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考察了村庄权力结构与乡村精英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模化"的权力结构、乡镇政府的权力介入以及普通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3方面分析了其对乡村政治精英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发挥乡村精英在基层文化治理中的作用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精英作为古代乡贤文化的一种现代表现形式和扩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乡贤在推动农村法治和德治等基层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但是在更大程度上,根据现代农村的发展要求,乡村精英已经成为了治理基层文化的关键力量。结合各地区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乡村精英在构建基层文化治理体制方面发挥的作用,最终做到治理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目标早日达成。  相似文献   

3.
作为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的一项政策制度,第一书记以“精英下乡”的形式通过“外力”参与推动乡村有效治理,是沟通政府与村民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桥梁。但驻村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双重治理角色之间的矛盾、双重治理理念的摩擦、治理权责不一致的冲突等问题,要通过明晰第一书记治理角色定位、明确第一书记治理权责边界、提升第一书记乡村治理能力等举措优化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乡村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虽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政策侧重点存在差异,但从政策内容的演变过程来看,存在“多方参与共治”的发展趋势。S村在历史契机和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村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治理逻辑是乡村精英通过合作社来激发和凝聚乡村的内生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这些社会资本一经产生便直接再投入到整个治理过程中去,促进村庄治理,形成循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合作社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5.
村庄治理主体:从乡镇干部到乡村精英现在村干部根本不听我们驻村干部的了,你(指乡镇干部)多管一点村里的事,他们(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就不高兴。驻村乡镇干部们说。从1980年代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前,驻  相似文献   

6.
精英俘获困境使乡村扶贫的公平性与正义性面临严重挑战,远远偏离了党和国家力图通过扶贫让广大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初衷。对乡村扶贫中的精英俘获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精英俘获行为的治理建议,能够为我国乡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卓著的治理能力,而对乡村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经验化的表达和诠释,分析乡村治理绩效的关联因素,以更全面地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围绕乡村精英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对川南Y市6县开展田野调查,并分析乡村精英的个体能力、参与行为与村庄治理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乡村精英的个体能力特质和参与行为对乡村治理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针对实证分析,建议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应当完善多元化激励机制,积极吸引能人回乡,搭建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返乡精英能够有效对接外部市场并承接政府资源,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从场域、资本和惯习的视角切入,以北京市延庆区K村为例,阐释返乡精英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所发挥的精英帮扶作用,并剖析其形成机制、实践逻辑与影响模式。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场域中,返乡精英利用政治势能、资本支持,通过对乡村内生惯习的激活,加强了基层治理水平,发挥了政群纽带、合作桥梁的作用,最终实现了对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因此,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重视返乡精英的正向影响,积极引导返乡精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返乡精英帮扶乡村产业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统乡土社会的逐渐解体,给乡村治理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乡村治理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冲突;基层自治组织自治化程度低;文化价值上的迷失等。因此,探析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模式不仅正当其时,更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实现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治理主体提升自治能力,传承优质文化发挥有效价值观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特指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之间产生博弈。  相似文献   

11.
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既能满足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又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与利益需求,是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26-229
乡村治理是乡村改革的基石,科学的治理模式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侨乡因在"侨"的作用下而具有特殊性,治理模式也具有独特性,存在多元治理主体:村干部、华侨精英及经济能人、村民及自治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村干部的权力被分解,华侨精英因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本而在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中占有决策力量;村民及自治组织的参与使得公民在政治参与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创新治理模式使得CA村在多方面治理成果显著,治理经验对其他乡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村庄治理主体:从乡镇干部到乡村精英 “现在村干部根本不听我们驻村干部的了,你(指乡镇干部)多管一点村里的事,他们(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就不高兴。”驻村乡镇干部们说。从1980年代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前,驻村乡镇干部是村庄治理主体或者至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员,而现在仅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取消农业税后,村庄治理主体很快演变成乡村精英。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4-266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出现的偏差体现为乡村层面的精英俘获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过程中乡村精英俘获;二是精准帮扶中的精英俘获。对此,应构建贫穷群体为中心的识别程序;限制乡村精英在帮扶过程中的面影响力,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乡村社会中的权威结构比较复杂,存在着公权力下的权威和自然“生长”的权威以及特定背景中的权威并存的现象,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博弈。面对转型期乡村权威结构的现状,必须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入手,探索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规划,并将之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在各类人才中返乡农民工占据重要地位,能为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而乡村建设的推进,又反过来吸引农民工返乡,二者联合互动,共同发展。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大背景下,探讨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与乡村建设行动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党组织是党的宗旨落地的终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对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为例,通过对该村村级组织治理的依法行政能力、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协调能力、扩大村民参与的能力、协调城乡矛盾的能力、弘扬地方文化的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归纳出该村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少量问题,并结合经验与问题提出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决定了亟待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为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厘清了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因素,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大学生返乡创业情况。结果表明,个人、家庭、学校教育、政府政策都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大学生创业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