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竹林改制后竹笋禾夜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竹林改制后竹笋禾夜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郑国华,汪国华,陈顺发,田锡文,邹家池关键词毛竹林,竹笋禾夜蛾,防治对策浙江省龙游县有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deLehaie)1.6万hm2,70%为大小年出笋的低产...  相似文献   

2.
竹笋禾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笋禾夜蛾年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幼虫孵化后,先蛀食翼果苔草等,3龄后转入竹笋内取食笋壁,造成大量退笋,是我国竹笋的主要害虫。防治方法以挖除退笋、清理杂草、尤以压土灭卵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氧化乐果对地面杂草喷雾及笋腔注射防治效果亦佳。  相似文献   

3.
朱丽红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19-21,40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林间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株白僵菌菌株对竹笋禾夜蛾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ov07菌株对竹笋禾夜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83.33%,LT50值为7.3d;其次是Bpp04,其校正死亡率达73.81%,LT50值为9.2d.用Bov07菌株生产的菌粉对竹笋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量为22.5 kg·hm-2时,15 d的林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说明Bov07菌株是防治竹笋禾夜蛾的优良菌株,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竹笋禾夜蛾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采用5种不同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竹笋禾夜蛾4龄幼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Ma1291菌株对竹笋禾夜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75.44%,其LT50值为8.2 d;其次是MaWP-04菌株,其校正死亡率达70.18%,LT50值为10.3 d。进一步对Ma1291和MaWP-04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其LC50分别为2.02×106孢子.mL-1和6.36×106孢子.mL-1;其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利用Ma1291和MaWP-04菌株分别采用对笋撒菌粉和拌细砂土撒施的方法实施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Ma1291菌株对竹笋禾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达77.06%~81.36%以上,MaWP-04菌株防治效果为59.73%~67.06%。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a1291和MaWP-04菌株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竹笋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笋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新县、光山、商城、信阳、罗山等县竹产区均有发生,其危害日趋严重。1987年竹笋平均被害率55%,1988年竹笋被害率已达67%。受害笋轻者蛀孔,生长缓慢,节突断头;重者幼笋由绿变黄,腐烂死亡。1985年以来,我们在新县竹区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室内外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好防治时间、农药种类、施药方法、药剂浓度,是防治竹笋夜蛾的关键。一、发生及危害规律竹笋夜蛾一年一代,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三月中旬卵孵化,先取食禾本科杂草,被害草呈枯心状。三月下旬为卵孵化盛  相似文献   

6.
竹笋夜蛾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笋夜蛾主要为害淡竹、红竹、哺鸡竹和刚竹,据1988年在安吉县调查,其发生面积达6500亩,有虫株率10~80%,平均为45%。该虫以卵在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上越冬,3月上旬幼虫孵化于杂草中取食,4月下旬蛀笋为害。竹林中杂草多少,决定该虫发生和危害程度,1988~1991年,进行了三次以竹林除草为主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百草枯水剂0.2 kg/亩或人工及时除草,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竹笋夜蛾,又名笋蛀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蛀食竹笋,被害笋多不能成竹,少数成竹亦断头折梢,竹材干脆易断。其危害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3种竹笋夜蛾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夜蛾是竹林笋期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应用昆虫种群生物学理论对早园竹、红竹和淡竹笋上3种夜蛾种群动态及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竹笋夜蛾和笋秀夜蛾在种群数量上明显占优,前者发生高峰期集中于4月底至5月初,约7 d,后者集中于5月中旬,约10 d,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相互分离;竹笋禾夜蛾发生数量少,危害相对较轻.淡竹笋夜蛾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在3种夜蛾中最小,竹笋禾夜蛾和淡竹笋夜蛾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0.7),种间竞争系数高达0.907 3,说明二者在利用时间资源上发生重叠,二者存在明显资源竞争,最终导致淡竹笋夜蛾种群密度和数量比例显著高于竹笋禾夜蛾.竹笋禾夜蛾的生态位宽度和笋秀夜蛾接近.3种竹笋夜蛾共存同一株竹笋的情况不存在,即使是2种夜蛾共存于同一竹笋的几率也很低,平均值也仅为0.97%.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怀集县危害茶秆竹竹笋的淡竹笋夜蛾、笋秀禾夜蛾和竹笋禾夜蛾等3种夜蛾科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茶秆竹竹笋夜蛾种类及侵入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间抽样调查表明怀集县境内共发现危害茶秆竹的竹笋夜蛾4种,经鉴定为:淡竹笋夜蛾KumasiakumasoSugi、笋秀夜蛾Apamea.apameoidesDraudt、笋连秀夜蛾SapporiarepetitaButler和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sButer。茶秆竹竹笋夜蛾危害率为10%~86.67%,其中淡竹笋夜蛾最早侵入,竹笋禾夜蛾和笋秀夜蛾次之,笋连秀夜蛾侵入时间最晚。由于竹笋夜蛾种类多,危害大,制约了茶秆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竹笋夜蛾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竹笋加工与贸易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为500余种竹种中笋可食用的至少在200种以上,品质优良的笋用竹30余种,目前我国鲜笋年产量已达217万t,鲜笋产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竹笋加工业的繁荣昌盛,文章介绍了竹笋加工和贸易现状,及加工和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竹笋加工与贸易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4种地被观赏竹的笋期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铺地竹的发笋、退笋和高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竹种在发笋和退笋数量上都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发笋数: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退笋数:鹅毛竹>铺地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成竹率: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所有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其生长曲线呈"S"型.高度: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14.
竹子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a来已对20个属70余种竹子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以侧芽,顶芽,成熟胚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细胞进行细胞悬浮培养,由悬浮细胞制备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竹子愈伤组织经不定芽途径或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再生完整植株。通过芽尖培养增殖新生芽进行竹微繁殖,并获得脱病毒种苗。以芽为外植体增殖的新芽或组织再生苗经继代培养诱导竹试管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周年供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通过竹种搭配,改主产毛竹笋为多品种竹笋的周年供应;其次是采取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使毛竹春季产笋为四季产笋;第三采用反季节栽培等技术,使竹笋供应时间从春季到四季,竹笋品种多样化,竹笋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毛竹鞭笋亩产达650kg,毛竹冬笋亩产超过千斤,雷笋亩产达3000kg。  相似文献   

16.
竹类植物种群扩散效应是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黔中地区,采用单一繁殖体同地种植方法,持续10年观察了金佛山方竹和毛金竹的种群扩散效应,对比了二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栽植时间的增长,2个竹种的繁殖生长呈现如下变化:1)年出笋日数及出笋最远距离逐年增加,毛金竹的相应值较高,竹种间出笋日数的年分布曲线差异极显著;2)年出笋量、竹笋平均地径及最大地径逐年增加,竹笋密度呈“快速增加—快速降低—平缓稳定”变化态势,除金佛山方竹的竹笋密度较高外、毛金竹的其他指标较高,竹种间出笋量及竹笋密度的年分布曲线差异极显著;3)年新竹数量、平均地径、竹高及胸径处节间长度、以及竹鞭粗度和竹秆基部第1节环竹根数量值逐年增加,成竹率呈“缓慢降低—平缓稳定”变化态势,新竹密度呈“快速增加—快速降低—平缓稳定”变化态势,除金佛山方竹的新竹密度较高外,毛金竹的其他指标较高,竹种间成竹率差异显著、胸径处节间长度及竹秆基部第1节环竹根数量值差异极显著,新竹数量及密度、平均高度及胸径处节间长度、成竹率及竹秆基部根数量的年分布曲线差异极显著;4)平均竹笋质量和出笋时间的负相关极显著,相应值的种间差异显著,毛金竹平均竹笋质量较高。总体而言,毛金竹的种群扩散效应优于金佛山方竹。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海拔高度、坡向和坡位对雷竹林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3个立地因子均极显著地影响雷竹林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雷竹笋用林造林应选择低海拔、阳坡和下坡的立地,其出笋数比平均值增加27.3%,鲜笋产量比平均值增加88.4%,单笋质量比平均值增加51.8%。  相似文献   

18.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德宏州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类群结构多样、竹林类型齐全,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竹类植物地理分布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地区。文章分析了德宏州的竹林类型和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德宏州竹林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和温凉性竹林,根据利用类型可分为大型材用林、优质笋用林和多用途散生林3种;德宏州有7个属、19个竹种属于珍稀濒危竹种。文章还对德宏州的珍稀濒危竹种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麻竹笋用林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灌溉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前三者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笋产量与灌溉次数呈直线相关,竹笋产量随灌水间隔时间增长而减少。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施肥量、立竹密度、灌溉、截梢。提出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的优化模式为:施肥量为1800kg/hm^2,立竹密度为3600株/hm^2,灌溉为发笋期连晴10d浇水1次,截梢是保留竹秆高4m为宜。  相似文献   

20.
竹子具有惊人的生长速度,独特的生长方式,特别是笋用竹林,竹笋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竹材可进行编织加工成各种竹制品,用途广泛;竹林具有森林的多种效益,被称谓“第二森林”,所以近几年来,人们对竹子的认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竹子的地位日益提高,正在积极地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