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不同竹林郁闭度(郁闭度分别为0.6、0.7、0.8和0.9)、竹荪品种(长裙竹荪D89和D1)和竹林类型(散生竹和丛生竹)对林下竹荪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郁闭度对林下竹荪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郁闭度为0.7的竹林竹荪生长最好,出荪期达2个多月,产量达41.0 kg/667 m2,净利润为9 120元/667 m2;竹林套种不同品种的竹荪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的竹林对于竹荪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也不明显。因此,竹林适宜于套种竹荪,同时竹林套种竹荪还可带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岗位以及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等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广东地区棘托竹荪栽培的主要方式与技术,对比了竹林下棘托竹荪不同栽培方式(床栽、箱栽、棒栽)及覆土配方、基质施用尿素、林分郁闭度等对棘托竹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土为蚯蚓粪与表土1∶1混合的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8.52 kg/1.5 m2;其生物转化率也最大,为37.9%。2)基质喷施尿素后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与对照相比总产量增加153%,子实体数量增加159%。3)竹林郁闭度为0.8、覆土方式为凹凸形时,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12.51 kg/m2;其生物转化率最大,为99.3%。4)在床栽、箱栽、棒栽3种栽培方式中,棒栽方式棘托竹荪采摘周期较长、子实体产量较高、投入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竹荪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了麻竹林下仿野生条件栽培的"兴农"和"京平"2个品系的4个长裙竹荪品种的产量。结果显示:兴农D89与京平D89、兴农D1与京平D1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兴农D89、京平D89产量显著高于兴农D1、京平D1;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关环境因子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麻竹林分郁闭度为0.7时的竹荪产量高于郁闭度为0.9和0.5时的产量,表明光照过强或光照不足均抑制竹荪产量;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生长温度为23~29℃,低于22℃或超过30℃时竹荪产量均显著下降;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湿度为65%~8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竹荪产量。  相似文献   

4.
林下郁闭度对竹荪产量影响分析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林分生态环境中郁闭度对林下栽植竹荪产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生态环境对林下栽植的竹荪产量影响具有共性,郁闭度为0.6的环境中竹荪产量最高,郁闭度为0.8的竹荪产量其次,竹荪产量最低的为郁闭度为0.4林分生态环境。应用Tukey分析方法对不同林分生态环境中郁闭度因子对竹荪产量影响进行方差分析,郁闭度为0.6的生态环境与郁闭度为0.8、郁闭度为0.4的生态环境间均存在1%的极显著差异,郁闭度为0.8的林分环境与郁闭度为0.4的林分环境之间对栽植的竹荪产量也存在1%的极显著差异。相同郁闭度生态环境中不同林分条件下竹荪产量大小为:阔叶树>竹林>针叶树。林下栽植竹荪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竹荪产量可达480.00kg/hm^2,纯收入可达30750元/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竹林下日温湿度变化对棘托竹荪出菇动态及产量的影响,揭示出菇过程中温湿度的调控机制,为竹林下棘托竹荪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棘托竹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湖南省的炎陵县和永州市竹林下开展相关研究,记录棘托竹荪出菇期日产量和竹林地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拟合日产量动态曲线,并对其日产量与温湿度变化的相关性及不同温、湿度梯度下出菇日产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出菇期竹林地表日均温度范围为21~32 ℃、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且棘托竹荪日产量的变化较符合阻尼正弦函数的动态拟合曲线。虽然林地日均温、湿度及其昼夜差与竹荪日产量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平均日温、相对湿度的梯度间竹荪的日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日产量在日平均温度为26~28 ℃和平均相对湿度为85%~90%时达到最大;除永州点的空气昼夜温差梯度之外,炎陵点的昼夜温、湿度梯度和永州点的昼夜湿度差梯度间的日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出菇阶段,林地地表空气日平均温度为26~28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且相对小的温湿度变化更有利于棘托竹荪子实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毛竹林下蔽阴、潮湿、避风等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毛竹林下拥有较多的竹叶、竹枝等凋落物和地面上的死竹篼等有机物,试验研究了毛竹林下竹荪栽培的立体经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茅山丘陵山区竹林栽培竹荪这一立体模式切实可行,通过栽培竹荪起到了竹园垦复、抚育松土和施肥的效果,既改善了竹林环境条件,提高了毛竹的产量和质量,又可获得经济价值较高的竹荪,是单纯竹林经营效益的4.9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竹林经营中绿肥种植与绿肥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竹林绿肥种植试验表明:绿肥在散生竹林较高的郁闭度(郁闭度0.8-0.9)条件下生长较差,但豆科耐阴性好的印度豇豆、野豌豆在散生竹林中生长盖度达80%以上,生物量达2.65 kg/m^2和2.35kg/m^2;在郁闭度较低(郁闭度0.6-0.7)的丛生竹林中各绿肥生长发育正常,优以豆科绿肥表现最好,全部能够完成生活史,且结实率也较高;从竹林中绿肥生长观察发现,加强绿肥前期水、肥等生长管理非常重要,能够有效促进绿肥在高郁闭度的竹林中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毛竹林空间立体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利用毛竹林蔽荫、风小、湿润的独特环境条件,以及拥有较多的竹枝、竹叶、竹箨等凋落物和残留在地里的死竹篼、死竹鞭等有机物,进行地下栽培棘托竹荪和利用空间挂袋毛木耳的立体经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模式切实可行,既提供了人们物质生活所需的竹荪、毛木耳产品,又改善竹林环境条件,提高笋、竹产量和质量。获得菇、竹双丰收。栽培竹荪,起到垦复竹山,抚育松土和施肥培土的作用;同时,竹荪、毛木耳呼吸作用所释放大量的CO2,大大增加竹林干物质积累,为竹林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产值可达13514元·hm-2,比单纯经营竹林翻3番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1989—1991年在霞浦杨梅岭林场进行林冠下人工生料栽培竹荪研究,结果表明,栽培菌种、栽培时间和不同栽培主料对竹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林冠下栽培竹荪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食用菌人工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促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方法】开展了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废菌棒辅以毛竹屑为栽培基质的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栽培研究。【结果】以废竹屑为基质栽培棘托竹荪,产量为12.59 kg·m-2;在废竹屑基质中添加30%、50%的灵芝废菌棒,棘托竹荪的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分别为13.08 kg·m-2和12.73 kg·m-2,但棘托竹荪的现蕾时间会延迟8 d、11 d,采收期会延长3 d、7 d,同时竹荪采收期的产量肩峰会被削减,采收期产量主峰的时间段覆盖范围会被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竹荪采收期内产量的波动幅度。【结论】灵芝废菌棒成本远低于竹屑,采用灵芝废菌棒作为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料,相对于竹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1.
高州市是广东省的山区市,竹资源丰富,竹子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积极培育、开发和充分利用竹资源,加快竹产业发展,对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发展以竹代木、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高州市现有竹林面积1.06万hm2,但在开发利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深入分析了高州市对竹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需求,指出了竹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经营模式落后、技术缺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并从产业布局、改变经营模式、培育企业、挖掘竹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竹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艺因素对竹刨花模压制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云南两种典型的丛生竹种--黄竹和云南龙竹的加工剩余物为原料,采用先预压、再热压模压的"两步法"生产工艺,进行了竹刨花模压制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材种、板坯密度、施胶量等工艺因素对板材性能的影响,并与相思木刨花模压制品相比较.结果表明:按本研究设计的工艺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制成的竹刨花模压制品的性能优于相思木刨花模压制品,产品可用于装饰用途.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南洞庭湖区森林资源贫乏,引种适合当生长的树种对于发展当地林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慈竹、青皮竹和黄竹等部分丛生竹种适合在南洞庭湖区栽植,可以营造工业原料林。文章重点介绍了丛生竹在当地的繁殖与造林的技术,为南洞庭湖区发展丛生竹工业原料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麻竹笋用林因长期管护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竹林退化、产笋能力下降、竹农经济效益受损的现状,通过采取扒土晒目、培土施肥、除蔸打萌、浅翻垦复、地膜覆盖等综合培育措施以及适当的密度控制对退化竹林进行修复。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培育管理和适当的密度控制,可以显著提高退化麻竹林的出笋率、单笋质量和笋产量;提高笋产量的适宜密度控制措施为:1年生竹株每丛留4株,2年生竹株每丛留2株,其余年龄的竹子全部采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利用竹林空间,促进竹菌复合经营发展,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生长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竹林下袋料立体栽培的黑木耳具有大小均匀、光泽度好、杂质少等优点,每袋采收产量比农田的增加17.2%,单朵质量增加19.7%;竹林下黑木耳采收时间少于农田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管理时间与成本。黑木耳营养成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竹林下黑木耳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以及Na、Mg、Fe等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农田,除竹林第1批黑木耳可溶性糖含量为最高值(6.070%)以外,第2批黑木耳营养品质总体高于第1批。选择适宜的林地光照、湿度、温度等生态环境要素,可实现竹林下黑木耳复合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