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三要素含量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的定期测定,发现根际土中,速效氮含量连作区略高于轮作区;速效磷含量变异程度大且无规律;速效钾含量连作区低于轮作,差异达显著水平(t=4.478,t0.05=4.303)。根系和冠部的全氮含量连作区均高于轮作区,冠部除鼓粒期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全磷含量鼓粒前连作区低于轮作区,盛花期差异达显著水平,鼓粒后基本无差异;全钾含量连作区均低于轮作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8.009,t0.01=3.169)。由此认为氮素不是限制连作大豆产量的因素;连作大豆快速生长期植株缺磷,应及早补施磷肥;大豆连作可导致缺钾,应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2.
花生连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对不同连作年限花生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花生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R/S值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连作1年后碱解氮含量变化达显著水平,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细茵数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重建不同厚度黑土层的定位模拟试验区开展免耕玉米大豆轮作试验,设置3个黑土耕层厚度,分别为10、20和30 cm,重点研究耕层厚度对玉米生育期内关键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乳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及其速效养分的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不同耕层厚度的玉米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同一生长期不同耕层厚度差异明显,磷酸酶对耕层厚度的反应更为敏感。相同耕层厚度中不同土层深度间酶活性也有明显差异,0~10 cm土层的酶活性高于21~30 cm土层酶活性。乳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的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均在10 cm耕层厚度中活性最强。不同耕层厚度处理时,玉米农田土壤的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30 cm耕层厚度速效氮含量根际土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根际土的速效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  相似文献   

4.
麦—玉—豆轮作制度下施肥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前茬作物的肥料残效对后期作物的施肥是否有影响,本文通过三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分析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的土壤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基础含量相比,连作制度下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增加6.2%,碱解氮含量增加了40.2%,有效磷含量下降35.5%,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下降8.6%;轮作处理的全氮下降17.8%,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有效磷含量下降31.3%,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5.8%,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4.1%。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各处理的全氮、全磷及pH值差异均不显著;全钾含量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施肥量正常水平各处理间全钾含量普遍升高,施肥量为零的处理下的全钾含量高于1/2水平下的;各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年际间调肥处理可以平衡土壤养分,有效改善根系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5.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晶英  张红燕 《大豆科学》1997,16(2):136-142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例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系,最终使根冠比增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4-2019年辽宁省黑土地进行野外采样及分析,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4个指标,利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黑土区土壤养分指标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际间,碱解氮含量整体上无明显变化,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呈增长趋势。空间上,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东高西低分布,速效钾含量呈西南向东北升高分布,pH值呈东低西高分布。降水量对碱解氮的影响最大,风速对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影响最大,且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相关。风速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大,应注重土壤养分的变化监测及风速的影响,严格控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寒地黑土大豆轮作与连作不同年限土壤酶活性与相关肥力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和土壤C、N和C/N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轮作与连作不同年限,土壤酶活性、有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C、N及C/N均有较大变化,与正茬相比,迎茬、连作土壤酶活性均降低,其中连作二年,脲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比正茬降低了29.6%、51.0%和41.9%;土壤C、N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也是大豆连作二年降低最多,分别比正茬降低了18.0%、35.3%和40.4%、53.6%、41.3%,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C、N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大豆长期连作,上述各种成分又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C、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脲酶、转化酶、磷酸酶与各种养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大豆连作使土壤酶活性降低,有效养分含量下降,是造成大豆连作障碍而导致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连作花生土壤养分变化及对施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连作花生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对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反应。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砂壤土多年不施肥连作花生,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每年以近10%的量递减,速效磷含量以连作第3年减少最多,达52.99%。连年施用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多量施用N、P、K化肥,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施用有机肥料分别增加77.05%,23.53%。连作花生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增产效果均低于轮作花生。  相似文献   

9.
傅慧兰  邹永久 《大豆科学》1996,15(4):332-339
本文在几年试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豆连作不同年限不同生育期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种酶的酶活性与有机碳、土壤pH值以及4种酶活性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磷呈负相关。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于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水解氮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的负相关。从大豆连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设置了槟榔和咖啡单作及间作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了单作和间作种植形式下槟榔和咖啡生长量、生物 量、根系形态、土壤和植株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抑制了咖啡株高的生长,显著减少了咖啡的 茎鲜重、干重,促进了槟榔株高、茎粗的生长,槟榔茎鲜重、干重显著增加;从槟榔咖啡根系空间分布可见,咖啡根 系在盆栽土层内比槟榔根系分布范围宽,其根系延伸到槟榔根系生态位,能使该生态位槟榔根长密度增加,槟榔根系 主要分布在本株根系空间范围内;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咖啡对氮、钾肥的吸收量大于槟榔, 槟榔对钙、锌的吸收量大于咖啡,两者间养分吸收的差异,减少了作物间养分的竞争;间作咖啡氮平衡指数和叶绿素 含量大于单作,间作槟榔叶片氮、磷,茎干氮、磷、钾,根氮、磷、钾累积量均大于单作。综上,槟榔间作咖啡根系 互作具有对土壤养分资源利用的互馈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木薯根际土壤并研究其细菌群落特征,加深对木薯根际微生态的认知,开展根袋试验,以粘土和砂质壤土根袋内不同土壤质量(100~500 g)为处理。结果表明,根袋内土质量影响株高,但不影响茎叶重。根袋内100 g土的速效养分受到根系强烈影响,其中铵态氮和速效钾显著高于根袋外。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细菌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31.272%)、放线菌门(25.753%)、酸杆菌门(12.761%)、绿弯菌门(8.799%)等。2种土壤根袋内细菌α多样性增加,粘土细菌丰度也增加。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与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正相关,与变形菌门负相关;速效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与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Parcubacteria等负相关,与厚壁菌门、蓝藻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正相关;从根袋内外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综合判定,根袋内100 g土壤时可视为根际土壤,且铵态氮和速效钾可作为判断是否根际土壤的指示指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鞘脂杆菌目是木薯品种SC205在不同土质下共同富集的根际细菌。发现了土壤速效养分与部分细菌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钙肥对瘠薄红壤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同时为优化花生生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 湖南长沙选取红壤瘠薄旱地以及3个不同粒型大小花生品种(大粒湘花2008、中粒湘花55、小粒蓝山小籽),运用土 柱试验栽培法,设置施钙肥(CaO)和不施钙2个处理,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的根际、0~20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与 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钙酸性土壤下,施钙能提高所有品种、各时期(成熟期略有不同)、各土层花生土壤的pH值, 调节土壤过酸强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蓝山小籽>湘花2008>湘花55);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湘花55>湘 花2008>蓝山小籽);更好地提高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因此,在 氮、磷、钾营养元素充足,钙元素缺失的土壤下,增施石灰钙肥,既可降低土壤酸度,又能提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 钾含量,却降低速效磷含量,在缺钙酸性土壤花生生产中施用石灰时应增施磷肥,从而保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亚莲  罗淑华 《茶叶科学》1997,17(2):161-170
对湖南省36个县(市)67个茶场的136份茶园土样进行了肥力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适宜,钾素较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0~20cm土层为(2.4±0.09)%,20~40cm土层(1.60±0.06)%。85%的土样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超过1.5%,38%的土样超过2.5%;49%的土样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超过1.5%。全氮含量0~20cm土层为(0.133±0.004)%,20~40cm土层为(0.100±0.003)%。碱解氮含量大于100mg/kg土的土样占76%,20~40cm占45%。全磷含量低于0.1%的0~20cm土层达53%,20~40cm土层达62%。速效磷含量低于10mg/kg土的频率,两土层各为46%和65%,显示低磷土壤较多。代换性镁含量较低,茶园严重缺镁。依据调查结果,建立了茶园土壤主要养分与茶叶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茶园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产量在2250kg/hm2干茶的茶园土壤0~40cm土层全磷(P2O5)含量>0.12%,碱解氮含量>149mg/kg土,速效磷含量>32mg/kg土,速效钾含量>110mg/kg土。通过试验,确定了4种主要土类适?  相似文献   

14.
阜新县土壤养分动态分析与施肥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和1999年两次化验结果表明,阜新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05%,全氮平均含量0.089%,碱解氮平均含量100.91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10.15mg/kg,与1981年土壤普查时相比均为上升趋势;速效钾平均含量74.4mg/kg,呈下降趋势。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居中等水平,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中下等水平,其中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应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纠正偏施氮肥、不减少或少施钾肥的习惯,增施有机肥,生产和研制配方专用肥。  相似文献   

15.
研究3种套种模式(分别套种广藿香、金钱草和穿心莲)对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佛手与广金钱草套种土壤pH最低(pH 6.1),广佛手单作土壤pH最高(pH 6.4);与广佛手单作相比,3种套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与广金钱草套种下降最为显著,广藿香套种组土壤碱解氮与广佛手单作组无显著差异;穿心莲套种组比广佛手单作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07%和3.41%,说明套种穿心莲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广藿香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锰、硼的含量增加;广金钱草套种组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锌、铁的含量降低,有效锰、硼的含量增加;穿心莲套种组根际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锰的含量降低,有效锌、铁、硼的含量增加;PCA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铜、锌、铁是影响广佛手生长的特征因素;同时不同套种模式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不同套种模式显著影响了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广佛手套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荞麦—大豆轮作模式合理施肥,2018—2019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案分析不同配比N、P、K肥对荞麦、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K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荞麦产量,且P肥的作用大于K肥,而N肥的施用则不利于荞麦产量的提高。荞麦季施用肥料的后效亦能显著增加轮作大豆产量,其中K肥后效大于N肥,P肥后效最小。大豆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荞麦季低。各处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试验前的基础值,缺磷区、缺钾区、全肥区3个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仍高于试验前的基础值。因此,大豆季应根据实际需肥规律适当补充N、P、K肥,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而有效性氮...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乐  韦家少  吴炳孙  何鹏  吴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1):2115-2120
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海南省乐东县橡胶园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磷、钾具有强烈或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关距离变化范围为1 623~61 100 m,块金值/基台值变化范围为4.7%~49.97%;(2)0~20 cm和20~40 cm土层,速效氮、钾养分第四、第五等级分布面积较广,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四等级、2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第五等级分布较广;(3)不同土壤类型上,速效氮、磷和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主要影响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而速效磷含量主要受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4)乐东县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缺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在县级尺度进行养分的宏观分区管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槟榔单作、槟榔间作香露兜和香露兜单作3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露兜后,相对于单作槟榔,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47.15%和25.7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32.32%,其中碱解氮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体积、根数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极显著正相关;槟榔地上部N浓度以及香露兜地上部P和K浓度分别显著增加41.56%、26.56%和25.69%;而槟榔和香露兜根系以及地上部N、P和K养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其中根系槟榔P和K含量和香露兜K含量显著增加;同时,间作后槟榔和香露兜对N的吸收效率均高于单作,香露兜的P和K的吸收效率高于单作并略高于槟榔的吸收效率,其中P和K的吸收效率与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根数目均显著正相关,氮的吸收效率与根系形态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槟榔间作香露兜增加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促进了槟榔和香露兜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养分吸收效率的提高均与根系形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根箱试验,初步研究了磷正常和低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基因型97081和低效基因型97009在植株生长、磷的累积、以及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不同形态磷吸收和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缺磷胁迫下能够产生较多的生物量;具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磷的能力;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分级试验表明,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97081根际土的速效磷、Al-P和Ca-P浓度均低于磷低效基因型97009,暗示磷高效基因型具有较强的活化吸收土壤中Al-P和Ca-P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