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贵州省的土地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充分认识贵州土地石漠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目标和重点,探讨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林种、树种、营造林方式,以及“护草留阔植乔抚灌+封禁”等技术措施;提出多部门合作、多种措施配套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分析新邵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危害,提出石漠化土地生物治理技术思路及原则,针对石漠化土地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从生物治理技术上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深度挖掘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分析了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岩溶地区,涉及10个省(市)的508个县(市、区),该区域是长江和珠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珠江发源地和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石漠化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3)石漠化区林草植被中灌草覆盖占比高,林草植被质量不高,巩固治理成果压力大;(4)石漠化分布区的人地矛盾突出,巩固脱贫成果压力大;(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大,潜在风险高。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石漠化防治政策制定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及模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深入分析贵州目前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省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和特征,明确了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治理目标,同时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6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蔡凡隆  蒋勇  张军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103-105,114
本文从四川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入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途径。石漠化土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所致。石漠化土地治理应以恢复森林植被为核心,注重配套措施建设,强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湘西州凤凰县2016年和202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基于“3S”技术提取县域尺度岩溶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石漠化状况及程度转变矩阵、动态度等指标,分析石漠化转变情况和转变速率,揭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凤凰县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呈减轻趋势,石漠化面积减少5 367.92 hm2,占岩溶区土地面积比重由15.42%下降至11.8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分别减少4 804.07 hm2、798.8 hm2、250.33 hm2,整体情况向好;②石漠化土地演变类型以稳定型为主,凤凰县岩溶区石漠化情况总体是顺向发展;③石漠化土地转变主要趋势向潜在及非石漠化土地转变、严重程度石漠化向较轻程度转变,其中重度、极重度石漠化转变动态度分别为-10.44%、-18.40%。研究结果对湘西地区近五年的石漠化动态特征分析有参考意义,以期对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桑植县石漠化土地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桑植县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石漠化土地治理的初步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陆良县龙海乡国土总面积为161km2,全乡石漠化土地面积1.18万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301hm2。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一是历史上的"大炼钢铁"砍树,二是土地供需矛盾,三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以期为龙海乡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田阳县土地石漠化动态变化及原因,认为石漠化土地退化原因主要是过牧等不适当的经营方式,石漠化土地改善途径主要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坡改梯等。总结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经验,包括大力实施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分析了尚存在的石漠化地区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民勤县土地沙化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土地沙化与水资源(包括自然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人口、耕地、林地、牲畜、粮食产量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科学揭示出了民勤土地沙化扩展加剧的驱动机制,为综合整治土地沙化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荒漠化土地特点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荒漠化面积最大,但荒漠化程度最高的是草地。由于河北省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荒漠化敏感区,其荒漠化土地的特点也受其特有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环境所决定,荒漠化土地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有其自己的规律。分析研究和掌握荒漠化土地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理荒漠化。虽然目前河北省总体沙漠化程度尚轻,但仍需提高重视,坚持因地制宜、多重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兴农治沙,以确保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辽宁朝阳地区目前荒漠化土地及生态环境现状、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会泽县石漠化土地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会泽县石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根据2008年以来进行治理的情况,提出加强多部门协调,宏观统筹,综合治理,整治坡耕地,恢复植被,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针对不同的石漠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了泸州市江阳区沙化土地现状(2004年监测数据)基础上,分析了进行沙化土地治理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结合该区特殊的区位优势,提出治理对策和建议:一是非生物工程措施。建防洪堤或港口码头;二是采取生物措施,采用4种营造林模式,改善沙化土地性质,提高林草覆盖度,从而改善长沱江沿岸沙化土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肃省防沙治沙工作的了解,在总结甘肃省防沙治沙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沙漠化现状、沙化土地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北京市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制约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北京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成因对保障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和改善其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水文等多元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其沙化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研究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3条河流沿岸,康庄、南口地区以及怀柔、密云大沙河地区;沙地类型主要是固定沙地,以轻度和中度沙化为主;2007年与1999年、2004年北京沙化土地数据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前景乐观,但局部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辽宁北部地区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进程 ,已成为辽宁北部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因素 ,并对沈阳等重工业城市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辽宁省沙漠化土地面积约 2 0 .13万hm2 ,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康平、彰武、法库、昌图和西部的阜新、北票等地区。其中受科尔沁沙地影响而形成的风沙地占沙漠化面积的 80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由于沙漠化的危害造成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中细粒物质减少 ,粗大粒级物质增多 ,形成地表粗化过程。有机质含量从沙化初期的 1.4 0 2 %减少到 0 .4 12 % ,到严重沙漠化阶段可减少到 0 .0 95%。调整土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模式 ;恢复与营造人工植被、建立绿色生态屏障 ;控制人口增长、改变能源结构 ,是我省北部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