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西藏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本研究以《西藏植物志》为基础,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和标本信息对西藏兰科植物名录进行了梳理和整理。共记录到西藏野生兰科植物89 属336 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 种、附生兰136 种、菌类寄生兰13 种。在2010 年—2017 年期间就记录了15 属19 种兰科植物,其中有8 个新种,11 个新记录种。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西藏野生兰科植物名录。本名录的更新将为兰科植物的引种、驯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保护兰科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编制了兰科植物名录,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38属73种,地生兰种类占比72.6%,其中斑叶兰属、舌唇兰属、鸟巢兰属、虾脊兰属资源最为丰富;2.保护区内兰科植物以温带分布为主导,是温带分布型兰科植物保护的理想场地。3.为保护兰科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管理上需要从实地抚育、野外回归和提高群众保护意识上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滇西北兰科植物409种,其分布的海拔范围为650~4700m;并按400m划分海拔段,共9个梯度,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的数量依次为92、167、194、223、192、159、129、58、32种,其中1051—3000m海拔范围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相邻海拔段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1051~1450m海拔段附生兰种类较为丰富,1851~3450m海拔段地生兰种类较为丰富,各海拔段腐生兰种类较少;1851—2250m海拔段区系成分最多,物种数为223种,占该区域兰科植物总数的54.52%;该区域的区系平衡点在海拔2115m左右,生活型平衡点在海拔2050m左右。  相似文献   

4.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生活型齐全;共有兰科植物74属250种,附生兰163种,地生兰82种,腐生兰5种;分布广泛,生境复杂多样;垂直海拔分布呈现“中间膨胀”的格局,各生活型变化趋势一致;中国特有种较少,共30种;印缅区系成分显著,与缅甸共有种达131种;东界在中国只分布到云南的有45种,铜壁关特有种2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典型生境路线法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进行调查,根据兰科植物分布情况及调查过程中的遇见率高低,将物种丰富度划分为:高、中、低、罕见4个等级,并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九连山兰科植物濒危状况进行统计,与其他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种类的濒危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资源现状与受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九连山兰科植物共有40属91种,生活型齐全,以地生兰为主,其中地生兰26属53种,附生兰11属30种,腐生兰5属8种,特有种20种,含1种或含2种的属占优势。本保护区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7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88种,与广西雅长、广东南岭、福建虎伯寮3个自然保护区相比,九连山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数的比例最高,雅长次之,南岭最少,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种类极少;与省内6个保护区相比,九连山CR与EN的总种数最多,特有种多。九连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但水平分布不均匀,以保护区为分布中心,总体上显现零星分布的格局,局部呈现密集分布;其兰科植物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主要在中海拔段500~900 m的分布种类最为丰富,其丰富度等级主要以低的种类为主。针对人为滥挖乱采、极端天气影响、生境地破坏等威胁因素,提出九连山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建立兰科资源信息库,确定物种保护优先次序为辅的保护策略,引进人工快速繁殖技术,开展"回归"自然的研究,并加强对传粉昆虫以及其生境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贵阳市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要2013 年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为背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地理区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物种种类组成丰富,共有兰科植物80 种,分属34 属,以兰属种类最多、占16.25%,绶草属、瘦房兰属、短瓣兰属等23 属各占1.25%;(2)分布范围广泛,涉及在黔中6 大植被类型,但多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200 m 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段;(3)生活型组成齐全,以地生兰和附生兰为主,有地生兰48种,占总种数的60%,有附生兰(包括半附生)29 种,占总种数的36.25%,腐生兰仅3 种,占总种数的3.75%;(4)区系组成丰富,可划分为10 个类型和1 个变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特有种类比例较大,中国特有2 属、24种,占总种数的5.88%、30.00%;(5)受危种类多,近危36 种,易危33种,濒危8种,极危1种,无危仅有2种。  相似文献   

7.
兰科为植物保护的旗舰类群,其多样性特征代表着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状况。为揭示黔中喀斯特区峡谷兰科植物多样性特征,采用路线与典型样地结合调查方法,研究了南江大峡谷等10个黔中峡谷兰科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生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兰科植物共计20属44种,以羊耳蒜属(Liparis)、兰属(Cymbidium)等5属为主,比例达60.5%,单属种和寡属种占29.5%;生活型全为附生兰(22种)和地生兰(22种),不同峡谷区的兰科植物生活型比例有所不同,多以附生为主;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类型和2变型,以热带和东亚分布型为主;种的分布以世界广布及热带为主,中国特有种有12种,占总种数的27.3%。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雾灵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特点和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共有兰科15属22种,少种属较多,杓兰属为优势属,资源相对丰富;区内兰科植物北温带分布属、种占总属、种的60.00%、63.66%,植物区系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生活型以陆生为主,腐生兰种类少;区内兰科植物分布的海拔不同,分布区域较广的为凹舌兰、角盘兰和大花杓兰,随海拔的增加,兰科种数分布呈“单峰型”;兰科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为海拔1300~1800m的森林群落,表明兰科植物丰富度与植被类型和海拔关系密切;根据Saraujea公式计算,雾灵山与小五台山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区系相似系数为0.8667,塞罕坝所有属在雾灵山均有分布,说明3地的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合当前保护区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兰花介绍     
《农村实用技术》2015,(1):46-47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估计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另外,在英国《国际散氏兰花杂种登记目录》中正式登记的人工杂交种约有四万种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数目增加。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贵州兰科植物的分布情况,对贵州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叶美冠兰Eulophia zollingeri (Rchb.f.)J.J.Smith、大花无柱兰Amitostigma pinguicula (Rchb.f.et S.Moore)Schltr.、长叶山兰Oreorchis fargesii Finet、广东盆距兰Gastrochilus guangtungensis Z.H.Tsi、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 (Lindl.)Trimen、紫花鹤顶兰Phaius mishmensis (Lindl.et Paxt.)Rchb.f.为贵州兰科植物新分布;对6种兰科植物贵州新分布的形态特征、生长及生境等情况进行记录整理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对掌握和保护喀斯特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荆州市西郊乡村沟渠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荆州市西郊乡村沟渠湿地植物种类、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沟渠岸边植物种类分属17科35属39种,群落结构水平分布格局为斑块状;沟渠湿地植物10科16属18种,分为3种生活型,即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挺水植物占有优势.降水、人为干扰和污染是影响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对保康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康县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29种,占湖北省总数57种的50.88%,是湖北省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区域。其中一级7种(栽培2种),二级22种(栽培2种)。并对这些重点保护植物的大致分布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马鞍山市区城市绿化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马鞍山市城区绿化植物的实地调查,种子植物共有91科194属286种;植物区系的温带、亚热带特征显著,地理成分中它与东亚成分最为密切;从种的层面上分析表明,马鞍山市绿化树种的乡土成分特征明显,达72%,引进外来物种以及新品种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胎生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研究表明:中国胎生植物有15科24属51种(含亚种、变种、变型)。种子胎生类型的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热带海岸的潮间带上;营养体胎生类型的种类较多,散布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5.
在物种和群落调查基础上,测算了昆明市26种常见物种的叶面积指数、6种绿地层片及7种绿化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并借助GIS技术,测算了昆明市一环内的总体绿量。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叶面积指数不仅取决于物种间单叶面积的差异,还受物种生长状态(如枝叶密集程度、种植密度、树冠形状等)的影响,其中以绿篱结构生长的灌木物种,其叶面积指数相对较大,多在10以上;昆明市一环内的总绿量为2 429.06 hm2,且不同绿化类型的绿量差异明显:乔—灌型和乔—灌—草型2种绿化类型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高,在8.4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8.6 m2/m2,而乔木型和草本型等单层绿化结构的单位面积绿量相对较小,多在4.6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5.0 m2/m2,前者绿量为乔木型或草本型单层结构的1.71.8倍;保证最大化绿地面积是提高城市绿量的基础。但在同等面积下,尽量选择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树种,优化绿地结构层次是提高城市总体绿量的关键,但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绿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以建瓯万木林常绿阔叶林(C)和人为破坏阔叶林(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植物种、个体数、植株高度、胸高直径、冠幅(盖度)和生活型,分析重要值、频密值及群落优势度;【结果】干扰后D群落物种更丰富;C群落演替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典型当地地带性植被类型;木荷和罗浮栲在C和D群落中都具有最大重要值;C群落喜阴植物种类较多,D群落则以阳性和中性植物种类较多;垂直高度3m以下的层次,D群落重要值(或频密值)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各物种上;D群落稳定性较C差;【结论】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干扰群落经封山育林向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17.
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种子植物98科281属455种,其中裸子植物有4科7属9种,被子植物有94科274属446种。区系优势现象较明显,优势科和优势属以温带分布占优势;科属种地理成分分析表明,热带分布科占优势,温带分布属、种占优势,说明本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并与热带区系有着较高的亲缘关系,表现出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不同地区植物区系R/T值及相似性系数比较研究表明,区系联系广泛,与华中、华东区系关系密切,更趋近于华东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8.
对武汉清凉寨景区野生樱花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区域内发现了5种野生樱花,即崖樱桃(Prunus scopulorum Koehne)、刺毛樱桃(Prunus setulosa Batal)、短萼樱(Prunus cantabrigiensis Stapf)、单齿樱桃(Prunus conradinae Koehne)、西南樱桃(Prunus pilosiuscula Koehne)。景区内野生樱花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区海拔为570~720 m。野生樱花所处群落类型多样,群落中植被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樱花种群在所处群落中重要值较高,且具有较宽的生态位;景区内野生樱花的年龄结构显示野生樱花呈增长型演替。  相似文献   

19.
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水生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泉眼水库消落带现有植被的调查,分析了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生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现状,并运用TWINSPAN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以积累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生态学数据,为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研究区植物有27科57属82种植物,种类最多的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Asteraceae);研究区植物较为丰富但植物地理成分简单,研究区植物生活型多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湿生植物占优势,水生植物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20.
在对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认真调查和复核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就地保护状况及空缺,并提出了保护建议和措施。结果表明,湖北省天然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8.55%;已就地保护了45种,占总种数的88.24%。提出了对部分物种加大保护力度、调整和新建部分自然保护区(点、小区),以及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