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施用14、204、0 mL/L浓度菌肥能显著改善0-2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对照相比,施菌肥增加了0-20 cm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全N、全P、全K含量,提高了土壤速效N、有效P、速效K的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的转化,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降低了土壤pH值,但不能显著影响20-40 cm土...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云南松林分抚育间伐(采伐强度为53%)和未抚育间伐不同土壤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理化性质以及抚育间伐对云南松林分土壤性状的短期效应。在作业小班内进行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结果表明:(1)抚育后土壤物理性质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土壤中N、P含量在各组抚育后没有差异,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K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增加,而C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显著降低,降幅约为20%;(2)随着土壤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增加,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降低(33%、16%、25%),并只在0~20 cm和40~60 cm下低于抚育前;土壤N、P、K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仅土壤C含量降低(31%);(3)云南松林C∶N为52.5±36.81,高于中国平均值11.9%,而C∶P和N∶P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间伐对土壤C∶N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深度对C∶N影响显著,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值降低。抚育间伐在短期内不会对云南松林分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与国内土壤平均值相比,该研究区森林土壤氮含量较...  相似文献   

3.
以卓资县的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8 a后,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间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极显著,而总孔隙度差异不显著;总体上退耕还林地土壤粘粒含量高于耕地,其中0~20 cm增加不显著,20~40 cm、40~60 cm增加较多;除柠条林地外,其他林地土壤容重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4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4.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大持水量均高于尾巨桉,其具更高的土壤通透、保水和供水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31—0.97);除速效钾外,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含量均小于厚荚相思人工林。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20—40cm土壤有机质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全氮等差异均不显著(P=0.11—0.99);厚荚相思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优于尾巨桉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幼林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环江县桉树林及砍伐后种植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化学性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马尾松和荒地取代桉树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取代桉树林后,4.0a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有效Zn有所提高,土壤pH值有所改善,而全N、全P、全K、交换性Mg和有效Cu有所减少。0~20cm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B有所降低,20~40cm层的反而有所提高。不同林龄马尾松和荒地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差。造林4年后,同土层马尾松林的土壤综合肥力低于荒地。除4.0a荒地0~20cm层的土壤综合肥力基本无变化外,其他4.0a马尾松和荒地土壤综合肥力都有不同程度退化,而以4.0a马尾松20~40cm层的土壤肥力退化最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人工幼林的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连栽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空序列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桉树人工林多数土壤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1) 土壤的pH值、土壤交换性Ca和速效K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水解N和全K在0~2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20~4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2)全N在20~4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0~2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有效P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全P在20~40 cm土层显著上升;交换性Mg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显著下降;(3) 在0~40 cm土层,全N、水解N、交换性Mg显著下降,土壤pH值、有机质、全K、速效K及交换性C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  相似文献   

8.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给覆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株洲地区对梨园覆盖区和清耕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草栽培具冬季增温、夏季降温的作用,1月份0~20 cm土层可增温1.4℃以上,夏季可有效地降低土壤高温及其高温出现的频率;覆盖能蓄水保墒,尤其是南方干旱少雨的7、8月份,可使0~20、20~40、40~60 cm不同土层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5.90%、7.14%和2.78%以上,同时覆盖可使土壤密度降低、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不同程度地提高,覆盖对梨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速效P、速效k的含量,但对全N、全P、全K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白三叶草和翦股颖草两种草坪的蒸发蒸腾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以及和灌溉后天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常见的绿化用草中,翦股颖的蒸发蒸腾速率明显高于白三叶。翦股颖种植区0~20和20~40 cm土层中水分变化趋势吻合,而白三叶草种植区土层含水量为20~40 cm,低于0~20 cm,说明三叶草土壤水分损失以植物蒸腾作用为主,而翦股颖叶片较小,水分损失以土壤的蒸发作用为主。本研究形成的精细灌溉制度,将全年的灌溉定额合理分布在全年各个月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未受工程侵蚀的林地为对照,对永安曹远工程侵蚀地的土壤生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侵蚀后的林地植被几乎被破坏殆尽,坡面上遗散的岩石矿物碎块平均质量3 528.73 g.m-2,并具有锋利、尖削的棱角结构,长期的摩擦,加剧了坡面的水土流失;工程侵蚀的土层剥蚀厚度达15~30 cm,土壤腐殖质层全部或大部分以悬移方式流失,土壤胶结能力下降,分散率提高,粒径>0.25 cm的水稳性团聚体0~20 cm和20~4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减少18.03%和16.87%,土壤结构体破坏率0~20 cm和20~40 cm土层分别比对照增加21.87%和20.2%;土壤养分含量、蓄水能力和渗透力明显下降,土壤板结恶化,林地土壤肥力下降1~3个单位,加大了地面径流,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给林地生态恢复增加了困难,必须探索有效的生态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选择福建武夷山天然甜槠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同步进行日动态观测。结果表明:0~60cm深度土壤CO2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60cm深度以下土壤CO2浓度有所降低;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各层日变化模式相似;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且日变化模式无明显规律性;指数拟合分析显示,10、20、60、80cm土壤CO2浓度与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5、10、40cm土壤CO2浓度与含水量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化土地种植菊芋,不仅能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高土壤的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菊芋3年,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1~2年低5.3%1、3.1%9、.4%和14.5%;种植菊芋2年和3年,0~20、20~40、40~60cm土壤全盐量分别下降了3.78%和12.78%、16.84%和22.46%1、1.24%和20.73%,土壤容重0~20、20~40、40~60 cm分别下降了5.04%和7.35%、4.11%和7.04%、5.67%和7.19%,土壤孔隙度平均增高了4.03%5、.02%和5.1%;菊芋种植土壤中0,~20 cm范围内1~0.5 mm、0.5~0.1 mm的粒径种植3年的分别要比1年的下降7.43%和3.67%;而粒径0.1~0.05 mm的增加5.84%;土壤有机质0~202、0~40 cm种植3年的分别比1年的高19.8%和29.7%。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0. 05),和2008年相比各海拔降幅分别达37. 2%~54. 7%和50. 6%~65. 7%; 0~1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在2009年降幅最大,达17. 1%~50. 8%;速效磷含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速效养分中的流失量最大,在经历4、6和7次水位涨落后,速效磷含量较2008年分别下降78. 0%、94. 8%、91. 6%(0~10 cm)和89. 5%、93. 6、92. 5%(10~20 cm)。【结论】随三峡水库运行周期的不断延长,消落带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含量下降,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现象将突显,对于消落带经历长期水位涨落后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督。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沙化草地在围栏禁牧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变化特征,研究对象为:未修复沙化草地、围栏禁牧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5年、10年的沙化草地,研究其不同围栏禁牧时间沙化草地0~4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的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围栏禁牧时间的增长,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增加,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17.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6种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6种林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变异系数在表土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6种林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沙棘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0~80 cm),其它林地相对较浅(20~40 cm);在0~100 cm土层,各林地土壤贮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且小叶杨、河北杨与沙棘林差异显著(P<0.05),沙棘各季节土壤贮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土壤水分亏缺度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8.
库布齐沙漠东北缘人工林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季节研究了沙柳和杨树固沙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固沙植被的恢复,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恶化的趋势。流动沙丘(对照)0~60 cm土层含水量好于沙柳林地,而在60 cm土层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有趋同的变化。杨树固沙疏林(郁闭度0.2)0~100 cm土层含水量高于对照(固定沙地),而郁闭度0.4及其以上的杨树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覆膜措施在辽河三角洲腹地原地土壤修筑台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覆膜措施使小胡杨保存率高达92%,增加了0~40cm土层的孔隙度,提高了0~6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为小胡杨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锥、火力楠、黎蒴、山杜英和樟树对杉木林进行改造,采用5点取样法对5种改造林分0~20 cm和20 ~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锥林2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火力楠林0 ~ 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20 ~ 4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缓慢下降又微升;黎蒴林2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缓慢上升后下降变化;山杜英林2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均呈波动性变化;樟树林0 ~ 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升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20 ~ 40 cm土层的呈“M”型变化.5个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相对应时间段均为0~20 cm土层极显著高于20 ~40 cm土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