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菊花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不同小菊品种的叶片、茎段、花瓣及子房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对相同激素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以叶片为外植体时,品种Rm 27-2的分化率高于Rm6-4;Rm27-2最适培养基为MS BA0.5mg/L NAA0.5mg/L和MS BA2.0mg/L NAA0.2mg/L,而品种Rm6-4为MS BA6.0mg/L NAA0.4mg/L;茎段分化率高于叶片,叶片基部分化率高于中上部。子房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BA1.0mg/L十NAA1.0mg/L和MS BA2.0mg/L NAA2.0mg/L;MS BA20mg/L NAA0.2mg/L培养基可有效诱导花瓣产生愈伤组织及芽的分化。并对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再生中的作用及适宜浓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观赏、食用、药用等多种价值。该文就菊花的再生途径、外植体选择、激素种类及配比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研究者选择叶片或茎段作为外植体直接再生不定芽;常用激素浓度范围为:6-BA:0.5~3mg/L、NAA:0.1~1mg/L、2,4-D:0.5~1mg/L。最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开封菊花的部分品种的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开封本地的菊花品种的叶片,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在配比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素NAA和6-BA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外植体直接培养的途径获得再生植株,通过比较,获得了能够形成大量的,稳定的再生植株。通过不同品种的再生频率的比较,为基因转化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为菊花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菊花外植体分化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菊花外植体分化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柳建军,于洪欣(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100)本试验利用菊花的叶芽、花芽和幼叶等外植体研究其大量分化及植株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及其配套技术,以便为快速繁殖名贵菊花品种提供依据。供试品种为紫绣球和墨荷两个栽培...  相似文献   

5.
菊花离体叶片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菊花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建立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结果在MS 2mg/LBA 0.2mg/L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在MS 3mg/LBA 0.1mg/L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芽,并在1/2MS 0.6mg/L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根,从而获得再生完整植株,生根的小苗在温室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6.
菊花叶片离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以菊花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建立高效植株再生体系。获得诱导愈伤组织、芽和根的最佳培养基。在有6-BA、NAA的MS培养基上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有2,4-D的培养基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很低。带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转移到有6-BA、NAA的MS培养基上催化芽的产生,并筛选出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 6-BA(3mg/L) NAA(1mg/L))。AgNO3可明显提高芽的再生率。茎段在1/2MS和有IBA或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的小苗在温室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和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特性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幼胚优于成熟胚优于花药。基因型对水稻组织培养影响较大,成熟胚和幼胚为外植体时宁粳34培养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1.9%、81.5%,绿苗分化率分别为51.0%、63.3%;花药为外植体时宁粳35的培养效果较好。不同培养基对不同外植体和基因型品种的培养效果不同,成熟胚为外植体时,NB培养基对宁粳16和宁粳35有利;幼胚培养时NB培养基对宁粳35和宁粳38有利;花药培养中宁粳35在A4培养基上表现出较好的培养特性,和N6相比绿苗分化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蕾期立菊花瓣、花托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到附加不同激素及配比的MS培养基上,置于培养室中,合理调节温度、光照、湿度进行继代培养,获得了菊花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菊花花瓣、花托对不同浓度激素水平的反应不同,以花瓣为外植体时,最佳培养基为MS+6-BA4.0mg/L+NAA0.05mg/L,而花托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01mg/L,花瓣形成愈伤组织率可达95.5%,而花托可达100%,且分别接种在上述2种培养基上的外植体可一次成苗,其丛生芽诱导率、生根成苗率分别为98.5%、84.7%和98.4%、88.0%。使用培养室炼苗、温室炼苗法,炼苗大多都能成活,移栽成活最高可达98.75%。  相似文献   

9.
以地被菊花2个品种‘铺地金’和‘北林红’的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不同浓度配比的6-BA,NAA为生长调节物质进行离体培养,直接分化出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试验表明:‘铺地金’叶片外植体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1.0 mg/L,再生率高达96%,其叶柄在此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90%;‘北林红’再生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 6-BA 1 mg/L NAA 0.5 mg/L,再生率为96%,但其茎段和叶柄在此培养基上不能高效再生.‘铺地金’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1 mg/L,每腋芽外植体平均增殖不定芽数达到5.5个.‘北林红’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mg/L和MS 6-BA 0.5mg/L NAA 0.01mg/L,腋芽外植体平均增殖不定芽数达到6.3个和5.6个,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菊花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7个不同菊花品种的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基因型、苗龄、叶片着生部位、Vc、活性炭、AgNO3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等因素对菊花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不定芽再生的重要因素;15~35d苗龄的无菌苗中、上部幼嫩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较高;高浓度NAA有利于提高‘紫妍’叶片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和消除褐化现象;AgNO3未能促进叶片外植体的再生;适宜‘紫妍’再生的培养基是MS+6-BA 1mg/L+NAA 0.5mg/L和MS+6BA 2mg/L+NAA1mg/L;适宜‘L12M57’再生的培养基是MS+6BA 2mg/L+NAA 0.2mg/L和MS+6-BA 2 mg/L+NAA 0.1 mg/L   相似文献   

11.
‘小黄’菊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黄’菊茎段、叶盘为外植体 ,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激素 6 BA和NAA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 .试验结果表明‘小黄’菊茎段、叶盘最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 +6 BA 2mg L +NAA 1mg L和MS +6 BA 1mg L +NAA 0 1mg L ;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1mg L ,生根率可达 10 0 % ;4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茎段的分化 ,1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片的分化 ,2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分化小苗的生根 .  相似文献   

12.
以湘苎2号、湘苎3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的叶片为材料,构建4个品种高效、稳定的不定芽再生体系. 湘苎2号、湘苎3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分别为MS+0.7 mg/L TDZ+0.02 mg/L 2,4-D,MS+0.3 mg/L TDZ+0.01 mg/L 2,4-D,MS+0.3 mg/L TDZ+0.05 mg/L 2,4-D,MS+ 0.9 mg/L TDZ +0.05 mg/L 2,4-D;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83.3%,81.7%,90.0%,86.7%;4个品种再分化时出现丛生芽,新宁青麻愈伤组织的平均再生不定芽数达2.62个,其他3个品种也都有数量不等的丛生芽产生,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MS+ 0.05 mg/L NAA;叶块经过添加6%蔗糖培养基培养2周,再转入含3%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经6%蔗糖培养能显著提高湘苎2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不定芽分化率、平均再生不定芽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以桔梗的幼茎和幼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及再生芽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幼茎较容易脱分化与再分化,发现3种激素组合中6-BA、2,4-D和NAA,MS+6-BA 0.5mg/L+NAA 1.0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再生培养基;在3种生长素组合中,IAA、IBA和NAA分别诱导,1/2 MS+NAA 0.1mg/L为最佳,其生根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桃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桃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因子,建立并优化叶片再生体系。【方法】以桃品种"布目早生"、"甜桃王"、"瑞江"和优系"97-8-4"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基因型、叶龄、叶片不同部位、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叶片的不定芽再生率差异较大,"97-8-4"和"甜桃王"不定芽再生率均较高,"布目早生"次之,"瑞江"的叶片不能再生;叶片在不同培养基中再生不定芽的效果不同,以LP培养基的再生效果较好;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能力不同,完全展开幼嫩叶片的再生效果较好;叶片不同部位产生不定芽的能力不同,叶柄和叶片基部的再生效果较好;叶片暗培养时最适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2.0 mg/L BA+0.2 mg/L NAA,光培养时最适的BA质量浓度为4.0~6.0 mg/L,BA与NAA适宜的质量浓度比为30∶1~60∶1。"97-8-4"、"甜桃王"和"布目早生"完全展开的幼嫩叶片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的不定芽再生率分别为18.33%,16.67%和13.33%。【结论】桃叶片再生不定芽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基因型和叶片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是不定芽再生的关键内在因素,培养基及附加的生长调节剂是不定芽再生的关键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0-200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桔梗病害,并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26个菌株。菌株接种于桔梗叶片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G C)%等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能引起桔梗细菌性叶斑病(又称斑点病)。  相似文献   

16.
两个蓝莓品种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unrise和Geo两个蓝莓品种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以改良的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暗培养时间、叶片放置方式和不同浓度激素组合(ZT、IBA、TDZ)对2个蓝莓品种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暗培养时间为14d,近轴面放置效果最好,不同基因型不定芽再生能力不同,Sunrise品种在WPM+4.0mg/L ZT+0.3mg/L IBA+1.0mg/L TDZ+20g/L蔗糖+6g/L琼脂培养基中生长最好,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达100%,再生不定芽数可达4.5个以上;Geo品种最适宜培养基为WPM+4.0mg/LZT+0.3mg/LIBA+20g/L蔗糖+6g/L琼脂,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以来自国内外的13种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它们的种子性状,包括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4项指标。[结果]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的平均值均小于紫花桔梗种质资源;在种子长度上,除了朝鲜白花的种子较长以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均比紫花桔梗的长度小;在种子宽度上,除朝鲜白花、黑龙江宁安、韩国江原外,白花桔梗种子宽度基本上都比紫花桔梗的宽度小;在种子千粒质量上,除了朝鲜罗津和三成白花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千粒质量均极显著(P〈0.01)小于紫花种质资源。[结论]该研究为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种子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其来源试验材料为6个来自朝鲜和国内的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和7个来自韩国和国内各地的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其来源及花色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悬铃木叶片不定芽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普通果球和少果球悬铃木为供试材料,建立了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苗于附加IBA0.01 mg/L、ZT 0.10 mg/L及6BA 0.10 mg/L的WPM基础培养基上扩繁,叶片小而多,叶色深绿;取扩繁苗倒1~5叶片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浓度6BA、IBA及KT的WPM培养基上,普通果球和少果球悬铃木最高不定芽再生频率分别达59.5%和100.0%,每个外植体长芽数分别近5个和2个。再生所需最佳激素组合因品种而异,普通果球和少果球悬铃木分别为IBA 0.2 mg/L、6BA 2.0 mg/L及KT 0.5 mg/L和IBA 0.5 mg/L、6BA 2.0 mg/L及KT 0.5 mg/L;不定芽及芽点在WPM 0.01 mg/L IBA 0.10 mg/L ZT 0.10 mg/L 6BA伸长培养基上迅速伸长,且株体健壮;在WPM 0.2 mg/L IBA 0.5%活性炭生根培养基上,根系和上部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野菊(Dendrathema indicum)为试验材料,用紫外光UV-B进行辐射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CK)、12、33、54 d,研究紫外光对野菊叶片表皮毛不同发育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处理后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腺毛形态比CK成熟,在UV-B处理54 d组C(叶龄18 d)时期的腺毛成熟度达到CK组G(叶龄33 d)时期的状态,非腺毛UV-B处理组形态上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其中54 d处理组最扭曲,同处理组形态上变化不明显;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叶表和叶背腺毛密度随着UV-B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非腺毛呈上升趋势;非腺毛和腺毛的比例则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