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组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臭柏群落地进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发生演替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臭柏群落的早期,物种丰富度较高,随着臭柏群落的发展和稳定性增强,形成较单一的臭柏群落,荫蔽一些林下植物,表明臭柏群落具顶极性,且垂直结构明显,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但生态稳定性较差。臭柏群落依靠克隆生长拓展灌丛范围,依据种子传播实现异地迁移。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臭柏变异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臭柏天然灌丛的调查研究,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将毛乌素沙地的臭柏变异类型分为黄绿直立型,灰绿匍匐型,灰绿直立型和灰绿垂枝型。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新梢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对野外定株测定,分析了天然臭柏群落的生长过程,生长规律,物候特点,并讨论了降水,土壤含水率对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臭柏新梢在4月中旬开始萌动,5~7月进入生长盛期,之后新梢生长速度下降,直到10月生长停止,生长期内仅形成一个生长高峰,臭柏群落的扩大以匍匐枝延长为主,匍匐枝的生长速度约为直立枝的3~4倍,不同坡向中以东坡生长量最大,南坡生长量最小,且各坡向的生长量均较丘间地小,土壤含水量对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天然臭柏种群的径向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各个发育阶段的地径和匍匐茎长度,采集地径及距地径20 cm处的树盘;用WinDENDRO-TM年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年龄及年轮宽度,分析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阶段天然臭柏的径向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臭柏在30年内径向连年生长曲线呈不稳定的波动变化,变异系数为48.61%;在前10年生长缓慢,年平均生长量仅为0.2 mm;13~20年为臭柏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年生长量均大于1.0 mm,最大可达1.8 mm;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径向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生长量在0.34~0,73 mm之间。发育阶段Ⅰ、Ⅱ、Ⅲ、Ⅳ中,臭柏的年龄范围依次为1~19年、3~22年、15~72年、34~122年,平均年轮宽度分别为0.58、0.68、0.49和0.37 mm。在生长初期的Ⅰ、Ⅱ发育阶段,臭柏地径与年龄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进入成熟期,即Ⅲ、Ⅳ发育阶段后,地径与年龄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4个发育阶段中以成、过熟的个体为主体的Ⅲ、Ⅳ发育阶段的臭柏平均年轮宽度减小为速生期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景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分布区内随机选择24个臭柏灌丛,测定臭柏灌丛边缘匍匐枝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的年生长量,并且在各个臭柏灌丛的边缘和中心设置小样方,测定小枝密度、枝下枯枝长及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动态.结果表明:①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以10.2 cm·a-1的半径生长量向外扩大,群落扩大的速率在年度间差异较大,在各个方向上差异较小.②臭柏群落的扩大速率随地下水的下降而减小.③群落景观的边缘效应明显,群落边缘比中心有较大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灌木在沙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采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群落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柏细根在分解前期,N、Ca、Mg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P、K元素含量则逐渐降低;虽然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与臭柏细根相似,但臭柏细根分解过程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油蒿较大,尤其P、K元素在油蒿分解初期含量降低最快。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臭柏变异类型主要形态学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臭柏形态学性状的变异规律,对形态变异类型进行筛选与选育,针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4种变异类型的开枝角度、叶长度、叶宽度、灌高、小枝数、节间长6个形态学特征以及生长量,采用样线结合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臭柏种群的形态性状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间,种群间差异很小.直立型的平均开枝角度<40°,而匍匐型的>40°,且生长速度比直立型快.4种变异类型中,灰绿匍匐型生长最好,当年平均生长量为10.14cm,在沙地固定、水土保持以及城市绿地建设中,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土壤微生境对干旱区极端环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8年3、6、10、12月中旬采用样线法和Tullgren法对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县7种微生境(防护林SF、杏园AG、葡萄园VY、耕地FL、菜地VF、草地GL、苜蓿地AF)的土壤甲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捕获甲螨11 752只,隶属于34科44属,其中合若甲螨属(Zygoribatula)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5.94%。不同微生境的土壤甲螨个体数量、类群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依次为SF>AG>AF>VY>VF>GL>FL,类群数为SF>GL>AG>VY>AF>VF=FL,多样性指数为FL>VY>GL>SF>VF>AG>AF。7种微生境下,甲螨群落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0.25~0.50)。MGP分析Ⅰ表明,甲螨群落基本上为O型;MGP分析Ⅱ表明,甲螨群落均属于P型。本研究表明土壤微生境对甲螨群落的生态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壤种子库是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植被演替与高质量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柳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萌发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结果表明:1)沙柳群落种子库拥有13种,11属,7科,其中小画眉草、虫实和早熟禾占比分别为32.20%、24.6%和16.4%。2)沙柳群落种子库物种易萌发,试验发现,土壤种子库萌发时滞1~2 d,萌发历时24~39 d,7 d内50%的种子萌发,14~17 d 90%的种子萌发。多样性高(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2.30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896,Pielou均匀性指数J为0.739,Whittaker β多样性指数为13)。3)土壤种子库Czekanowski 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571,适宜通过土壤种子库来辅助沙柳群落的植被建设。期望为毛乌素沙地植被高质量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油蒿与臭柏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地固定情况和生物结皮发育程度选取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中半固定沙地初期阶段发育的生物结皮(SF-E)、半固定沙地较厚的生物结皮(SF-L)、新固定沙地生物结皮(NF)、中期固定沙地生物结皮(MF)、老固定沙地生物结皮(OF)和苔藓结皮(MOSS)6种类型生物结皮和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中丘间地(IV)和丘顶(TV)2种生物结皮,比较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土壤粒度组成存在差异。随着生物结皮从MS—SF-E—SF-L—NF—MF(MOSS)—OF—IV—TV的发育,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粉粒质量分数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土壤粗砂粒质量分数随生物结皮的发育而递减;表层土壤富集的养分及细颗粒组分有向下位移的现象,导致表层下10 cm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及颗粒组成也随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而发生与表层土壤趋势相同的变化。总之,生物结皮的发育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土壤细颗粒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较好的臭柏插穗预处理方法,在塑料温棚内微喷灌条件下,研究了浸水、植物激素、刻伤、暗催根预处理对臭柏插穗生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浸水处理中,浸水6h对促进臭柏硬枝插穗生根的综合效果最佳,生根率达76.2%,愈伤诱导率达98.3%。激素处理中,使用ABT2在50×10-6浓度处理下综合效果较好,使用ABT1和GGR6处理并不能显著促进生根。刻伤处理不能显著促进臭柏硬枝插穗生根;刻伤结合ABT1生根粉可以显著增大插穗愈伤诱导率,减少腐烂率及平均腐烂量,但不能显著促进插穗生根。暗催根预处理中,以14d的综合生根效果最好。4种插穗预处理中,以25×10-6~50×10-6的ABT2的综合效果最佳,插穗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2.
在对臭柏的干旱适应性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大量模糊现象和模糊数据,论文给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和权值,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了干旱对臭柏群落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群落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尤其在高出地下水位2m的沙丘上,群落灌丛的生长几乎停止,该结果与模拟实验结果保持一致,并且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体、直观。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臭柏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臭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雨季和秋季是臭柏造林的适宜季节;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75.8%和67.8%以上。造林时风沙土0~6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以3.4%~4.1%为宜,否则成活困难。臭柏造林当年生长量不足6.0cm,第三年生长加速,生长量为造林当年的3~4倍,并接近天然臭柏群落的新枝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水分状况研究表明 :根据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状况可划分为 :表层干沙层、湿度变化层、稳定层 ;白刺灌丛沙堆与流动沙地相似 ,但层次区分与流动沙地略有差异 ;流动沙地各层湿沙含水量均高于白刺灌丛沙堆 ;流动沙地迎风坡不同坡位含水量均呈现 ;坡上部 <坡中部 <坡下部 :固定沙地丘间低地 8月份土壤含水量小于 9月份 ;固定沙地土壤含水量小于流动沙地丘间低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PAPD)分析了分布于广西北海海岸的3个自然分布居群的白骨壤群落,用15个髓机引物进行PCR扩增,3个居群的PAPD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分别为英罗湾38.35%,大冠沙35.21%钦州湾29.31%。3个居群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08、0.147和0.165;3个居群两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大冠沙-英罗湾0.135、大冠沙-钦州湾0.163和英罗湾-钦州湾0.179。结果表明,白骨壤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区杨柴林,沙柳林沙地水文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毛乌素沙地中广泛分布的两个人工林--杨柴林和沙柳林,通过采用土壤物理分析测定法,研究了其沙地的颗料组成状况和水文常数。结果表明:受颗粒组成状史的影响,杨柴林沙地的最大吸湿量为:上层(0 ̄150cm深)0.776%,下层(150 ̄200cm深)1.504%,田间持水量为3.412 ̄4.381%,凋萎湿度为0.781%(植物为杨柴);沙柳林沙地迎风坡、丘顶和背风坡的最大吸湿量为:上层0.796  相似文献   

17.
砂地柏精油的熏蒸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砂地柏精油处理玉米象,赤拟谷盗,粘虫和小菜蛾的成虫或三龄幼虫。结果表明:砂地柏精油对上述4种试虫都有较强的熏蒸活性,且对鳞翅目的的粘虫和小采蛾三龄幼虫的熏蒸活性明显高于对鞘翅目的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对小菜蛾三龄幼虫的熏蒸活性最高,其毒力次序为小菜蛾〉粘虫〉赤拟谷盗〉玉米象。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原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尔沁沙地天然榆树疏林草原的自然更新能力较强,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榆树幼苗,疏林地内每个小居群内的幼苗数以1株~10株最多,每公顷疏林地有幼苗6万多株,折合6株/m2,为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的恢复提供了可能.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的类型多样,具有多种经营利用方向.主要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Ⅰ型为散生的榆树疏林草原,Ⅱ型为团块状的榆树疏林草原,Ⅲ型为榆树灌丛疏林草原,榆树和山杏、山里红等共同构成群落的主体.沙地植被的恢复可以采取对天然榆树疏林草原在封育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经营管理,进行定向培育,可以在短期内按照人类自身的目的尽快地得以恢复;也可以通过人工措施重新建立上述3种类型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属于生态经济型植被类型,需要把疏林和草原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天然植被人为定向恢复和人工疏林草原植被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标记研究中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聚类分析将它们划分为6大类群,从聚类图可得如下结论:(1)地理差异和生态环境对遗传差异有重要影响,即来自同一省份的品种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群中。(2)我国冬播和春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