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雏鸭的饲养管理对肉鸭生产来说,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一项即重要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抓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1.1雏鸭的生理特点1.1.1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为雏鸭绒毛稀短,不能抵御低温环境,所以雏鸭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差,应创造合适的环境温度。1.1.2雏鸭的消化器官容积小,机能尚未健全刚出壳的雏鸭消化器官尚未经过饲料的刺激和锻炼,贮存食物的能力有限,消化机能尚未健全,应有一个逐步锻炼的过程。应给予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饲料,每次上料不宜太多,吃完再加,保证料盘随时有料,让其自由采食。1.1.3雏鸭十分娇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雏鸭刚…  相似文献   

2.
培育30日龄以内的雏鸭称为育雏,育雏阶段是鸭雏开始接触外界环境,也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培育出健壮、发育良好的雏鸭,不仅关系到雏鸭本身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而且还关系到鸭以后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养鸭成败的关键。l雏鸭的生物特性1.l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弱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稀短,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尤其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敏感,故应进行适当的保温,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之逐步适应新的环境。l,2胆小怕惊雏鸭胆小,异常动静会造成鸭群受惊恐惧,影响生…  相似文献   

3.
刚孵出的雏鸭十分娇嫩,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消化机能尚未健全,抗病机能尚未完善,加之生长发育又快,故应加强护理,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和育雏质量。雏鸭的培育是养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刚孵出的雏鸭十分娇嫩,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消化机能尚未健全,抗病机能尚未完善,加之生长发育又快,故应加强护理,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和育雏质量。雏鸭的培育是养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成鸭的生产力、鸭群的更新和生产计划的完成。因此,必须重视雏鸭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李雷 《水禽世界》2010,(3):21-22
雏鸭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料要求易消化;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世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6.
蛋鸭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至28日龄。育雏期蛋鸭的饲养是养鸭生产的第一环节,雏鸭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蛋鸭的经济效益。因此,雏鸭阶段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鸭生产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雏鸭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是判定雏鸭阶段饲养管理的两个重要指标。辽宁省灯塔市的大部分养殖户,由于对蛋鸭养殖的基本常识了解很少,尤其对育雏期的温度、湿度、密度、光照等方面没有制定很好的措施,出现了蛋鸭育雏期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低等现象。针对刚出壳的雏鸭具有绒毛短、调节体温能力差、消化机能尚未健全、生长速度快、易感染疾病等特点,笔者摸索出了一套蛋鸭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防治的技术方案,旨在保障雏鸭的健康,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肉用雏鸭的养育是个细致的工作,要根据雏鸭的生理特点,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合理的管理。1生理特点雏鸭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出壳雏鸭的体温较成年鸭低2~3℃,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很差,缺乏自身调节能力。同时,雏鸭的绒毛稀薄,保温性能差,因此育雏时必须给雏  相似文献   

8.
正初生雏鸭所遇到的外界环境与自身的生理机能之间有较大的矛盾,如外界温度变化无常,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不仅要采食、吸收营养以达到迅速生长的需要,又因消化机能不健全,雏鸭肌胃容积小,要求每天多餐少喂,饲料易消化。雏鸭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人为地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生长发育快,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七周龄时增加60倍;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弱;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但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因此,育雏时尤其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1温度怎样给雏鸭保温?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当,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  相似文献   

10.
1肉雏鸭的饲养管理樱桃谷鸭及北京鸭等肉鸭属快大型肉鸭,0~3周龄为雏鸭,肉雏鸭具有水禽的习性和生理特点,也具有雏禽的一些共性,可是与雏鸡相比,又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上可以稍粗放些,但是肉雏鸭生长发育快,出壳重为52~60g,40~50日龄上市,体重可达3~4kg,体重增长50多倍,饲料报酬比较高;另外,雏鸭自身调节温度的机能还不完善;胃容积小,采食少,所以在饲养管理上也必须做到科学和认真,给雏鸭创造一个最理想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以及清洁安静的环境等,尽量减少应激,使雏…  相似文献   

11.
雏鸭一般指0—4周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稀短,体温调节能力很弱,消化机能尚未健全,生长速度很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所以,科学饲养雏鸭,一定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育雏期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2.
雏鸭是指从孵化出壳到开始长“粗毛”即30日龄内的鸭。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  相似文献   

13.
小鸭从出壳到30日龄为雏鸭阶段,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体温调节机能较差,消化道容积小,机能不健全。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雏鸭的这些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1选择鸭苗选择鸭苗的标准是:①同一时间出雏,体重大,整齐度好。②腹部柔软,脐带吸收好。③趾蹼和绒毛有光泽,眼大有神,行动敏捷。2调节温度维持适宜育雏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调节温度一般采用火炉、火炕、地下烟道或保育伞等设施。温度的要求是:1周龄27℃~30℃,2周龄24℃~26℃,3周龄20℃左右。也可观察雏鸭的精神状态,如雏鸭挤压成堆,发出尖叫…  相似文献   

14.
雏鸭是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其次,准备足够的饲料、药  相似文献   

15.
1基本要点1.1雏鸭的适宜温度。雏鸭对温度比较敏感,特别第1~2d,雏鸭喜温贪睡,保温伞下的温度不能低于32℃。同时要提高室内温度,可以参考表1的标准来控制温度。3d以后,主要观察雏鸭的动态,据情调节温度。表1番鸭育雏的适宜温度℃周龄保温伞下温度室内...  相似文献   

16.
庄国华 《中国家禽》2001,23(6):27-27
育雏温度的控制   雏鸭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如果温度太高,雏鸭就会自动远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口喘气,不断喝水,容易造成鸭体质虚弱和抵抗力下降等现象;温度若过低,雏鸭尖叫,集聚成堆,互相挤压取暖,这样极易造成伤亡,而且生长缓慢;温度忽高忽低时,雏鸭则易患感冒。若见到雏鸭三五成群,或单只躺卧、伸腿、伸头颈,呈舒展之状,食后静卧而无声,则说明雏鸭处于最适宜的温度。较适宜的育雏温度参阅表 1。 育雏温度也可采用以下方法: 1日龄为 33℃,以后每天下降 1度,至 5日龄时为 29℃,从 6~ 10日龄内,每天下降 2度,至 …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殖技术》2004,(18):25-26
肉鸭的品种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瘤头鸭、克里莫鸭、天府肉鸭等。  对肉鸭生产来说,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既重要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抓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肉用型雏鸭与蛋用型雏鸭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育雏温度比蛋用雏鸭高; 二是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也比蛋鸭高。  (一)育雏的条件  1.温度:雏鸭在前3周,因绒毛未丰,体温调节机能不全,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0~32℃。根据季节可略有变化,冬季宜提高1℃,夏季降低1~2℃,48小时以后,每周下降3~5℃,直至室外温。  2.通风:育雏室只有保持空气新鲜,才能保证雏鸭的正…  相似文献   

18.
<正>雏鸭1~14日龄是商品肉鸭的育雏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商品肉鸭生产的基础,在商品肉鸭的整个生产期内特别重要,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育雏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所以说育雏期是饲养肉鸭最关键的时期,因此要特别注意雏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此期雏鸭的绒毛短,调解体温的能力差,需人工给温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食管膨大部、胃肠的容积很小,肌胃的肌肉也不发达、磨碎饲料的功能还不强;雏鸭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9.
雏鸭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出壳的小鸭,完全靠人给它创造条件来满足其需要。这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好,则发病死亡率较高,甚至全部死亡。因此,抓好育雏期饲养管理是养好鸭的重要一环。要使育雏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以及如何使饲养管理适应雏鸭的发育要求。那么,雏鸭有哪些生理特点呢? 一是雏鸭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北京鸭两周龄体重比初生重增加14倍,6周龄增加55倍,8周龄时增加68倍。二是出壳后的雏鸭体温调节机能很弱,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很差。因此,  相似文献   

20.
任志 《水禽世界》2013,(6):30-30
温度是育雏鸭成败的关键。由于雏鸭出壳后御寒能力较差,因此育雏初期需要一个稍高的温度环境才能保证雏鸭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28℃之间,因此必须人工给温。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龄降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