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洋梨的采收和后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梨果实只有在采收后才能大量产生内源乙烯,启动果实的完全成熟,因而后熟是西洋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采收对后熟的质量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西洋梨生产的这些特点,从采收期的确定、采收、采前气象因素、后熟的方法与调控等方面提出了西洋梨采收和后熟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9个西洋梨优良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洋梨是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梨树主要栽培种。西洋梨品种的特点是.采收时果实质地硬,不能直接食用,通常需要在室温经7~10天的后熟,果实变软才能食用,果实柔软多汁,易溶于口,具有香气,品质上等。  相似文献   

3.
西洋梨(PyruscommunisL.)是与东方梨齐名的世界两大梨栽培类型之一,以肉质细软、石细胞少、芳香多汁而闻名于世,是除东亚外的世界其它地区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类型。与我国传统种植的白梨、砂梨不同,西洋梨采收时果实硬、涩,不能食用,必须在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才能变软、成熟,表现出品种特有的品质和风味。因此与大多数果树不同,西洋梨的生产不仅包括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枝修剪、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还包括以后熟为主要内容的采收后的果实管理。后熟既是西洋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它又与其它生产环节紧密联系,共同决定西洋梨果…  相似文献   

4.
<正>西洋梨是英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国家栽培的梨品种,烟台最早于19世纪70年代引入。西洋梨的特点是采收后果实质地坚硬,一般需要经过7~10d的后熟期才可食用,充分成熟  相似文献   

5.
采用西洋梨品种中的"凯斯凯德"果实为试材,对9月5日(T1)、9月15日(T2)9、月25日(T3)采收的果实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下贮藏的果实T1、T2、T3,分别在采收后12、106、d左右完成后熟,T2果实后熟品质较好,T1果实较耐贮藏,T3果实货架寿命较短。各采收期果实在0℃贮藏60 d内不会完成后熟软化过程,转入20℃后T1果实基本失去了正常后熟能力,T2、T3果实与直接贮藏于20℃条件下果实相比,后熟时间均提前了2 d,分别在贮藏的第8、4天完成后熟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烟台地区西洋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西洋梨果实品质的评价方法,探求西洋梨品质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代表性品质指标,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洋梨种植圃27份西洋梨品种为试材,测定了8项果实品质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转化,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前3个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分析,根据前3个主成分得分及相应权重之积累加和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转化后的数据经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054%;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西洋梨品种前3个因子的分布情况,可为西洋梨品种选优提供参照;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27份西洋梨品种在遗传距离19时分为4个大类,27个西洋梨品种综合评价结果为‘好本号‘’康弗伦斯‘’盘克汉姆‘’阿巴特’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结论】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评价西洋梨果实品质结果可靠,可为生产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农、金阳为黄肉中华猕猴桃品种,研究其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变化,可指导适时采收,为品种推广提供数据支撑。采收试验从8月11日(金农盛花后123 d,金阳盛花后112 d)开始,每7 d取样测定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总酸含量、果实硬度与颜色,统计固酸比、后熟天数与软熟率。结果表明:金农最适采收期为盛花后144~151 d,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7.3%,干物质含量大于17.2%,后熟天数15 d,采收色调角低于101°,软熟果肉为金黄色;盛花后130 d及之前,果实品质低,为早采;盛花后179 d,果实田间软化,属于晚采。金阳最适采收期为盛花后147~161 d,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8.0%,干物质含量大于16.2%,后熟需7d,采收色调角小于100°,软熟果肉为黄色;盛花后126d及之前,果实品质低,果肉偏绿色;盛花后168 d,果实硬度明显降低,果实在田间软化,不再适合长距离运输与贮藏。  相似文献   

8.
杨承芬 《落叶果树》2010,42(6):56-56
果实采收是果树生产的重要环节,采收期的早晚影响果实产量,也影响果实品质和耐贮性。采收过早,产量低、着色差、风味淡,不能充分体现品种应有的风味,降低商品质量;采收过晚,果实变绵、不耐贮运。因此,必须做到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果实采收到销售过程中有许多技术需要掌握。现分述如下。1采收采收到果实商品化,包括采收期的确定、采收、分级和包装4个环节,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经济效益。猕猴桃果实不能像桃、李等果实一样,到了食用期再采收。它的成熟过程有三个阶段:一、采收成熟期,即生理成熟期。二、生理后熟期。三、食用期。生理成熟期为果实内各种营养物质积累量能够达到成熟时的要求,采收后,经过后熟,能够充分表现出品种固有风味和营养水平,此阶段果实不软,细胞没有分离,所含淀粉未完全分解成糖,氨基酸水平也较低,蛋白质酶原不能分解蛋…  相似文献   

10.
浮皮是影响宽皮柑桔品质和贮藏性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提高柑桔果实品质,近年来部分温州蜜柑主产区正推行完熟采收,果实糖酸比提高,化渣性好,具有高品质果的特点,但在采收后期,过熟的果实更易产生浮皮,容易引起腐烂和枯水,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据有关专家研究,柑桔浮皮是果实衰老的象征,发生浮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品种品系有关,又与土壤、水分等栽培条件相联系,据分析,果实中钙、硫等元素可以一定程度的抑制浮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进行后熟品质比较分析,以探讨金魁猕猴桃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同而导致猕猴桃果实后熟品质差异较大。早期采收(10月18、23、3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分别为168天、175天、182天)时,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6.5%),干物质含量亦较低(<19%);果实后熟品质较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可滴定酸含量偏高,固酸比偏低。晚期采收(11月2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为203天)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固酸比较高,果实硬度下降较快,失重与腐烂严重,后熟软化期明显缩短。谢花后189~196天采收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以上,干物质含量为19%以上;后熟果实固酸比较高,失重与腐烂较低,果实硬度下降平缓,后熟期较长。后熟软化后其果实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与干物质含量,表明这段时间为金魁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留果量对中华猕猴桃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猕猴桃品种"贵长"为试材,连续3a(2011~2013年)对不同留果量影响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不同留果量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收时果实单果重大小、果实纵横径大小和果实果形指数;也影响着猕猴桃果实在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大小和果实纵横径大小、果实单果重损失率、果实纵横径损失率和果实果汁含糖量;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呈现留果越多,果实在采果时和在果实后熟期的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都越小。建议在猕猴桃生产上把结果蔓上留果量作为疏花疏果和猕猴桃果实后熟期后的品质变化的重要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钙处理对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土壤施钙、幼果期喷钙、幼果期喷钙配合施用激素、采前喷钙及采后浸钙等试验,研究了不同钙处理对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钙处理可以提高果实品质,而采收前后钙处理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各钙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硬度,以幼呆期喷钙处理硬度较大;各钙处理在预防苦痘病方面均有一定效果。各处理中以幼果喷、施CaCl2 N从提高苹果采收及贮藏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新品种‘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对各采收期的果实及其原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及其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粒直径、平均粒重、平均穗重、出酒率、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较第一次采收分别增加了27.94%和92.50%;滴定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10月5日含量最低(18.27g/L),各不同采收期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期果实酿造的葡萄酒滴定酸含量与果实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酒总酚和单宁含量与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分析表明,‘北国蓝’在当地最佳采收时期为9月30日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15.
1)时间。一般果实采收前15~20天摘袋,晚熟品种可晚采3~5天,早、中熟品种应早采3~5天。如果太早,易使果面粗糙,且着色暗红而不艳,易发生日灼和轮纹病。如果太晚,果实含糖量低,味淡,不易着色,且采收后易褪色。  相似文献   

16.
大棚栽培油桃.果实采收后继续管理.对翌年树的增产和结果品质的提高,影响很大。油桃采收后,应继续进行以下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王静 《现代园艺》2014,(14):8-9
乙烯是引发跃变型果实后熟衰老的主要因素。1-MCP作为一种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通过与乙烯受体不可逆的结合,抑制与乙烯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延缓果蔬后熟衰老的进程。从采后果实的乙烯、呼吸作用、果实品质、果实软化等方面,综述1-MCP在控制采后果蔬品质劣变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1-MCP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采收时间和套袋与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当地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时间和推行无袋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主产区云南省昭通地区的‘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不同采收时间及果实套袋与否的样品进行了果实成熟度、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水分含量、固酸比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各个样品之间的品质差异。【结果】(1)套袋果实固酸比低于不套袋果实,不套袋果实内在品质、风味均优于套袋果实。(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收时间越晚,果实风味越佳。9月中旬为‘红富士’苹果可采成熟时期,10月上旬为果实的可食成熟时期,10月中旬为果实的生理成熟时期。(3)各个时期,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均有较好的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鲜苹果》质量标准,酸甜适度,属于苹果中的优质果品。(4)各个采收时间的套袋果实成熟期比不套袋果实成熟期均提前1周左右。(5)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采收的果实,平均固酸比和糖酸比分别达到56.1和54.5,普遍具有糖心现象,内在理化指标组合及口感风味最佳,是昭通‘红富士’苹果鲜食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结论】套袋与不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均较好,没有差异。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自然生态角度考虑,在该地区可以逐步取消苹果套袋。生理成熟期以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在低纬度、高海拔冷凉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富士’糖心苹果品质极好。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杨梅 《北方果树》2011,(6):34-34
早中熟苹果是指9月份以前成熟的品种,一般果实发育期130d以内。目前,主栽品种有‘藤牧一号’‘珊夏’‘嘎拉’‘美八’等。早中熟苹果采收后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为树体增加贮藏营养的重要阶段,也是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解放钟枇杷原产福建省莆田县,果实较大,果肉汁多味甜,特别适合鲜食和外销。目前福建省枇杷栽培以解放钟为主,莆田市常太镇解放钟尤负盛名。到 1999年,常太解放钟枇杷面积已达 4 800多 hm2,年产量1.1万t,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解放钟枇杷采摘过早,果实含酸量较高,口感较差,降低了果实的质量;采摘过晚,落果严重,贮运性降低。至今,有关解放钟枇杷果实发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拟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研究,为适时采收及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8-199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