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进行了抗(耐)旱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系)筛选,土壤水份对高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的影响,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研究,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等单项研究及对高油高产抗旱单项栽培技术组装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种植的抗(耐)旱高油大豆品种黑农37、黑农41、黑农44、舍丰40、垦农4、红丰11、黑河27、合丰47;黑农41品种,任何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都会对其产量和油分含量造成负面影响,其干旱胁迫影响程度表现为:结荚-鼓粒期》鼓粒期》结荚期》花期》苗期,以结荚~鼓粒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可使单株产量下降27.1%,油分下降12.6%;秋翻秋起垄整地是较好蓄水保墒耕作技术,较春搅茬起垄有较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4.28%~16.67%;黑农44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垄上穴播为20~25万株hm-2,垄上双条播为25万株hm-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其增产幅度为13.55%~25.4%;提出建立高油大豆高产高油同步旱作栽培技术体系的最佳模式:以高油品种黑农44为核心,在蓄水保墒的秋翻秋起垄的耕作基础上,配之穴播 优化施肥(N7 P14 K10) 抗旱种衣剂 抗旱叶面肥 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我国北方旱稻研究现状,分析了旱作条件下水稻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旱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其它性状、品质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指出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良并不存在矛盾,育种工作者完全可以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旱稻品种。评价了旱作水稻各抗旱性鉴定指标,指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作为一种鉴定水稻品种的综合抗旱能力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准确,且易于掌握利用。并从旱作水稻研究现状、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北方发展旱稻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北方旱作水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我国北方旱稻研究现状,分析了旱作条件下水稻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旱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其它性状、品质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指出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良并不存在矛盾,育种工作者完全可以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旱稻品种。评价了旱作水稻各抗旱性鉴定指标,指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作为一种鉴定水稻品种的综合抗旱能力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准确,且易于掌握利用。并从旱作水稻研究现状、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北方发展旱稻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旱作条件下“黑农26”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我所编制的程序,解析了播期(x_1)、密度(x_2)、氮肥(x_3)、磷肥(x_4)、钾肥(x_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及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为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应用,指出该项技术在北方寒地旱作农业中具有抗旱保墒、增温、增产等重要作用.同时讲解了大豆行间覆膜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旱作夏大豆单产221公斤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述了采用良种、轮作、旱播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在陕西关中地区旱作夏大豆是获得200kg/667m^2的产量。同时提供了相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那桂秋 《杂粮作物》2006,26(4):293-294
干旱胁迫是影响大豆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耐旱性是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大豆抗旱研究重视生理性状的应用,并将水分生理、抗旱性的形态、解剖机理、气孔调节、渗透调节以及生理代谢产物、冠层萎蔫指数应用于抗旱育种中。  相似文献   

8.
“新丰1号”(红90-1)大豆是红庙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品种,它具有抗旱,耐瘠薄,抗倒伏,抗病和适应性强等优点,200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丰1号”即可作为春播大豆品种,又可作为薯麦作物下茬夏播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重要限制因素,进行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是有效解决干旱胁迫的最有效途径.在调动C3作物大豆内在C4途径来提高光合效率的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抗旱性遗传改良的两条技术路线,即转抗旱内源或外源基因的转基凶育种技术路线和高光效育种及回交转育的技术路线,并指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着重论述了大豆品种抗旱性与丰产性关系,耐光氧化特性与抗旱性关系,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概况及QTL标记辅助选择抗旱育种的方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高产、抗寒和抗旱是我国油棕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综述了油棕种质资源评价研究方面的进展,尤其是在高产、抗寒和抗旱鉴定评价方面;提出了目前油棕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高产、抗寒和抗旱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 max),在种子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速率不同。研究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和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四号”的吸水速率,结果表明: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在种子吸水后30分钟内吸水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在吸水后30分钟内较慢。这是种子的重要适旱特性,也是区别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依据。 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 600),在45%浓度下对吸水4—4.5小时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萌发率、胚根长、胚根重都有影响。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萌发率高,胚根生长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萌发率低,胚根生长慢。试验结果表明:PEG在45%浓度下可作为筛选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适合浓度。  相似文献   

12.
亚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综合农艺措施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对发展我省亚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采取单项科研成果与当地生产经验相结合进行大面积亚麻高产综合试验研究,探讨亚麻亩产275kg的栽培措施及规律。经过试验认为,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运用以旱作栽培为基础,抗旱保墒为内容,提高田间保苗技术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大豆专用型"吨田宝"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生理系作物高产生理与化学调控课题组,针对我国东北优势大豆产区品种抗逆性差、产量低的现状,成功设计研制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配套以化学调控为核心的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其突出特点是密植抗逆创高产;其技术特点是以新型大豆抗逆高产调节剂为基础,在增加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确保大豆荚大、粒多、灌浆饱满、不倒伏,实现高产。通过在大豆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增加种植密度的条件下,喷施化控剂吨田宝,可以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加快大豆生育进程,促进大豆提早成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平均亩增产大豆20.3公斤,增产幅度达12.3%。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新品种吉育505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2003年以中作962为母本、吉育3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公交03122-15。吉育505主要特点是亲本属远缘杂交,高产,抗逆,抗旱,抗倒伏性、稳产性强。  相似文献   

15.
季良 《大豆科技》1994,(5):24-24
北疆地区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季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北疆地区乌伊公路沿线,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夏播大豆,但因产量低、效益不高原因,发展缓慢。为探索北疆地区夏播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91年在农8师143团3营18连进行了复播大豆...  相似文献   

16.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大豆抗旱性在水分不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大豆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品种的抗旱性好,产量就高。本文从抗旱资源的鉴定和筛选,干旱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抗旱指标与分级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大豆抗旱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不是我国大豆的主产省,但具备了培育大豆高产品种优越的自然资源。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成功地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该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和参加全省区试,  相似文献   

18.
旱地大豆穴播稀植覆膜栽培技术李清泉(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齐齐哈尔市,161041)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面积占70%以上,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除具有低温寒冷外,旱灾是本地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采取经济有效的栽培措施,抗旱保墒、保苗、高产尤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豆优质高产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根据世界大豆市场情况,指出我国大豆生产应加强科学研究,尽快推出一批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才能使我国大豆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同时提出一些具体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松嫩平原是我省大豆主产区之一,其西南部的半干旱地区15个市县大豆种植面积就达370万亩,占全省大豆面积的15.5%。但由于该地区风砂干旱严重,年雨量仅370~450mm,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致使该地区大豆产量不高不稳。为充分利用当地土壤水分和充足的光热资源,进行旱地大豆穴播埯种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为提高半干旱地区大豆产量提供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