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盛花期则由大变小,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盛花期前改良种低于早期地方种,而盛花期后迅速提高,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更替中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苗期至盛花期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下降,而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盛花期至成熟期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是大豆品种改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改良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变化的研究,看出本区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变化因素为:百粒重与每荚粒重的增加、收获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物量的稳步增长;植株矮化、节数和分枝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而以鼓粒期为主的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本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应在现有百粒重的基础上,协调好粒重、粒数和荚数三者关系,适当提高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同时注意增加生物量,提高收获指数;生育期不宜再缩短,注意长鼓粒期的选择;进而提高育成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1986-1988年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夏大豆叶片蒸滕速率与叶位,叶龄、株龄及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大豆蒸滕速率与各生育期叶龄、株龄及分枝及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末期叶位的关系,及叶片蒸滕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都可用模式y=ax^pbx模拟。鼓粒中,鼓粒末期的叶位及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蒸滕速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大豆花芽分化前的光俣产物对产量贡献很小。花芽分化至鼓粒前是夏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竞争激烈,对外界环境敏感,栽培措施应以调节干物质分配流向为主,争取早分化,稳长。鼓粒后,全株的干物质积累仍维持罗高水平,延长后期光合器官功能,防止早衰,将有利于减少批粒,提高百粒重。 相似文献
5.
6.
大豆不同株型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两年对分枝型大豆铁半27号和主茎型大豆辽豆3号,在分枝、开花、结英、鼓粒期,测定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表明,实现亩产200kg,分枝型品种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分枝至开花期升高,开花至结英期明显下降,结英至鼓粒期明显上升,在关键的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应达到198.4-271.3kg/亩;主茎型品种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在开花、结英、鼓期,要保持平稳,在关键的结英期,干物质积累量应达到294.8-363.4 相似文献
7.
8.
9.
对上世纪40年代以来江苏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籼稻品种的研究表明,随品种更替及产量增加,叶片披垂程度有较大幅度减少,叶片衰老变缓,物质生产量增大,品种分蘖能力有所下降,但穗粒数提升幅度较大,经济系数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邓贵仁 《国外农学:油料作物》1996,(1):37-39
测定铁丰25号大豆,在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期根与地上部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经分析,大豆结荚期,根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不协调;并测得从分枝期开始,地上部与根的干物质积累量按19.38:1而且逐渐减少的比率进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不能突破13032.0公斤/公顷;同时测得要实现每公顷3000公斤以上产量,开花、结荚、鼓粒期根的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不能低于16.8、27.6、7. 相似文献
11.
缺铁大豆幼苗干物质积累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是大豆杂交品系NS-H-9、NS-H-11、NS-H-15的幼苗在缺铁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在水培条件下,大豆幼苗干物质明显减少;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其中,叶绿素达65.62%-77.94%,类胡萝卜素也在55.74-66.29%),因而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对缺铁的反应,在不同的杂交种之间存在着差异,NS-H-15对缺铁的敏感性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其干物重与光合色素含 相似文献
12.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两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分别于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植株与籽粒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到鼓粒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的40.13%,始花至结荚期是干物质积累较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31.88%。(2)分枝至结荚期氮,磷均以叶中含量最高,氮为3.700%-4.1095,磷为0.28%-0.285%;钾一般以茎的含量较高,为1.690%-1。 相似文献
13.
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夏大豆鲁豆4号为材料,在同一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54 cm×6 cm,E:81 cm×4 cm,研究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配置株行距、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在生育期间干物质变化因株行距不同而产生差异,A处理在播种后0~70 d处于中等水平,第80 d达到最高,D处理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E处理在播种后第80 d时比A处理低20%;不同层次干物质积累重心随行距加大有上移趋势。A和B处理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值持续约20 d,C、D、E处理在播种后60 d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育期间A、B和C处理的LAI平均值比D、E处理平均值高17.7%。随行距变小透射率降低、光截获率、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升而产量增加。说明夏大豆在雨灌农业条件下,均匀分布可提高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4.
大豆育种一直以系统选育为主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 ,各种现代育种手段不断应用 ,70年代以后 ,人们采用理化诱变方法 ,培育出了铁丰 18、2 8、诱变 3 0、科丰3 4、诱处 4号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品种 ,证明诱变育种是大豆育种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 ,从 1992年以来通过辐射 ,平阳霉素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品系及低代材料 ,对辐照敏感性、突变性状、突变率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敏感性1 1 材料选择1993年、1995年分别选择了本地品种、引进品种、杂交二代材料进行辐照敏感性鉴定。1 2 处理方法用 1 6万、2 2万拉德 (Rad)的γ射线与… 相似文献
15.
低硒土中不同主栽大豆品种积累硒的差异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硒土壤中主栽大豆品种积累硒的品种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施硒与不施硒,不同大豆品种子粒对硒的积累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品种中,通矮405积累土壤硒的能力较强,启东绿皮黄豆硒肥的肥效较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子粒积累硒的差异是由于植株对土 效硒利用率的不同造成的。在硒酸钠依时间和浓度的吸收动态试验中,通矮405幼苗含硒量均高于启东绿皮黄豆,但硒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则无差异。说明通矮405植株对土壤溶液中Se^6 较强的吸收能力导致了其对低硒土壤中有效硒有较高的利用率,是其子粒积累硒能力较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产夏直播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形成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研究了麦收后夏直播地膜覆盖花生在30万株/hm2密度下6000kg/hm2产量水平的植株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规律。植株干物重和荚果干重动态可拟合成Logistic方程。植株干物重最快增长期为出苗后43~51d,最大生长速率0.768g/(株·d),最终生物量40.86g/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结荚期占64.6%,饱果成熟期占12%。荚果干重最快增长期是出苗后72~81d,幼果形成后36~45d,最大增长速率0.867g/(株·d)。荚果干重增长量,结荚期占66.4%,饱果成熟期占33.4%。经济系数0.6。分配系数结荚期0.625,饱果成熟期1.707,产量形成期平均0.795。与春花生相比,生育前期叶面积发展快,干物质积累速度高。生育后期分配系数显著高于春花生。干物质和荚果产量主要在结荚期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水钾耦合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盆栽条件下,分别在大豆的营养生长期(V2-R1)、开花期(R1-R3)、结荚期(R3-R5)三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水分调控,研究不同供钾水平下水分状况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汪省大豆生产提出更好的栽培管理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水分对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大于钾肥,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根冠比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小;钾肥对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干物质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高的生物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营养生长期(V2-R1)控水下大豆的产量效应是钾肥》水分》水钾互作,而花期(R1-R3)、结荚期(R3-R5)控水下,大豆产量的变异主要是由水分引起的,水钾互作只引起极小的一部分,而钾肥几乎没有任何效应.大豆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是开花期和结荚期,各时期敏感程度表现为结荚期》花期》营养生长期;同一生育时期控水下水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要高于钾肥;旱涝都将影响大豆籽粒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 相似文献
19.
在酸性红壤的立培条件下,16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磷积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施磷处理,品种间磷积累量最高的比最低的增加48.3%;施磷处理则增加33.9%。施磷后品种间磷积累量增加15.75~21.97mg/株,磷肥利用率为10.9%~15.6%。大豆磷积累量与品种生育期相关性不显著,但不施磷条件下与苗期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是显著正相关。不施磷时,品种间籽粒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143.73mg/mgP,生物学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406.78mg/mgP;施磷时,分别相差64.51mg/mgP和110.95mg/mgP。 相似文献
20.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垦农23为试验材料,探讨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养分调控处理,设置优化施肥(D)和对照施肥(N)2个水平;副区为栽培模式处理,在130 cm的大垄上分别设置垄上4行、垄上5行和垄上6行3种模式。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至鼓粒盛期之间。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D)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施肥(N)处理,其中D-4比N-4提高4.3%,D-5比N-5提高17.1%,D-6比N-6提高29.5%。本试验条件下,优化施肥技术与130 cm垄上6行栽培模式,在3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是当地大豆高产优质合理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