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改进模型的拟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卫闽林场光皮桦种群的调查研究,运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各模型对光皮桦种群的增长动态的拟合值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其优劣顺序为:宋1模型>张-模型>L-模型>宋2模型>李-模型>崔-模型。用多种模型对光皮桦种群的增长进行拟合,目的是给林业工作者一个参考,以便为种群生态的动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客观地表现种群消长的动态模式,以胸高断面积代替种群生物量,采用洪伟等提出的Logistic改进模型对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增长动态进行研究,运用改进单纯形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拟合结果表明,木荷种群的最大增长速度出现在第4龄级至第5龄级之间,即胸径为32.5~42.5 cm时期。在所调查的林分中木荷种群基面积已达到17.463 7 m2/hm2,而木荷种群的平衡位置是基面积为15.031 1 m2/hm2的点,表明目前木荷种群还处在演替阶段,达到平衡状态还要经过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3.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S-型增长曲线概括了一大类生物学甚至社会学的基本增长规律,熟知的Logistic方程是最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近年来崔启式与Lawson以营养动力学的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单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可以证明Logistic方程恰是崔-L模型的特殊情况。本文目的是讨论S-型曲线的拟合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这里运用的拟合S-型增长曲线的最小二乘法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在数据不完全时更较其它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6.
卫闽光皮桦种群优势度增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给出两个Logistic改进模型,并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改进模型以及Logistic方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卫闽光皮桦种群的胸面积增长规律,指出了卫闽光皮桦胸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在15~20cm。另外,模型的相似系数均超过99.8%表明,改进模型与Logisitc模型一样,对卫闽光皮桦种群优势度增长动态的反映较为理想,同时对植物生物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单纯形法对耐用消费品社会拥有量的Logistic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信度。比较分析也说明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常规大坝变形监测回归模型中存在的因子多重相关性干扰和模型拟合效果欠佳问题,进行偏回归模型优化方法研究。【方法】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引入大坝变形监测偏回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强大的自适应全局优化搜索功能,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大坝变形监测模型。【结果】工程实例研究与对比分析表明,改进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偏回归模型存在的拟合效果不佳的问题。【结论】改进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高阶增量动态GMS(n,l)建模原理和方法[5],提出Logistic扩展模型-LM(n,l)模型、理查兹生长函数扩展模型-LLM(n,l)模型、库柏茨生长函数扩展模型LE(n,l)模型,能有效描述生物种群数量非平稳、振荡性增长过程.应用本文模型对福建三明格氏栲种群数量增长序列进行模拟,复相关系数R2>0.9974,平均误差率为δ<4.0343%.拟合优度、精度均佳.文献[1]~[3]中3种模型模拟值在序列前期存在系统偏差,本文3种模型模拟值有效消除了这一系统偏差,更适合格氏栲种群动态增长特征.本文模型信息包容量极为丰富,为非线性生物种群离散时间序列建模、预测、控制提供了新的有效规范方法,在生物、生态等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与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优化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方程V=αD^b和V=αD^bH^c拟合湿地松立木材积表模型,用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来实现最初的参数估计,并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参数组合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湿地松一元、二元立木材积模型:V1=0.000052846D^2.779867和V2=0.000059398D^2.159967H^0.6678276,并利用此高精度的模型来编制湿地松的一元、二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檫树混交林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福建柏与檫树混交林多年标准地调查监测资料,于1994年对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分布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混交林分生物量达222.32t/hm2,远大于对照福建柏的101.412t/hm2和檫树的111.886t/hm2,混交林乔木层、地下部分的物生量均高于对照,生物量分层分布,关系较为协调,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檫树营养器官显微组织切片和部分电镜扫描观察,对老根、1至5年生枝、22年生老树干、周皮和树皮、木材三切面和叶片的解剖构造以及叶气孔数目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檫树根、茎、叶解剖结构上的特征与其“喜光怕旱”的生物学特性互相适应,密切相关。同时也从解剖学角度对人工林中檫树茎干易受冰冻害和日灼伤害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北亚热带檫木天然次生林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海拔和坡向对檫木生长、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000 m以上山地,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及胸径/树高均差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人工林造林地选择宜在海拔1 000 m以下;随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坡位变化,檫木生长量和胸径/树高呈逐渐减小趋势。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是理想的檫木造林坡向;檫木纯林或者混交林可以采用均匀造林模式。在海拔500 m以下阳坡,可以实现混交增产造林树种的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香樟和枫香;在海拔500 m以下半阳坡,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亮叶桦、枫香和枳椇;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甜槠、枫香和木荷;在海拔500~1 000 m的半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木荷、麻栎、杜英、枫香和紫茎。初步解决了北亚热带山地檫木分布区划分、空间结构变化及互利混交树种等问题,可以为檫木人工造林的林地选择、造林模式和混交伴生树种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退耕还林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不同培育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退耕还林优良乡土树种(香樟、油樟、岩桂、檫木、四川大头茶等)进行了不同培育模式的造林试验,并通过方差分析了此5种乡土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在3种培育模式中,油樟、香樟材叶兼用培育模式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杉木与鹅掌楸、拟赤杨、木荷、檫树和香樟等5个树种的混交林土壤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7.19%~41.31%,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呼吸强度均比纯林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普通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6.
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min-1,林分总持水量达1 0 97.33t·hm-2 .其它依次为秃杉杉木混交林 >秃杉纯林 >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7.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更新成檫木Sassafras tsumu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后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与天然常绿阔叶林相比,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P<0.05),容重显著升高(P<0.05),土壤孔隙度(总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但仅柳杉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及下层土壤毛管持水量达显著水平(P<0.05)。3种人工林中,总体上檫木林和水杉林对原有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持作用较好,而柳杉林较差。土壤有机质和容重与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均呈显著相关(P<0.05)。这预示了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由于林地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和孔隙度降低导致林地土壤持水量、排水能力和渗透性降低,且不同林分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不同。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增加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和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表4参15  相似文献   

18.
临安横畈林场进行41个树种造林对比试验,17年生试验林调查表明:造林保存率极低,生长很差,已被淘汰16种;保存率低,生长不良,呈灌木状5种;保存率60%以上,生长一般4种;保存率80%以上,生长良好16种。在针叶树种中火炬松、湿地松、晚松生长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马尾松1.0~1.7倍。杉木的3个类型以灰枝杉生长最好。在阔叶树种中四川大叶樟、木荷、南酸枣、蓝果树、檫树生长良好。它们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超过马尾松;单位面积年均材积生长量超过马尾松24.46%~65.96%。试验说明在浙西北低丘山地,上述针阔叶树种有发展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米槠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存活曲线和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了米槠种群数量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米槠种群存活曲线呈增长型;米槠种群在不同状态下的基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为24~28cm.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决定单种群或有机体相对生长速率的机理进行研究 ,引入了一类非自治的 L ogistic生长方程 ,对其解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不仅可以拟合受密度与时间两个因素限制的生长过程 ,而且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