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了涪陵站31a月降水序列,检验了年降水量均值和方差,并对月降水量极值和超过值进行了分析,最后用dfittool对年降水量、月极值、月超过值进行了概率分布拟合.结果表明:对31a降水序列,均值和方差均无显著变化,且没有明显的趋势.年降水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月极值服从广义极值分布,月超过值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以上结果可以为该流域水资源利用及水文预报、水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杜轶  蔡继清  张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215-217
以黄土丘陵区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对该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八五"期间王家沟小流域生态足迹由0.536244615 hm2/cap增至0.665469085 hm2/cap,提升幅度为24.10%,生态承载力由0.900738097 hm2/cap增至1.192844588hm2/cap,提升幅度为32.42%,说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的改善了王家沟小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阿克苏市1996-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综合指标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17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空间差异等特点。结果表明:阿克苏市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各地类面积增加;各乡镇场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差异较大,除市直属土地外乡其余乡镇场土地利用程度均处于发展时期,市直属土地受沙漠化影像略微有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孟倩  刘秀华 《山西农业科学》2014,(11):1225-1229
基于丰都县2009—2012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从数量结构、区域特征等方面分析丰都县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借助GIS技术分析,采用转移矩阵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来源和去向。结果表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在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农用地增幅较大,林地、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转化为交通水利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2012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45.34,说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乡镇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韶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对韶关市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韶关市2010年和202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土地动态变化模型,对峨山县2009~2014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进行浅析,探求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及特征,其分析结果为分析峨山县未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及推动峨山县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平台,分别利用不同时期TM遥感影像资料(1993年、2000年和2008年),结合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采用遥感图像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内不同时期景观类型分布图,重点对植被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景观要素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全面掌握生态修复前后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从1993年以来呈减少趋势,而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则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8.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志玲  张晓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96-6799
根据2003~2007年银川市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分别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率、变化强度指数和变化速度以及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对这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银川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每年下降的幅度最大;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水域用地迅速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每年的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和林地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沙坪坝区1997~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世纪80年代、1995年和2000年3期遥感解译矢量数据,通过叠加分析等方法,图示出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发生的位置和范围,计算出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的面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率和动态度以及3个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3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是胶东地区3个主要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用贵州省19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温度、降水资料,对贵州省近50年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贵州省冬季气温显著升高;夏季降雨量呈增多趋势,与1959年相比,该省气候已出现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53-7655
以黄土丘陵区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该流域近50年(1959~2008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王家沟小流域的生态承载力总体上是大于生态足迹,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呈现稳中增长的趋势,小流域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耕地和林地的生态盈余较大,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草地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压力较重。  相似文献   

14.
参照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北涝沟村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获取了可靠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资料,应用转移矩阵和生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远离城镇的北涝沟村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未来趋势和生态价值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田已经成为该村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旱地向水田的转化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价值,并继续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为远离城镇小尺度的农田土地利用以及生态变化的人为调控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奈曼旗1961-2010年土地沙漠化面积变化资料与奈曼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50年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安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0年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时序变化明显,介于不安全状态和较不安全状态之间。其中数量安全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质量安全指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自然因素。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机制,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近3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近30年来耕地面积经历了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处于持续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把影响耕地变化的13个因子进行归纳,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影响广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针对驱动力提出一定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51~2003年的地面气候资料,应用分形理论的R/S方法对南充近50年来平均气温、极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充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具体表现为秋冬升、春夏降的季节性差异;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且极端最低气温比极端最高气温明显,但持续性都不强;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大、趋势不甚明显;日照时数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减少趋势非常明显,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显著,趋势性非常强,表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苏广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0-8132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土壤电导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最强烈,土壤容重、含水量和总孔隙度的响应程度居中,pH最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电导率及pH的变化均与土壤容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均减少,电导率降低,而pH升高。综合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各项主要指标,发现自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次之,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