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0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肝炎48例,慢性肝炎90例(轻度25例,中度30例,重度35例),重型肝炎40例,肝炎肝硬化62例(Child-Pugh A级15例,B级23例,C级24例)和50例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Lp-α)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除急性肝炎组外,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血清TC、TG、HDL、LDL、VLDL、Lp-α、APOA-Ⅰ、APO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项血脂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降低(慢性肝炎重度组和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死亡组显著低于存活组);同时亦随着病程进展和肝纤维化的加重而降低(Child-Pugh C和B组显著低于Child-Pugh A组).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监测,对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检测了1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P抗体,结果:急性肝炎血清HP抗体阳性率(4.44%)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血清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1%及4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BV-DNA阳性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26.67%)(P<0.01)。结果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易感染HP,HBV-DNA阳性时HP感染率增高,认为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时应及时清除HP。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114例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2例,肝炎后肝硬化21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肝细胞癌8例,所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庚型肝炎抗体(抗—HGV)。结果,31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者62例(19.7%),其中以重型肝炎组抗—HGV阳性率较高(23.7%),依次为慢性肝炎(21.0%)、肝炎肝硬化(18.0%)和急性肝炎(9.4%),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肝炎之间抗—HG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848 P>0.05);抗—HGV阳性与抗—HGV阴性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组抗—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血制品史组(32.6%vs2.2%,χ^2=44.887,P<0.01)。结论:HGV感染主要经血液及血液制品途径;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轻微,其与HB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乙肝患者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维肝冲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97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 5 5例 ,慢性 42例 )患者接受维肝冲剂治疗(维肝组 ) ,每次 1小袋 (含 1 0 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物 ;另选 49例急性肝炎作对照 (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和一般护肝治疗 )。结果 :维肝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 (包括乏力、纳差、口苦、恶心呕吐、肝大等 )以及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有明显效果 ,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 P<0 .0 0 1~ 0 .0 5 ) ,但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阴无明显效果 (两组比较 P>0 .0 5 )。两组在服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 :维肝冲剂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可改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与甲、乙、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及其对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EL ISA方法对128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抗-HGV检测。结果:甲、乙、丙、戊型肝炎与庚型肝炎重叠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25%、8.05%、6.12%、1.82%,以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GV最多(P<0.01)。HG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感染类型以慢性肝炎最多,高于HGV阴性患者(P<0.01);HGV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感染类型以急性肝炎为多,高于HGV重叠感染患者(P<0.01)。HGV重叠感染患者与HGV阴性感染患者肝功能指标除IG g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型肝炎患者均存在HGV重叠感染;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较轻,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似不加重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损伤时谷氨酸脱氢酶 (GL DH)及总胆汁酸 (TBA)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贝克曼 CX5△全自动分析仪及试剂盒测定 197例肝病患者血清中 GL DH、TBA、谷丙转氨酶 (AL T)、谷草转氨酶 (AST)、血清白蛋白(AL B)的含量。结果 :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 GL DH、TBA、AL T、AS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5~ 0 .0 1)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AL 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结论 :GL DH活性检测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病变 ,特别是坏死型肝病的重要指标 ;同时检测 TBA能综合诊断肝细胞损伤情况 ,确定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5例正常人及206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AIH)6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38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36例,肝硬化(LC)40例,重症肝炎(SH)25例。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病人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22.42±18.37fmol/ml)(P<0.001),且与患者病情轻重密切相关。SH组TNFα较AIH组明显升高(P<0.01);CAH组TNFα较CPH组明显升高(P<0.01)。二种或二种以上肝炎病毒感染时较单一病毒感染时TNFα增高(P<0.05)。本文还观察了108例病情好转的病人,TNFα含量也下降(P<0.01),而5例病情恶化的病人TNFα含量明显增高,最高1例达78.80fmol/L在病情中TNFα持续不下降或逐渐上升时,提示病情可能向重型转变,这一结果说明TNFα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细胞病变程度,与病毒性肝炎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163例经临床或肝活检病理确诊的四种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进行了B超对比分析。这些肝炎病例的临床分型有急性、慢性(包括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重型和肝炎后肝硬化。各型肝炎的B超表现包括肝脾大小、肝脏声像图改变、肝血管走行、门脾静脉、肝包膜及胆囊改变。经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显示,除晚期肝硬化B超表现有肝缩小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门脾静脉扩张,胆囊异常等较特殊表现外,其它各型肝炎均缺乏特殊性改变。B  相似文献   

11.
在玉米——豆饼型基础饲料中添加过量铜(300ppm)和/或锌(3000ppm),饲予315日龄(满45周龄)产蛋鸡(来航),研究了饲料中过量的铜、锌对产蛋鸡的肝脏、胫骨及输卵管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①饲料中过量锌使肝脏和胫骨中锌含量显著升高(P<0.01),铜和锰含量显著下降(P<0.01)。②饲料中过量的铜使肝脏和胫骨中铜含量最著升高(P<0.01),使胫骨中锌和肝脏中锰和镁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饲料中过量的铜和锌对输卵管中的锌、铜、钙、镁、钾、钠、铁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 IL- 6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6 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动脉血气分析、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 )、促甲状腺素 (TSH)(RIA法 )及 IL- 6 (EL ISA法 )水平 ,并与 30例心、肺功能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 TT3、TT4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0 .0 1 ) ,IL- 6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0 .0 1 ) ;TT3、TT4 水平与 Pa O2 呈显著正相关 (r=0 .5 76 ,P<0 .0 1 ;r=0 .5 98,P<0 .0 1 ) ;IL- 6水平与 Pa O2 呈负相关 (r=- 0 .6 2 5 ,P<0 .0 1 ) ,与 TT3、TT4 水平呈负相关 (r=- 0 .30 1 ,P<0 .0 1 ;r=- 0 .374 ,P<0 .0 1 )。结论 :血清 TT3、TT4 和 IL- 6水平反映了老年人肺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性 ,检测血清中 TT3、TT4 和 IL - 6的浓度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C级各25例)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Child—PughA、B、C三级IL-18、IL-18BPa的水平依次递增,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IL-18BP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IL-18BP可能不足以中和IL-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内毒素(LPS)、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鲎试剂(Ⅱ)-偶氮显色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着肝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P<0.01);腹水组的LPS及IL-12、IL-18水平较无腹水组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LPS、IL-12、IL-18均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7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CRP,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且患者CRP和IL-6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各组患者在入院当天IL-6和CRP水平有所升高,并在入院1 d后继续升高,IL-6于3 d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CRP在1 d达高峰,随即开始下降;患者IL-6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556,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IL-6和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可能通过促进肝脏合成CRP,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IL-2、IL-6、IL-18水平与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 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IL-2、IL-6、IL-18的水平,观察感染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症肝炎感染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5),而慢性及重症肝炎感染者的IL-6、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探讨Fas-FasL系统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中Fas和FasL表达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论:由CTL-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中可能起了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饲粮低锌(29ppm)和高锌(1029ppm)虽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都随饲粮锌水平提高而升高。饲粮高钙(1.36%)对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饲粮高锌使肾脏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