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7):129-131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一种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具有许多基因的氧敏感性,这些基因的表达与组织或细胞中氧含量密切相关,且HIF可以激活与无氧酵解及血管生成中许多基因的表达。在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信号通路中,IκB激酶(IκB kinase,IKK)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细胞因子也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刺激HIF的合成。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在缺氧性炎症中,二者对缺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且具有密切的相互依赖性。本文通过阐述HIF与NF-κB在缺氧性炎症中相互依赖性调控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具有缺氧症特点疾病以及为寻求治疗新靶点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日粮添加金霉素对断奶仔猪肠道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2头平均体重(5.06±0.49)kg的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日粮添加金霉素对肠道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75和150mg/kg金霉素,日均采食量分别提高了3.62%和8.35%(P<0.05);腹泻率分别下降了22.10%和52.23%(P<0.01);血清中TNF-α水平下降了28.78%(P<0.05)和78.29%(P<0.01);IL-6水平下降了12.85%和83.40%(P<0.01);空肠黏膜中核因子NF-κB活性分别下降了41.57%(P<0.05)和91.01%(P<0.01);IκK-β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56.16%(P<0.05)和89.72%(P<0.01),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组织绒毛长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结果提示,日粮中金霉素可能通过调控肠道黏膜组织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βmRNA水平,抑制核因子NF-κB的活化和核移位,进而影响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提高采食量,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877-1882
核转录因子κB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转录调节因子,其信号通路在细菌、病毒感染宿主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直接调控宿主先天性免疫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它的异常活化可能是PRV感染导致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NF-κB C-Rel亚基序列特征及PRV对C-Rel 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本试验采用RT-PCR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NF-κB C-Rel ORF,获得阳性质粒后测序,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RV感染PK-15细胞后不同时期C-Rel 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猪C-Rel亚基ORF长1 773bp,编码590aa;猪C-Rel核苷酸序列与不同动物的C-Rel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内(76.0%),无信号肽及跨膜区。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04h,C-Rel转录水平下调,2和4h差异显著(P<0.05);44h,C-Rel转录水平下调,2和4h差异显著(P<0.05);412h,快速上调,12h达到转录高峰(P<0.01);12h后逐渐下降,2412h,快速上调,12h达到转录高峰(P<0.01);12h后逐渐下降,24120h,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36h差异极显著(P<0.01),48、72和120h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推断PRV感染早期较弱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可能与C-Rel活化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探讨植物血凝素(PHA)复方制剂对鸡免疫调节的作用与核因子-κB(NF-κB)的关系,试验联合应用La Sota疫苗,在不同免疫时期,采用RT-PCR法对胸腺、脾脏、法氏囊中NF-κB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NF-κB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免疫时期,适当剂量的PHA复方制剂有上调胸腺中NF-κB mRNA表达、降低脾脏和法氏囊中NF-κB mRNA表达的作用;在外周血中,PHA复方制剂有降低NF-κB浓度的作用。说明PHA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与调节NF-κB有关,在不同免疫阶段及免疫脏器中作用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6.
7.
8.
非致细胞病变(NCP)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可引起持续的潜伏感染和免疫抑制,但是具体的感染机制尚不清楚。采用RNA测序(RNA-seq)技术,以NCP BVDV感染牛单核细胞2h和24h的细胞为样本分别提取总RNA,并采用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有效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2h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959个,其中4968基因表达上调;在感染24h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7977个,其中4184的基因表达上调;进一步分析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感染后2h,与免疫反应或抗病毒活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到感染24h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变化显著的基因均与炎症、免疫、自噬和凋亡密切相关。研究建立的牛外周血单核细胞感染BVDV后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库,丰富了BV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BVDV持续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细菌内毒素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机体发热、休克、恶质病、死亡。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是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内毒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相应的分子如脂多糖结合蛋白、CD14、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将信号跨膜传递至胞内并活化NF-κ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从而使细胞核基因激活,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毒素诱导的信号转导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内毒素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毒素即脂多糖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激活靶细胞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导致机体损伤并出现病理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LPS信号转导涉及到多种血清蛋白和受体,如LBP、sCD14,mCD14,以及CD11/CD18,LBP/CD14系统在LPS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LPS信号转导所必需的LPS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信号转导涉及到酪氨酸激酶与MAPK超家族,通过多个MAPK通路和保守的三级激酶级联反应(MAPKKK-MAPKK-MAPK)将LPS信号转导致胞内,引起细胞应答,同时p38MAPK对LPS介导的细胞反应有重要调节作用,这些均表明,LPS信号转导可能是一个多受体,多通路,可调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领域。文章综述了国内外GnRH的研究进展,认为GnRH与受体(Rs)结合后,要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调节和控制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合成和分泌。GnRH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通过3大信号转导系统完成的: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转导系统、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系统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cAMP信号转导通路和PKC信号转导通路都属于G蛋白偶联的信号通路,二者最后都要通过激活MAPK信号转导系统来完成调控。这为进一步研究GnRH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一氧化氮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毒性介质在动物体内由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经过微生物或细胞因子等成分活化后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发挥着生理和病理的双重角色,在医学领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在抑制和杀灭病毒等微生物,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和防御功能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而且,细胞因子、脂多糖、免疫调节剂、微量元素、氨基酸及部分药物等对NO与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 ,是有许多基因产物及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通过细胞凋亡 ,机体可清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来维持自身的稳态平衡和各种器官及系统的正常功能。细胞凋亡可被多种生理性、病理性及其它因素所诱发 ,它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启始阶段、效应阶段和降解阶段。由于细胞凋亡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及病理现象 ,所以在其发生的 3个阶段中涉及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调控。其中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和内质网途径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这 3条途径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完成了凋亡信号的传导并最终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另一方面 ,3条途径分别受到包括 Bc1 -2家族蛋白在内的许多因素的调控。它们和 caspase、Bcl-2家族蛋白、smac、调节抑制蛋白及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等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机构诱导细胞凋亡并对其进行严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整联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是一类α、β异源二聚体膜受体蛋白,可使细胞黏附于胞外基质并介导来自基质的机械信号和化学信号,并通过细胞膜的双向信号转导作用来调节细胞分化、迁移、免疫、黏附等生物学功能.本文总结了整联蛋白信号途径的功能特点和活化特点,重点阐述了整联蛋白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