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安吉白茶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MTT法研究了安吉白茶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通过测定安吉白茶多糖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多糖体外能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安吉白茶多糖对小鼠S180实体瘤和H22腹水型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也有较强增高作用。体内免疫调节试验结果显示,安吉白茶多糖可使荷S180实体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3.
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复合多糖,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理,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多糖作为药物或辅助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安吉白茶的栽培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措施、生化品质和返白机理四个方面对安吉白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安吉白茶的发展现状和思路,为发展和引种安吉白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及栽培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玉龙 《茶叶通讯》2007,34(3):26-27
1 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被誉为"茶叶一绝"的安吉白茶,历史悠久,品质超然,享誉海内外,是浙江省名茶之一.安吉白茶始于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1107~1110"大观"年间)中,有一节专记白茶日:"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都匀毛尖茶多糖降血糖功能,本研究对四氧嘧啶模型连续3周灌胃i.g.100、300和600mg/kg·bw剂量的茶多糖溶液,结果表明:都匀毛尖茶多糖对四氧嘧啶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改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肝糖原含量,同时可以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提高其SOD活力,能明显改善高血糖小鼠的脂质过氧化程度,起到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吉白茶的性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郭雅敏 《茶叶》1997,23(4):23-24
  相似文献   

8.
对茶桑混合袋泡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低、中、高三个剂量(0.5、1、3g/kg·bw)的袋泡茶饲喂正常小鼠模型、高血糖小鼠模型14d后,给予葡萄糖2.5g/kg·bw灌胃,于0、0.5h和2.0h时相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和耐糖量(GT)。结果表明,在由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动物糖耐量试验中,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0.5h和2h时相血糖含量和0.5~0h时相血糖差值,且不影响正常对照组的血糖、糖耐量、糖耐量差值,表明茶桑混合袋泡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8  
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分离提取和精制纯化的方法对其含量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理化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以丙酮为溶剂沉淀分离得到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作用最佳,而且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茶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白鼠的血糖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茶多糖在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浓度的同时,使肝糖原大量增加,表明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对比白茶多糖(White tea polysaccharide,WTP)、绿茶多糖(Green tea polysaccharide,GTP)和红茶多糖(Black tea polysaccharide,BTP)的成分、降血糖效果及机理。分别选取寿眉、龙井、白琳工夫作为白茶、绿茶和红茶的代表,测定分析茶多糖提取物的成分和分子量。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所选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的绝对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8 180、19 470、8 745 Da。所选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干预组小鼠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53.2%、52.8%及61.6%。茶多糖均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汤丹  赖建红  魏行  冷明珠 《茶叶》2014,40(4):227-229
本文通过对安吉白茶茶园土壤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土壤肥力现状调查提出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白茶多糖的提取与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经热水浸提、浓缩、醇沉、透析等工序制得一种白茶多糖,这种多糖采用saveg法处理前后的IR谱图和单糖组成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白茶多糖是一种由8个单糖组成的寡糖,分子量为1453~1468,其结构中含有1个鼠李糖基、2个阿拉伯糖基、1个未知单糖A基、1个葡萄糖基和3个半乳糖基,单糖通过苷键结合。白茶多糖结构中不含氨基酸或其他酸性基团。  相似文献   

13.
以糖苷酶溶液为工具酶,研究酶法修饰茶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多糖TPS与改性后的茶多糖ETPS在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的实验中,结果均呈阳性,说明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酶法修饰改性能显著提高绿茶多糖的免疫活性。在同等剂量下,ETPS与TPS相比能提高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能显著提高DTH试验耳肿程度、血清HC50、NK细胞活性。绿茶多糖通过酶法修饰免疫活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EGCG对小鼠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贤波  成浩  赵芸  黄海涛 《茶叶科学》2011,31(6):532-536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抗凝血指标进行测定。实验表明,含EGCG 0.25、0.5、1.0g/(kg·d)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极显著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B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没有影响。含0.5、1.0g/(kg·d)EGC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CT)。由试验结果推测EGCG能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延长凝血时间,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茶寿眉预防小鼠肥胖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1、3、7年寿眉(白茶)制备白茶提取物(White tea extracts,WTEs)。在对雄性C57BL/6J小鼠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WTEs干预,诱导建立预肥胖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增量、摄食量、脂肪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统计脂肪湿重,测定血脂及血转氨酶水平。q PCR测定小鼠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综合评价WTEs预防小鼠肥胖功效及其安全性,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显示,WTEs在无肝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条件下,能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的过度积累,还能下调SREBP-1c、FAS和ACC1的转录水平,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过度积累,有效预防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高剂量下,WTEs预防肥胖功效随白茶年份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张慧  肖蓉  侯艳  穆颖超  李栋 《茶叶科学》2012,32(5):465-470
以云南3个不同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为样本,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3项指标评价普洱茶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结果表明,在常压耐缺氧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普洱熟茶中剂量组(1.5g/kg)可明显延长小鼠在密闭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P<0.05),且延长率达到12.45%;在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存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中,各实验组张口喘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所用该批次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对小鼠不具有耐缺氧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肥替代模式对安吉白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月  赖建红  孙万春  曹芸 《茶叶》2021,47(1):35-3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种植、秸秆覆盖和种草覆盖三种有机替代模式对安吉白茶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种植鼠茅草模式均能提高安吉白茶产量和品质,产量分别提高4.22%和5.82%,酚氨比分别下降0.12和0.04,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79 g/kg和12.94 g/kg.种植鼠茅草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白牡丹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得知"发花"能够赋予白茶新的风味,对寿眉风味品质的提升尤为显著。"发花"对白茶风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香气由鲜爽青涩转向陈香且青涩味消退,具有典型的菌花香。这表现在赋香物质中清鲜味的组分含量减少,而木香和陈香的组分含量提高。滋味从青涩、粗老向陈醇转变。这是由于白牡丹和寿眉在"发花"后呈涩味和收敛性的酯型儿茶素分别降低了2.3和0.69个百分点。茶黄素分别降低了33%和43%。白牡丹"发花"后滋味微苦可能是由于其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发花"后白牡丹中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36.10%上升到39.84%,寿眉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从42.16%上升到62.61%,因此"发花"可能存在提高中低档白茶营养价值的潜能。总体来说,寿眉在"发花"后的风味提升要大于白牡丹,这对提高中低档白茶的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综合开发利用白茶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堆青时间的白茶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探究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生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青时间的增加,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先减弱后增强,甜度先升高后下降,醇度逐步提升,白茶青气消退、甜花香凸显。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滋味差异的主要原因。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α-萜品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正辛醛等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形成香气差异的关键。不同堆青时间处理下,堆青12 d茶样的风味品质最佳,既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含量的增加,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茶汤中的苦涩味指数,同时提高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癸醛、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促进白茶中甜香和花香的形成。本研究可为白茶堆青工艺优化及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