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稻新组合Ⅱ优4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叶大文(福建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E优46是用不育系11一32A与恢复系密阳46配组而成的釉型杂交稻新组合,寿宁县1991年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广,高产稳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2年全...  相似文献   

2.
特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在福建永泰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性强、米质较好等优点。介绍了该品种作中稻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陈开缄 《福建稻麦科技》2006,24(2):36-36,45
Ⅱ优131是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泉恢131配组选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汕优63种植区作中稻及晚稻种植.尤溪县2004年引进在管前镇村尾村作早中稻示范种植,2005年引进在梅仙镇玉石村作再生稻示范和单季稻区推广.现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作中稻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汕优047是四川省农科院用珍汕97A×成恢047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993年寿宁县从四川省大邑县种子公司引进,1994年全县种植面积400hm2,1995年全县种植面积1000hm2该组合通过3年来的试种、示范和推广表明,是个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性较好、高产稳产的新组合,可在寿宁县中低山区作单季中稻大面积推广。一、产量1993年参加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在9个参试组合中产量居首位,平均93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g975kg/hm2,增产11.6%,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和1995年再次参加本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150…  相似文献   

5.
中优9801是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选育的优质、丰产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根据其特征特性和在生产上的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提出了作一季中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浙优8号在福建寿宁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浙优8号于2011—2013年在福建省东北山区的寿宁县进行示范种植,表现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长粒多、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适宜在闽东北山区作一季中晚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在福建省寿宁县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桂育8号的应用价值,在广西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试验,为扩大其种植区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桂育8号生态适应性好,在桂北稻作区作双季晚稻、中稻种植以及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平均生育期与产量分别为123d和7.32t/hm^2、121d和7.70t/hm^2、131d和7.53t/hm^2,产量较高,作中稻生育期适中,但作双季晚稻生育期稍微偏长;结实率与实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田间农艺性状及综合抗性较好,未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发生;米质优。因此,桂育8号适宜在广西桂北稻作区作中稻和一季稻种植、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栽培的杂交中稻优良品种,引进6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含对照)在建阳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建阳区作为中稻主导品种大力推广;甬优9号综合表现较优,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广两优676综合表现较优,但植株偏高,在栽培上应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较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深两优5814、中浙优10号产量比对照Ⅱ优3301减产不显著,其他性状表现较优,可以在建阳区作中稻适当种植。  相似文献   

9.
和两优1号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和620S×丙4114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建阳作中稻示范种植3 a来,表现出分蘖力强、株型紧凑、繁茂性好、成穗率高等特点,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优势,适宜在建阳中稻区种植。总结了和两优1号在建阳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嘉优99是以优质三系不育系嘉浙A为母本与恢复系嘉恢99组配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耐肥抗倒等特征特性。总结其在建瓯作中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