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皮肤对创伤、炎症、烧伤、外科或自发的一种过度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患者不仅有瘙痒、刺痛等症状,并常常影响美观和患者的肢体功能。目前有关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形成机制尚未明了。近年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因子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18.9887,P<0.01);A组与B、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而与术前得宝松治疗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 (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 (keloid,K) ,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 ,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虽然国内外在病理性瘢痕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瘢痕形成机理方面研究的深入 ,多数学者认为成纤维细胞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 ,FB增殖异常是病理性瘢痕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1 ] 。FB为何在创伤已经修复后仍处于增殖及生…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一直是困扰着医学界的难题。病理性瘢痕是人类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所独有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尚无动物皮肤损伤自然愈合遗留病理性瘢痕的报道。因此,在创伤修复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异常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努力摸索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和预防诊疗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Keliod,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过度的瘢痕形成,表现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特别是胶原的大量产生且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涡状。多种因素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但目前尚无理想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4例瘢痕疙瘩患者共103处采用手术切除,手术后应用曲安奈德注射预防瘢痕形成,每4周1次,连续4~6次为一个疗程,然后评价疗效.结果84例患者103处瘢痕疙瘩治疗结束后,经过2年随访,其中治愈92处(89.3%),有效9处(8.7%),无效2处(1.9%)...  相似文献   

7.
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憩室(CSD)的发生率随之升高,往往以经期延长的月经紊乱,或瘢痕妊娠,不孕等情况就诊发现。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CSD早期无症状时常被忽略,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阴超更佳)、宫腔镜、磁共振等诊断。目前治疗上没有形成确定的定论,仍存在争议,主要是激素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现将CSD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案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切开取胚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茂名妇幼保健院、信宜市丁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经阴式超声检查确诊的12例子宫瘢痕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5.8±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18.3)m L,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示术中切除组织为瘢痕组织及部分坏死的胎盘绒毛、蜕膜组织。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4±2.0)d;平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2±2.3)d;平均术后血-HCG恢复至正常水平为(14.6±6.2)d;平均术后正常月经来潮为(31.8±7.2)d。结论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具有一次性清除病灶,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全身用药、局部用药以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36例,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A组以甲氨蝶呤(MTX)进行全身用药治疗;B组以MTX局部用药治疗;C组以MTX局部用药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A、B、C 3组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为(73.2±58.4)、(41.7±11.5)、(12.9±6.8)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瘢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总有效率优于A组(91.6%vs 41.7%,P〈0.05)。结论 MTX局部用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治疗也未取得良好效果,而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治疗病理性瘢痕。本文从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外胶原代谢、改善细胞外环境阐述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瘢痕疙瘩117例术后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117例瘢痕疙瘩患者行术后放疗,照射总剂量为12~24 Gy.结果:全组病人治愈9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4%(110/117),以术后1wk内开始放疗的效果较好(P<0.01).结论:手术 放疗是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早期行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P53蛋白表达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16例为标本,对其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P53表达差异。结果瘢痕疙瘩浸润部P53表达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P<0.01),瘢痕疙瘩增生部P53表达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P<0.01),而后两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53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瘢痕皮片回植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瘢痕皮片回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皮肤缺乏或瘢痕疙瘩及面部瘢痕不愿遗留供区明显瘢痕者,进行瘢痕皮回植。结果:瘢痕皮片利用最小为54cm^2,最大1600cm^2,移植瘢痕皮片成活良好,原有隆起的瘢痕变平,痒痛、紧束感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术区可恢复感觉,质地一定程度变软,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供皮区基本不留明显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皮片移植不增加供皮新区的创面和瘢痕,对瘢痕部分增生、瘢痕疙瘩及减少供区瘢痕是一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瘢痕疙瘩皮损中抑制型SMAD mRNA的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定量Real-time PCR(LightCycler)法分别检测了瘢痕疙瘩,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不同类型的SMADs(SMAD2、3、4、6、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抑制型SMADs(SMAD6、SMAD7)的mRNA水平在瘢痕疙瘩的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瘢痕(P<0.01,P<0.05)及正常皮肤组织(P<0.01,P<0.001).然而,其它类型的SMADs(SMAD2、3、4)mRNA的表达在瘢痕疙瘩,正常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瘢痕疙瘩的皮肤组织中存在有抑制型SMADs(SMAD6、SMAD7)的mRNA水平表达的下调,此结果提示缺乏抑制型SMAD的负反馈抑制在瘢痕疙瘩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瘢痕子宫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子宫穿孔、输卵管间质部切除等,而剖宫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者也随之增加,为求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分娩问题,提高妊娠的质量,现对1987年至1993年本院瘢痕子宫再次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临床综合性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接收耳部瘢痕疙瘩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综合疗法,探讨其临床结果。结果:临床调查结果表明,40例患者随访1~2年后发现,治愈30例,好转10例,临床治疗好转率为100.0%。结论:临床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手术疗法及放射疗法治疗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作用突出,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瘘道潜剥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对58例肛瘘患者采用瘘道潜剥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总治愈率为94.8%,治愈者未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大便失禁及局部瘢痕形成和肛门狭窄等现象。结论瘘道潜剥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快薇乔在瘢痕切口行剖宫产手术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有手术瘢痕需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快薇乔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60例甲级愈合59例、乙级愈合1例,对照组甲级愈合54例、乙级愈合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427,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哺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后42d,观察组产妇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3.288,P<0.01)。结论瘢痕切口行剖宫产手术用快薇乔行皮内缝合,切口愈合好,瘢痕小,产妇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瘢痕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 Western blot技术 ,检测了瘢痕组织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 CTGF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CTGF m RNA及蛋白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高度表达 ,与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CTGF在人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呈高度表达 ,提示其在增生性瘢痕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药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硅凝胶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单链通过乙烯基键桥相互交联及长链之间的相互缠绕而构成的网状结构化合物.硅凝胶干燥后在瘢痕表面形成的保护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散热作用,极大降低了瘢痕因闷湿引发感染的风险.文章阐述了硅凝胶及硅凝胶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的临床案例,总结了目前硅凝胶防治瘢痕的机制,并对将来硅凝胶治疗瘢痕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