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消费对拉动我国内需,消耗国内生产剩余贡献巨大。随着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对农民收入状况、农民收入上升空间及制约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当前农村消费市场中个体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现状,研究农民增收与消费结构变动关系,为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便利,同时针对农民收入与消费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圣军 《农业展望》2010,6(2):33-3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点总体不断下降,城乡消费差距也日益拉大,但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补贴力度,但这些政策启动农村消费的效果有限。为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必须改变城市单方面制定人口流动政策的局面,使农民“有钱消费”。要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有钱敢消费”。要提高农村市场商品供应和财政补贴的针对性,使农民“称心如意”地消费。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人情礼俗畸形发展,究其原因是,普遍存在超众心理,对越来越重的礼金即使看不惯,心理不情愿,但为了顾“面子”,也只有随波逐流。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想遏制农村“人情债”的泛滥,首先应从培育新农民入手,提高农民素质,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更新思想观念,做到量力而行,抖学合理地安排消费。在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之际,我们特推出这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谈加强对农民群众从众心理的疏导、应对农村突发性事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经济地位的变化,从众心理已经并将继续给农村社会带来新的情况和问题,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稳定农村社会和谐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金铧 《山东农业》2002,(12):37-37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家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启动市场,鼓励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衰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重视和充分开拓农村市场,最大限度地启动农村的潜在需求,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开展的因素 1.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奉行的是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这种观念在农村表现得特别明显。信用消费所带来的负债及利息使人们在对预期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风险压力。所以,农民仍然习惯于“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2.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估计,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4.0%,比1979~1996年年均增长16.0%的升幅回落了12个百分点。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农民的预期支出更加不确定,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当期消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消费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分析了大安市农民收入与消费情况,提出了完善农村消费机制,引导农民合理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可如今的人情风,赤裸裸地把“情”字丢弃,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化的“利税征收”,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负效应。据了解,很多农民的人情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开拓农村市场,要认真研究农民朋友的消费心理,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而要真正把农村市场挖掘起来,要突出新、灵、准、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10.
马键  马建军  王颖  柳楠  孙彤  王玮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71-17672,17675
农村经济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消费有很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流已成为普遍现象,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宜昌市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这既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调整城乡结构和缩小城乡差距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调查显示,当前不少农民消费观仍旧很保守,且经常陷入消费误区。因此提出通过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农民消费观;加强市场监管制度,保证农民消费公平;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尝试新的消费模式,引导生态消费等,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消费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消费状况有所改善。农民衣着消费金额增加且比重下降,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受到政策影响有所减少,交通消费价格指数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2.
建设农村消费文化对提高农民的非物质福利,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村消费文化呈现消费观念的落后性,消费结构的失衡性,消费标准的趋同性以及消费水平的低层次性;因此要不断加强教育,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行政引导,构建既有传统合理内核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农村消费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江涛  谭静  傅新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02-903,906
基于四川省南充市23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现行制度下,有82.17%的农民愿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实际参加的只有11.3%.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对利益的心理预期,过度自信及从众心理等心理因素对参与意愿有重大影响.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的不同心理需求与参与意愿,制定更为合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显现疲软,“消费爱国”日渐成为一种呼声。但让农民提前消费去拉动内需,于情有点残酷。通过对贵州、湖南等地农村的调查,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率领的调查队认为:(这些地区的)农民基本是以青春为代价赚取收入,花光积蓄后很难有再次获得收入的能力,因此鼓动农民提前消费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当是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宁夏农村消费市场潜在空间的深入分析,为研究和挖掘宁夏农村的消费潜力,认识宁夏农村消费市场对推动宁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意义提供借鉴,并针对宁夏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净化消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支出预期”为支点,提据宁夏农民的消费信心,撬动农村的消费市场,从而有效地刺激农村消费,更好地对宁夏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素质的高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农村经济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性。在现代化农业的时代,“三农”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因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一个合理地、科学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因此,本研究主要探析了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村人情消费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中国历来是一个重人情、讲究礼数的国家。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人情往来人们实现了自身的某种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人情风却愈演愈烈。人情消费出现了形式多样化、消费频率不断加快、消费支出比重过大以及消费方式呈现货币化趋向的现状。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而且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活动。为了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沿袭良好的传统文化习俗,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农村人情消费的引导,媒体倡导农民合理消费,农民加强自身的规划与管理,只有通过政府、媒体、农民自身等多种途径进行倡导,农民人情消费才能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8.
<正>首先,选择好适合农村的品项。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大城市截然不同,指望用城市里畅销的产品抢占农村市场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参与农村集市促销,首先必须研究这些热衷于赶集的农民兄弟的心理,选择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品项来俘虏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老邓 《新农业》2012,(8):18
农民手里的钱毕竟不多,不足以实现每一个热切的愿望,所以更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解读农民的消费,目的是帮助农民了解现象、发现问题,从自身能力的角度,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向。在引导农民改善生活的同时,鼓励农民投资兴业,发展生产经营,振兴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张立岩 《农业与技术》2006,26(3):177-178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老百姓花不花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收入不增长,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不能得到真正地解决,农村消费市场将难以繁荣。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没有盘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