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高效准确地检测牛奶中的霉菌毒素对于牛奶质量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牛奶中霉菌毒素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提出了防止奶牛日粮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广泛分布于动物的各种饲料原料及饲料中。饲料被污染后,除了可引起饲料变质外,还可导致动物的各种疾病,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性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论文就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其在饲料和动物体内的检测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健全霉菌毒素检测方法,减轻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奶中主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菌素等。作者对霉菌毒素的毒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牛奶霉菌毒素风险分析提供毒理学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污染是牛奶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作者在对牛奶中主要存在的霉菌毒素种类、毒性、限量等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牛奶中霉菌毒素进行风险排序,为对中国进行牛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者综述了牛奶中赭曲霉毒素检测的主要方法的原理、特点及优缺点,以期对赭曲霉毒素检测及研究提供参考,为控制赭曲霉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前,首次报道了生产抗霉菌毒素抗体的成功.从此以后,在将这种抗体作为试剂用于霉菌毒素检测方面,已有很大进展.最近,几种测试方法已经商业化,生产出的测试工具充分可靠,使用方便、经济、速度快、而且在没有实验室装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意味着饲养者、饲料厂管理员、畜群检查员或其他人员都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霉菌毒素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7.
牛奶中霉菌毒素来源、转化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污染是牛奶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其种类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AFs)、赭曲霉毒素(OTs)、玉米赤霉烯酮(ZEA)、伏马毒素(FUM)、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T-2)等。牛奶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动物饲料,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牛奶中霉菌毒素来源、转化以及危害、限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就当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严重,而相关检测与防控技术却不统一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的检测与防控先进技术,从而为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的检测与防控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9.
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一般流程为采样、研磨、提取、过滤、净化、检测和评估。本文对这一检测流程的具体步骤进行分析,认为采样是霉菌毒素检测误差的主要来源,简便方法主要基于免疫学检测系统,LC-MS/MS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毒素的同时检测,而稳定同位素稀释法用于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准确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霉菌毒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是农作物的霉变重要诱因。当被动物体食入、吸入或被皮肤吸收后,霉菌毒素常常会引起机能减退、疾病乃至死亡。导致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饲料生产环节两个方面。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促进霉菌毒素的生长旺盛。近十年来因为与人类以及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密切相关,霉菌毒素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因此,饲料原料有效的、低成本的、快速的检测手段尤为重要。当前方法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法(TLC)。此外,酶联免疫吸附(ELISA)也被应用到快速检测中。荧光偏振免疫法等新方法也逐步被应用,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方法也不断被报导。防治农作物霉变的方法包括提早收割,合理干燥、设备处理和储存加工。此外可以使用化学、生物、脱霉剂等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是由镰刀菌、曲霉和青霉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低分子质量次级代谢产物.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共污染现象广泛存在,深受各国相关从业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但直到今天,有关霉菌毒素的联合毒理效应研究仍然有所欠缺,如低毒性长期暴露的体内试验如今仍然很少.目前,世界范围内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建立普遍只关注于单独霉菌毒素的毒理效应.牛奶...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方法现状进行评述,重点介绍微生物法、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分析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为今后水溶性维生素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不同饲养模式下不同季节水牛奶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随机采集2020年10-11月(秋季)和2021年4月(春季)每季3种饲养模式(规模化、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散养)原料水牛奶样品各8个,共计48个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水牛奶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M1(AFM1)、赭曲霉毒素A (OTA)、HT-2毒素(HT-2)、T-2毒素(T-2)、α-玉米赤霉烯醇(α-ZEL)、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状况。【结果】 在48个样品中,有16个样品(33.33%)检测出AFM1,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模式检出率最高(43.75%),散养模式检出率最低(18.75%)。检出样品的AFM1含量均低于中国的国家限量标准0.5 μg/kg,其中2个样品(4.17%)超过欧盟限量标准(0.05 μg/kg)。原料水牛奶中HT-2、T-2、α-ZEL、ZEN和DON的成人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PMTDI)均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JECFA)设定值,原料水牛奶中OTA的成人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也低于JECFA设定值,且OTA含量均低于欧盟限量标准(<2 ng/mL)。与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模式相比,散养和规模化模式生产的原料水牛奶中HT-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规模化模式生产的原料水牛奶T-2含量显著低于散养模式(P<0.05)。原料水牛奶中秋季AFM1平均含量和超欧洲限量标准率高于春季,但春季AFM1的检出率高于秋季;3种饲养模式中,春秋两季散养模式样品中AFM1检出率均最低;秋季各养殖模式原料水牛奶中OTA和DO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春季。【结论】 目前广西地区原料水牛奶质量在安全范围(AFM1含量低于0.5 μg/kg,HT-2、T-2、α-ZEL、ZEN和DON的成人PMTDI及OTA的成人PTWI均低于JECFA设定值),但多种霉菌毒素在水牛奶中均有检出,污染风险仍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作为一种多功能活性因子,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天然高褪黑素奶的研究大规模开展,对奶中褪黑素含量测定需求也有所增加。目前比较常见的褪黑素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紫外分光光度法(UV)。本文从原理、特点及优缺点等方面对这几种方法展开介绍,并对各方法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比较,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水和土壤中汞的含量大幅增加,加大了食品中汞污染的隐患。奶牛摄入、饮用高汞含量的饲料和水都会代谢到乳中。因此,消费者对牛奶中汞的危害要给予高度关注。作者就牛奶中汞的存在形式、来源、危害、监管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增加消费者对牛奶中汞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6.
乳中脂肪主要以乳脂肪球(milk fat globule,MFG)形式从哺乳动物的乳腺中分泌到乳中,MFG粒径从?0.2 μm到15.0 μm不等,不同粒径MFG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及乳制品的理化特性。MFG粒径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脂滴调控,脂滴大小的调控因素包括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及其合成与水解过程中参与的酶、膜磷脂、脂滴融合等。本文主要综述MFG的合成和结构、MFG粒径对牛乳营养及乳制品加工的影响、脂滴融合对MFG粒径的调控,为?MFG粒径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藤黄微球菌(标准号28001)为工作菌,用圆滤纸片法测定环丙沙星在牛奶中的残留.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牛奶中的最低检测限为 0.08 μg/mL.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变异系数小于15%,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样品用量少,易于推广,适用于环丙沙星的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药污染的严重情况以及牛乳中农药检测的必要性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对牛乳中农药残留检测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今后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