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水分胁迫影响免耕抛秧水稻产量的生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免耕抛秧水稻剑叶光合效率下降、叶片早衰,植株干物质量与叶面积降低,茎鞘贮藏物质少且向 粒中的转化能力弱,使水稻重穗型变小、结实率下降,严重影响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5%左右,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93%左右。在种稻比较效益低、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成本、提高效益。是水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我省从1998年开 相似文献
3.
<正> 兔耕抛秧栽培技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了梨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手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分别比翻耕抛秧和传统手栽秧增产3%~5%、10%以上,增收80~100元(省梨耙成本、增产)、 相似文献
4.
5.
6.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秧是一项新的耕作技术,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2007年晚季引进该项技术获得成功,2008年扩大种植面积21 hm2,每666. 7m2平均产量498. 1kg,比耕耙抛秧的略增3. 2%.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节本低耗、减轻劳动强度、高产稳产和增加农民种稻收益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8.
9.
10.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犁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劳动效率大为提高,从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12.
以水稻中早39为材料,采用免耕半固态直播(破胸稻种与稀泥以一定比例混合,播种在免耕的稻田里,NS),以传统直播为对照(CK),通过测定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蘖动态变化、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等,研究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叶期和分蘖期,2个处理的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孕穗期和齐穗期NS处理的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7.84、14.45 g,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NS处理的单株分蘖数为2.67,CK处理的单株分蘖数为2.56,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抽穗期,NS处理植株的倒二叶SPAD值达到最大,为46.90,与CK比较,差异极显著;9月9日,NS处理植株的剑叶SPAD值、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出现最大值,SPAD值为45.96,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为6.38、2.24 mg/L;NS和CK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31、6.94 t/hm2,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开展免耕抛秧稻施用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用幼穗分化肥能有效防止免耕抛秧稻后期因缺肥所出现的早衰现象,从而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成穗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每穗总粒数增加5~20粒,成穗率提高2%~9%,产量增幅达4%~18%;但对免耕抛秧稻的有效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免耕对移栽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南优205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免耕移栽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移栽水稻成穗率较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老化指数和根系氧化力较高,抗衰老能力较强.免耕移栽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比翻耕移栽水稻高,免耕移栽水稻的实收产量为11167.9 kg·hm-2,亦比翻耕高1.6%,但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形态的影响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关系。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W100、W85、W70,分别为水稻全生育期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的95%~100%、80%~85%、65%~70%。结果表明:W70处理土壤水分严重抑制了免耕水稻拔节期根系的生长,根干质量显著下降;土壤水分对抽穗期根系直径影响较大,对总根长、体积和根干质量影响不大;W70处理成熟期根系出现早衰,根长、根直径、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干质量均显著下降。土壤水分主要影响直径0.0~1.5mm根的生长,特别是直径0.0~1.0mm的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和成熟期W70处理根冠比均低于W100和W85,在抽穗期W70处理根冠比高于W85处理。免耕水稻根干质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重度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拔节期根系生长,引发成熟期根系早衰,进而使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减少,产量下降。轻度水分胁迫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根系调控最核心的区域是根直径0.5~1.0mm区间。 相似文献
17.
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免耕强化栽培晚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K肥同等施用条件下,探讨了几种N肥运筹方式对免耕强化栽培晚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强化栽培晚稻在每公顷施N量为135、165、225kg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施N水平(225kg/hm2)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50∶20∶20∶10的施N比率产量最高;在中、低施N水平(165kg/hm2、135kg/hm2)下,以50∶10∶30∶10的施N比率产量较高,但以中施N水平(165kg/hm2)和50∶10∶30∶10的施N比率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水稻坐蔸即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栽秧后15d左右发病。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坐蔸”主要分为浮秧型、中毒型、冷害型和缺素型等4大类型,通过调查,昭平县水稻“坐蔸”的主要类型是缺素型,占坐蔸面积的75%以上,主要是由于浮秧和施肥不科学等原因引发的。在实际生产中,通过采用科学的抛栽技术,提高抛栽质量,减少浮秧;科学配方施肥,防止缺素;科学使用有机肥、除草剂和多效唑,防止中毒;科学灌溉,促进立苗;开沟排渍,消除毒害等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