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江西省年鉴数据,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出19992012年的水足迹,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19992012年的水足迹,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19992012年,江西省社会总水足迹量、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及人均水足迹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占到水足迹总量的93%以上;2012年江西省粮食产量、虚拟水总量、人均虚拟水、单位面积虚拟水都呈现以鄱阳湖湖区平原及赣江中下游高值区,省界四周及赣州低值连片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承载力、压力指数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由485.43 m3/万元下降到97.06 m3/万元,平均下降速度达到27.91%,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水足迹(Water Footprint)和虚拟水(Virtual Water)是当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用水足迹与虚拟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的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及其虚拟水的贸易平衡量、工业产品虚拟水贸易平衡量,并最终估算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的水足迹总量.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水足迹总量288.50×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29.97%;同期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水足迹总量32.65×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50.80%;渝西经济走廊水足迹总量92.22×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42.2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水足迹总量137.86×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20.31%.并分析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人均水足迹及水资源压力指数偏高的原因,给出了降低水足迹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足迹(Water Footprint)和虚拟水(Virtual Water)是当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用水足迹与虚拟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的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及其虚拟水的贸易平衡量、工业产品虚拟水贸易平衡量,并最终估算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的水足迹总量.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水足迹总量288.50×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29.97%;同期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水足迹总量32.65×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50.80%;渝西经济走廊水足迹总量92.22×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42.2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水足迹总量137.86×108 m3,水资源压力指数20.31%.并分析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人均水足迹及水资源压力指数偏高的原因,给出了降低水足迹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运用水足迹的方法,借助LMDI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时序变化、供需结构、生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构建水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的岷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岷江流域2010年总水足迹为380.90亿m3,到2019年增长为400.94亿m3,近年来用水呈现可持续状态。(2)从空间上看,不同的地市州水资源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总水足迹最大的是成都市,最小的是阿坝州。综上,(1)岷江流域内总水足迹中农业用水量的占比最大,水资源近年来呈现可持续状态。(2)岷江流域中影响水足迹变化最大驱动力因子的是技术效应。(3)在岷江流域2019年总水足迹中,中游地区水足迹占比最大,占56.38%,下游地区占39.73%,上游地区仅占3.90%。(4)成都市和自贡市位于水足迹效益低区,眉山市和宜宾市位于水足迹效益较低区,乐山市和内江市位于水足迹效益中区,雅安市位于水足迹效益较高区,阿坝州位于水足迹效益高区。  相似文献   

5.
水足迹(Water Footprint)和虚拟水(Virtual Water)是当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用水足迹与虚拟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的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及其虚拟水的贸易平衡量、工业产品虚拟水贸易平衡量,并最终估算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的水足迹总量.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水足迹总量288.50×108m^3,水资源压力指数29.97%;同期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水足迹总量32.65×108m^3,水资源压力指数50.80%;渝西经济走廊水足迹总量92.22×108m^3,水资源压力指数42.2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水足迹总量137.86×108m3,水资源压力指数20.31%.并分析了重庆市及其三大经济区人均水足迹及水资源压力指数偏高的原因,给出了降低水足迹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时空利用情况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足迹理论,运用自上而下的水足迹计算方法,结合水资源评价指标对重庆市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时空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水足迹总量从2005年的315.58×108 m3稳步增长至2019年的357.15×108 m3,内部水足迹特别是农业水足迹是重庆市水足迹变化的主导因素,人均水足迹从2005年的1 127.88 m3/人波动增长至2019年的1 143.14 m3/人,涨幅较小;(2)重庆市38个区县水足迹总量呈现出显著差异,最高的江津区可达21.36×108 m3,最低的沙坪坝区仅为0.21×108 m3,同时,各区县人均水足迹差异也较大,最高的潼南区为2 124 m3/人,最低的沙坪坝区为18 m3/人;(3)重庆市2005-2019...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西省年鉴数据,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出1999~2012年的水足迹,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1999~2012年,江西省社会总水足迹量、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及人均水足迹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占到水足迹总量的93%以上;2012年江西省粮食产量、虚拟水总量、人均虚拟水、单位面积虚拟水都呈现以鄱阳湖湖区平原及赣江中下游高值区,省界四周及赣州低值连片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承载力、压力指数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由485.43 m3/万元下降到97.06 m3/万元,平均下降速度达到27.91%,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当前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虚拟水和水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淮安市2008年水足迹.结果表明:2008年淮安市水足迹为99.24×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39.11 m3,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远高于实际统计的水资源消费量.针对淮安市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等情况,对淮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虚拟水贸易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自下而上的水足迹分析法,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了云南省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从2000年的2447.55亿m3下降到了2013年的1707.00亿m3下降到了2013年的1707.00亿m3,下降了30.26%;人均水足迹从2000的595.05 m3,下降了30.26%;人均水足迹从2000的595.05 m3减少到了2013年的590.81 m3减少到了2013年的590.81 m3,减少了0.71%,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3,减少了0.71%,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13年云南省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从5184.00亿m2013年云南省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从5184.00亿m3下降到4177.00亿m3下降到4177.00亿m3。昆明市成为人均水足迹增长最快的城市,丽江市最慢;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较为丰富,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度不均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其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水的福建省2006年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虚拟水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福建省的水足迹,采用相关评价指标对水足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的水足迹总量为363.42亿m3,其中,内部水足迹为312.55亿m3,外部水足迹为50.8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021.4 m3,水足迹占可利用水资源的22.39%,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针对福建省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虚拟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因子敏感性及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进行水足迹调控,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4.71 m3·kg-1,下降到2010年的1.52 m3·kg-1;同时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波动性下降期(1981-1987年)、快速下降期(1988-1995年)、缓慢下降期(1996-2010年),该变化规律与灌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平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从水足迹的蓝、绿水构成来看,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中蓝水足迹比例超过90%,而绿水足迹比例不足10%,这与灌区农业生产用水特征相一致。敏感性分析显示,水足迹对各个因子的敏感性差别十分显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在±20%波动的情况下,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0%、±24%、±2%、±63%和±4%,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影响因子的敏感性较低。贡献率分析显示,研究时段内相对湿度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促使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增加。而日照时数的下降、化肥使用量以及灌区用水效率的提高促使了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降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89%和-39.42%,而气候因子的综合贡献率仅为2.80%,对研究时段内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贡献率最大的是灌溉水利用系数,其次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而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三者的贡献率相近,贡献率最小的是日照时数,这主要是因为日照时数在研究时段内的变率较小。【结论】气候、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作物生产水足迹的主要因素,就河套灌区而言,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使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子在研究时段内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水足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分析了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和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8年石河子市的水足迹为9.6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2 884.000 m3/a,水资源自给率为99.73%。过高的水足迹和自给率给石河子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对石河子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虚拟水贸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全球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对关中地区及各地市1994-2008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并与陕西省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核算期内,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比较稳定,平均为0.704 5hm2/人,各市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平高低依次为咸阳>渭南>铜川>西安>宝鸡>杨凌;在核算期内关中地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大,平均为0.196 0hm2/人,与陕北、陕南相比是陕西省最低的;在核算期内,关中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均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赤字平均为0.507 7hm2/人;各用水账户中,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林渔牧副业用水)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的80%以上。【结论】陕西关中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必须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与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法律体系、水价格体系,实施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减小生态赤字,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目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虚拟水"贸易能对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格局发挥作用,而要发挥这种作用,还要靠农产品的"虚拟水"流动来实现。借助水足迹和虚拟水的概念,计算了2000和2002年我国及各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分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关系,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虚拟水"在全国5个区域上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的"虚拟水"数量在增长,各大区的农产品"虚拟水"总量及变化有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高度自给的国家,但区域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虚拟水贸易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结合2000—2009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量,估算出了10年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中净进口虚拟水量,并比较了2009年河北省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结果表明,净进口虚拟水量是农业用水的重要补充,并间接的支持了其他产业的用水。最后从可持续角度构建了河北省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16.
刘洋  常智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221-226
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农产品水足迹的概念,用以量化农产品生产用水对当地以及全球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在明确农产品水足迹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对比了农产品水足迹与农产品虚拟水.在国内外农产品水足迹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农产品水足迹的种类和运用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环境影响论”和“体积论”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水足迹应作为环境影响参数的结论.最后,对农产品水足迹的应用和优化我国农业水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足迹理论分析江苏省2000-2010年水资源的真实利用情况,同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选取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COD排放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从业人员数作为投入指标,GDP和粮食产量作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R和BC2模型对这11a间江苏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10年江苏省的水足迹为778.28m3,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虚拟水贸易是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11a间DEA有效年份占64%,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均为0,即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优状态.在DEA无效年份中存在冗余,存在资源浪费和污染高排放的情况.可以通过DEA投影结果对其进行改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比较了2009—2017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动态变化和农业用水优化路径。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其下降幅度更大;黄河中上游、中下游地区和流域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22、0.855、0.781,中上游地区效率低且下降更为显著;青海、山东、陕西和四川效率值为1,山西用水效率较高但存在潜在的下降风险,甘肃、宁夏、河南效率较低,内蒙古农业用水效率最低,节水潜力最大。根据农业用水效率及污染程度聚类结果,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属于低效率-低污染类型,河南属于低效率-高污染类型,青海、山西、陕西和四川属于高效率-低污染类型,山东属于高效率-高污染类型,不同类型地区采取不同的农业用水优化政策。  相似文献   

19.
赵一丹  陈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69-73+78
对2009—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生产消耗虚拟水量进行测算,量化分析伴随主粮贸易虚拟水的流动状况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评估主粮贸易对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和虚拟水消耗量呈上升趋势,同时虚拟水贸易规模也明显扩大,对我国水资源压力有缓解作用,其中大豆的虚拟水贸易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建议根据粮食作物单位质量含水量不同,合理规划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后确定进出口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评估,并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建立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各省(区)粮食作物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农资投入量等为基础数据,利用生命周期法(LCA)对碳足迹进行评估;以蒸散量和有效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对水足迹进行评估;基于熵权法对西北五省(区)三大粮食作物布局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1999—2020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水稻的碳足迹和水足迹在不同省(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北地区3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碳排放呈现出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其单位产量碳足迹(PCF)的范围分别为:0.36—0.63、0.33—0.56、0.57—0.97 t CO2-eq·t-1,单位面积碳足迹(FCF)分别为:(2.46±0.77)、(3.21±0.49)、(5.57±0.91)t CO2-eq·hm-2。2010—2018年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