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鲁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的西部,属辽河冲积平原。以前,麦根蝽蟓(俗名地臭虫)仅零星发生,危害尚轻,未引起重视。1976年大榆树公社有8500亩严重发生,其中林场大队170亩高粱受害最重,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60—2266头、高粱大片变黄,甚至枯萎死亡,已达到毁种的程度。为了控制麦根蝽蟓的危害,我们做了以下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晓鹏 《植物保护》1989,15(6):54-54
根土蝽又称麦根蝽象(Stibaropus fo-rmosanus Takado et yamag属局部发生型地下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小麦的根部,从而影响小麦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同时排泄有毒物质,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根土蝽在我县的发生早在1953年即有记载,后经防治,面积大为减少。随着近几年耕作制度的改变,这种害虫又有回升趋势。但  相似文献   

3.
刘贺昌 《植物保护》1994,20(3):38-39
冀东地区麦根蝽象生活习性及防治刘贺昌(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麦根蝽象,又名地臭虫,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口器吸作物根部汁液,主要为害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此外还为害大豆、甘薯等。受害谷子、高粱、玉米苗期叶片干黄矮化,重者成片枯...  相似文献   

4.
有几种盲蝽危害棉花比较严重,1980—1981年调查.其中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atualis Jak只占20%左右,1982至1985年依次上升为33.33%、63.63%、95.04%、97.86%。为正确指导防治,对其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异稻缘蝽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  相似文献   

6.
苍翅盲蝽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是捕食稻飞虱的主要天敌,对控制晚稻飞虱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1982年我们对苍翅盲蝽消长规律及其控制稻飞虱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瘤缘蝽Acamthocoris Scaber(Lianeus)属半翅目缘(?)科。近年来在我县局部田块发生较多,为害辣椒、龙葵为主,在茄子、烟草上偶而看到。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及枝条的上部吸取汁液,致使叶片、幼果脱落,常年6—8月为害最盛,影响辣椒产量。1982—1983年笔者对该虫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瘤缘蝽在我县一年发生1—2代,成虫  相似文献   

8.
麦蝽象(Aelia sibivica Reuter)是山西省南部地区为害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1982年在调查麦蝽象越冬时,发现一些麦蝽象成虫被寄生菌寄生致死。其寄生率一般为18.2%,高者达34%。我们把死虫带回室内作菌种培殖。几年来对该菌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斑须蝽黑卵蜂Trissolcus sp.是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卵期的主要寄生天敌之一。1982年在河南郾城调查,7月中旬对斑须蝽卵块及卵粒的自然寄生率分别为42.8%和37.5%。斑须蝽黑卵蜂在月平均温度23.2—27.6%,相对湿度为81—93%时,完成一代需14—17天。羽化多数在晚上进行,羽化后成蜂甚为活跃,不久即行交配,每次交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稻田飞虱与天敌数量消长关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十多年来国内对稻飞虱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有的是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有的主要以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等方法来控制稻飞虱的发生。我们在研究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基础上,对福建稻飞虱各虫期的天敌总体进行了初步调查(1977——1982年),得93种。其中缨小蜂、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和蜘蛛类在稻田数量大,自然控制效能高;瓢虫、隐翅虫也颇常见;螯蜂、撚翅虫和线虫有时局部多发,但通常寄生率较低。1980——1982年我们在福建的沙县和福州调查分析了飞虱与天敌间的数量消长关系,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棉田盲蝽为害加剧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丰市是全国重要商品棉基地,常年面积15万hm2,产皮棉5000万kg。盲蝽是本地棉田内的常见害虫,主要以绿盲蝽Lygus lucorum(Mey-du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aturalis Jak.两种为主,少量苜蓿盲蝽。本地绿盲蝽一年发生5  相似文献   

12.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 Zheng是广州茄类和搭棚类蔬菜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对控制多种蔬菜上的蓟马、红蜘蛛、蚜虫和叶蝉等害虫有着明显的作用。为了加强保护和利用天敌,1981~1982年我们对南方小花蝽的生活习性和捕食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棉盲蝽发生种群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县属苏北沿海棉区,在棉花上常发的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70年代以绿盲蝽为主,80年代中黑盲蝽上升,至1985年基本以中黑盲蝽为主。为进一步提高测报水平,正确指导防治,现将两种盲蝽的演变规律及种群变动因子浅析如下:一、发生种类及数量变动70~80年代,由于耕作制度等生态环境的演变,棉盲蝽发生的种类及种群数量和危害起了较大的变化。1.绿盲蝽:70年代第二代有7年次大发生,80年代未出现过,至1983年以前,第一代占90%左右,至1984~1986年下降到10~30%,1987年又回升到50~80%。  相似文献   

14.
蠋蝽Arma custos(Fabricius)属半翅目、蝽科,又名桃茶色蝽。在河北迁安县一带分布于果园、农田、荒坡、林木中,捕食鳞翅目幼虫,以及金龟子,象鼻虫,金花虫幼虫等,特别喜吃刺蛾和榆树金花虫幼虫。我们在1978—1982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田间释放和治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生物学特性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0―2016年通过人工栽培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33科152种植物上小花蝽复合种群发生动态。多年调查结果表明:除黄柴胡外,其余151种植物上均有小花蝽发生,但小花蝽的种群密度在不同调查年度的植物种类上差异较大。小花蝽种群发生密度最高的植物是蓝蓟,其次是芥菜、硫华菊、荞麦、紫花苜蓿、红麻、陆地棉等有大量蚜虫及开花周期较长的植物。本研究明确了农田生境中小花蝽发生密度较高的候选功能植物,为下一步利用植物多样性促进农田小花蝽种群的保育及控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危害梨树的蝽象主要有梨蝽象、臭本蝽象和梨花网蝽等3种。梨蝽象和奥木蝽象均一年发生1代,而梨花网蝽一年可发生3~4代.其共同特点部是在春季梨树萌芽、展叶后,越冬若虫或成虫集中于叶背和枝条上吸食汁液,造成危害。春季是防治梨树蝽象的重要时期。1、清洁梨园:冬春彻底清除梨园内的枯枝落叶,清除果园中杂草.2、人工防治;在春梨树萌芽前,刮刷梨树枝干的粗皮裂缝.收集枝干碎皮和越冬若虫,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喷药时期应在蝽象的若虫期:梨蝽可在嫩梢发育至5~10cm时喷药;臭木蝽应在若虫孵化期连续喷药;梨花网蝽…  相似文献   

17.
李先金 《植物保护》1984,10(4):33-34
梨网蝽(stephanitis ambigua Horva-th)(半翅目,网蝽科)又名梨军配虫。 从1978年以来,发现梨园附近的棉田有梨网蝽危害,此虫与棉盲蝽同时发生,在为害习性和棉株被害状上与棉盲蝽有5点区别:1.蝽网为害是在棉株成叶的背面,而盲蝽则在棉株的嫩头嫩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田常见的音给有11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棉盲蝽主要有6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言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和赣棉盲蝽。但对棉花构成威胁的,在我县则主要是中黑盲蝽和绿育蝽。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等原因,致使棉田育蝽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1991~1994年对棉田盲蝽的种群动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种群发生动态1.优势种的变化自50年代末期,棉盲蝽开始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当时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ur)为棉田优势种,约占盲蝽混合种群的90%以上。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9.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20.
梨冠网蝽对贴梗海棠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如义  皱军 《植物医生》2009,22(3):23-24
梨冠网蝽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近年来,梨冠网蝽的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文章介绍了梨冠网蝽的发生规律和在贴梗海棠上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