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对天目早竹梅雨季节造林试验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可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竹率和早期退笋率以及新竹质量有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生长服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索不同坡位的立竹密度和发笋成竹的关系,以便合理留养母竹,增加出笋成竹量,我们在1981年、1983年两个发笋大届进行了笋期观察和成竹调查。观察地选择在本社坡脚大队楠竹林场  相似文献   

3.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I ex H.de Lehaic又叫毛竹、猫头竹、孟宗竹,是我国的主要用材竹种。它主要靠地下鞭根吸收营养、发笋、成竹。弄清其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措施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竹鞭生长发育、出笋、退笋、成竹的规律,寻求增加发笋、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和竹林产量的途径,为楠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一一九七五年六月,我们在桃源县竹园大队的大年竹林内,进行此项试验。林龄百年以上,近年来每年修山,隔年垦复,经营管理和生长都较好。密度每亩216.5株,平均眉  相似文献   

4.
对Ⅲ类立地的低产混生毛竹林通过择伐部分混交木,实施林地带状深翻,可使竹林出笋数、成竹数明显增加,是低产混生毛竹林改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竹林发笋成竹的好坏主要依赖于二个基本条件:一是竹林本身行鞭排芽、发笋、抽枝、发叶的能力;二是当年发笋成竹期林分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天气条件的影响.1979年江苏省多数毛竹林为小年,由  相似文献   

6.
对Ⅲ类立地的低产混生毛竹林通过择伐部分混交木,实施林地带状深翻,可使竹林出笋数、成竹数明显增,是低产混生毛竹林改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对天目翠竹季节造林试验和笋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中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率和早期退经以及新竹表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了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我场现有毛竹林4,281亩,平均每年采伐毛竹150万斤左右,正常大年每亩发笋200—300株,成竹率20一30%,成竹20万株左右,退笋数量10—15万斤左右.为了进一步摸清东坑地区花年毛竹林发笋、退笋、成竹的规律,1981、1983年我们进行了施肥和不同时间处理退笋的试验,以便进一步提高成竹率和成竹围度,促进林分增产.试验地及试验方法共设试验地16块,即:淡竹园(小地名)4块,每块0.25亩.位于山脚下部,西坡,坡度10°.其中1、2号在1981年3月22日每亩施碳铵(江宁化肥厂产)80斤,3、4号为对照.竹林结构见表1.西庵12块,每块0.3亩.位于山谷中上  相似文献   

9.
楠竹是我国的主要用材竹种,它主要靠地下鞭限吸收营养、发笋、成竹。弄清其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措施的依据。本文主要在于探讨竹鞭生长发育、出笋、退笋、成竹的发生规律,寻求增加发笋、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和竹林产量的途径,为楠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概况 1975年6月我们在楠竹产区桃源县竹园大队进行了这项研究。试验地是大年竹林。林龄百年以上,近年来每年修山,隔年垦复,经营管理和生长都较好。密度每亩216.5株,平均眉围35厘米,其中新竹57株,老竹159.5株。林地竹鞭,实测0.4亩共长1080米,竹  相似文献   

10.
楠竹鞭根系统与出笋、退笋、成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又叫毛竹、猫头竹、孟宗竹,是我国的主要用材竹种。它主要靠地下鞭根吸收营养、发笋、成竹。弄清其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措施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竹鞭生长发育、出笋、退笋、成竹的规律,寻求增加发笋、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和竹林产量的途径,为楠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   

11.
发笋成竹是毛竹(楠竹)生产好坏的重要标志,多发笋、多成竹、出大竹是毛竹生产的主要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又与土壤、气象、经营强度等密切相关。为了探索毛竹发笋、竹笋高生长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我们连续五年在笋期进行了观测记载。  相似文献   

12.
雷竹造林,以梅季6月最为适宜。一、梅季栽竹优越性1.梅季正是竹林行鞭期,挖取母竹后,竹林能立即行鞭填补空穴,当年就能恢复,不影响母竹园产量。2.成活率高,发鞭快,出笋成竹多。3.梅季栽竹,前期发的新鞭,次年就能出笋,比秋季栽竹提早一年成林。此时雨水多,湿度大,竹子生长活动旺  相似文献   

13.
对黄甜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甜竹发笋期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上旬止,持续时间约25 d,出笋规律呈偏右正态分布。黄甜竹平均成竹率为61.36%,发笋前期和盛期成竹率相当。幼竹高生长历时45 d,高生长总量可达7~8 m。  相似文献   

14.
楠竹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后疏伐保留立竹株数、施肥种类、数量及季节对竹林平均地(胸)径、发笋数、发笋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平均胸径连年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小母竹造林快速成材最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9—2021年连续3年对试验地毛竹林采用氮、磷、钾肥进行3种不同配比量追肥,m(N)∶m(P2O5)∶m(KCl)分别为处理1:5∶3∶2、处理2:4∶4∶2、处理3:3∶4∶3,比较毛竹林追肥后的出笋量、成竹株数及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肥料配比追肥的出笋量、成竹株数及生长量以处理1的效果最好,处理2次之,处理3较差,对照不施肥效果最差;处理1的平均春笋出笋数达988.3个·hm-2、平均成竹株数达964.6株·hm-2、平均成竹率97.6%、平均胸径达11.9 cm、平均高达12.6 m。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以来,笔者在祁门县开展了毛竹实生苗培育和造林试验,总结了毛竹实生苗的不同发育时期及其实生林竹高、胸径和笋成竹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5年竹高生长增长较快,年均增高100cm以上,6年后高生长率逐年降低;1~8年生时,胸径生长较快,到第8年时,竹林平均胸径达6.8cm;1~3年,发笋成竹率较高,每丛年发笋成竹超过10株,第4年后逐年下降;笋成竹数与竹高、胸径呈负相关,即随竹高、胸径生长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实生楠竹林培育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新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53-55,57
利用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来营造竹林,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可永续利用、造林成活率高、成林快等优点,为大力发展楠竹资源开辟了新途径。试验初步探讨了实生楠竹林保留株数对楠竹林地径生长、发笋成竹的影响以及叶面积与发笋数、成竹数和平均地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天然茶秆竹采取不同垦复措施后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度的天然茶秆竹采取相同的垦复措施,垦复效果一年比一年好;(2)茶秆竹林采取不同的垦复措施效果不同:采取劈山+全锄+施肥处理,2a出笋数10995株·hm-2,比其它2种措施提高15 5%~16 0%。成竹数7455株·hm-2,提高20 5%~23 3%;成竹率67 8%,提高4%~5 9%,明显高于其它2种措施;(3)经过劈山+全锄处理的茶秆竹发笋个数和新竹株数与劈山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观测肿节少穗竹的幼竹-成竹生长过程,分析其出笋成竹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肿节少穗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中旬,历时约45 d,出笋初期出笋较少(持续时间3d左右,占7.42%),盛期出笋数较多(持续时间15 d,占77.48%),末期出笋数下降(持续时间27 d,占15.10%),退笋原因主要是虫退,占退笋总数的73.78%,平均成竹率为64.03%.各同生群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精度较高,拐点出现的时间均是各同生群曲线高生长的关键时期,且较早同生群的竹笋自始至终要比较晚同生群要高.  相似文献   

20.
甜龙竹发笋和退笋规律及秆高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甜龙竹秆基芽目发育规律、芽目发笋顺序、发笋规律、秆高生长、秆龄识别、退笋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龙竹发笋历期较长,约120 d,发笋盛期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初期所发笋笋体较大,退笋少,成竹率高;盛期竹发笋笋体粗状,退笋增多,末期所发笋笋体较小,且退笋多、成竹率降低。甜龙竹Ⅰ、Ⅱ年生秆的发笋量较大,Ⅲ年生秆基本不发笋,Ⅳ年生秆不发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