,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利用我国96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了全国尺度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尺度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结构。结果表明:1)在分布模式上,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城市呈集聚型分布;2)在分布格局上,每个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分布都存在明显的集聚区,在全国尺度上,这些集聚区在区域间具有连绵成片、形成大集聚带(区)的趋势;3)各区域间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主体结构、主导功能类型的构成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资源依托和区位选择的类型构成比例存在区域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在东部地区依托城市人口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带、提高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度、加强西部和东北地区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围绕风景名胜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等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同时,还提出了四大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结构的优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许婕 《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2):88-90
光伏农业大棚是一种棚顶具备发电装置,而棚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大棚。现阶段,我国各项政策均鼓励光伏农业大棚的建设以及将其与扶贫政策结合,但此类项目的建设对生态农业有利有弊。从光伏农业大棚的应用原理、应用优点、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地方发展生态农业中建设光伏大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光伏组件背景"农渔光伏互补"是在温室棚顶利用太阳能发电,温室内进行蔬菜生产及渔业养殖的新型农业模式。通过建设棚顶以及地面空闲空间的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将电能并入国家电网或为周边电力不便的荒山林地农业项目提供能源,同时在温室内将光伏科技与现代化农业和循环养殖业密切有机结合。发展现代化高效农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湖南农业生产已经形成与其他各领域多产业结合互补的发展新局面,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日益体现。文章基于湖南省2001~2010年农业产业的相关数据,对粮食、油料和棉花三种主要农产品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棉花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体现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虽然湖南的油料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比粮食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略高,但行业中的集中程度仍不强,针对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强对农业产业集群的金融扶持等建议,以促进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定量化指标,是作为如何抵抗高危生态风险的决策方向之一。采用DEA数据包络法对中国31个省、直辖市2005—2014年农业生态效率比较分析,并利用ESDA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南北差异明显,保护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优势发展区依次逐区下降,同时三大发展区内农业生态效率也由南向北递减,分布具有差序化特征。2005—2014年全局自相关Morans I值均为正,表明我国省域之间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其中,2005—2010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集聚程度略有缩小,2010—2014年较快恢复并加强。区域生态效率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出现相对稳定热点和冷点的差序变化,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青藏、西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发展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黄淮海、西北及长城沿线发展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差异与技术变动、农资消耗强度等所引起的农业规模效益、技术效益变化密切相关,基于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空间的集聚性和异质性,为制定提高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相关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伏农业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光伏农业设施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阐述了光伏农业的产业优势与特点,分析了光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光伏和农业2个产业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