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2个四倍体亲本杂交产生的三倍体(2n=3x=21)属间杂种F1的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及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构型、花粉育性、结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RTC染色体数目均为42条,即为六倍体(2n=6x=42);其PMCM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4Ⅰ 20.96Ⅱ、0.03Ⅰ 20.98Ⅱ和0.03Ⅰ 20.97Ⅱ,配对行为规则;它们的花粉可育率分别为84.97%、94.08%和90.21%,自然结实率分别为77.51%、83.87%和80.13%。证明该属间杂种F1染色体已加倍,且染色体加倍植株的育性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4代株系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研究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种间杂交F4代11个株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或不同生育阶段,供试材料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差异,其表型差异是11个株系间及其与亲本间在蛋白质分子水平识别的重要遗传标记;选择抽穗期、分蘖期取样分析的同工酶酶谱特征,更能体现材料间酶谱表型的遗传差异性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遗传距离(GD)值0.40为基准,将13个材料聚类成6类:第1类株系6、7、9、8和10,第2类株系4和5,第3类株系1、3和2,第4类株系11,第5类父本航道冰草,第6类母本蒙古冰草;该研究结果对冰草杂交后代新品系的归类选育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粱雄性不育系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育性、细胞遗传学特性及同工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3种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生育期约140d,平均单株分蘖数5.3个,每组合分离出4类穗型,中间类型可作为后代优良单株选择的重要形态学依据;F2代花粉可育率在75.26%~86.05%之间,花粉不存在严重不育问题;F2代PMCMI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11,与亲本相比,F2棒状二价体频率较高,约为50%,原亲本间的遗传组成存在着差异;F2代抽穗期4类穗型POD同工酶的酶带数、位点(Rf)及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体现了基因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可作后代优良单株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粱雄性不育系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 F2代的生长、育性、细胞遗传学特性及同工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3种杂交组合 F2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生育期约140d,平均单株分蘖数5.3个,每组合分离出4类穗型,中间类型可作为后代优良单株选择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F2代花粉可育率在75.26%~86.05%之间,花粉不存在严重不育问题; F2代PMCM I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II,与亲本相比, F2棒状二价体频率较高,约为50%,原亲本间的遗传组成存在着差异; F2代抽穗期4类穗型POD同工酶的酶带数、位点(Rf)及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体现了基因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可作后代优良单株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染色体加倍植株F2代间及其与亲本和杂种F1代间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51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492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5.3%。6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4094~0.6721,平均为0.5391,亲本航道冰草与蒙古冰草间、航道冰草与正反交杂种染色体加倍植株F2间的遗传距离较大,正反交F1间的遗传距离次之,正反交杂种染色体加倍植株F2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小。以GD值0.51为基准,6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第二类为正交杂种F1、正反交杂种加倍植株F2,第三类为航道冰草。  相似文献   

6.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_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DNA多态性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对适宜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43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6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1%;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6594~0.8182,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遗传距离较远;以遗传距离0.72为基准可划分为3类,即亲本蒙古冰草与正反交杂种F1为一类、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加倍植株为一类、亲本航道冰草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在蛋白质水平相互识别的重要依据;在对不同植物材料鉴定时,从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要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各材料间酶谱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马艳红  于卓  赵晓杰  刘杰 《草地学报》2004,12(2):98-102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杂种F_1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种间杂种F1代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粒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平均株高(365~395cm)均明显超过双亲;生育期131~138d,为中晚熟型;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穗子较大,每穗小穗数及其密度均超过其父本;F1单株平均分蘖数6.27~6.50个,继承了父本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的特性;开花期主茎的糖锤度值为6.26%~6.53%,继承了母本散穗高粱含糖量较高的特性。F1代花粉可育率均在98%以上,自然结实率变幅73.66%~75.89%,不存在育性问题;杂种F1代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规则,但环状二价体频率(4.275~4.965)明显低于其亲本(7.134~8.014)。  相似文献   

10.
散穗高粱与苏丹草杂种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散穗高粱(Sorghum bicolor(L.)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种间杂种F1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程度,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散穂高粱与4种苏丹草(S. sudanense(Piper) Stapf)杂种F1及其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41条带,其DNA片段长度为200~2000 bp,多态性条带41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2.2%;9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818~0.7838,平均为0.6892;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GD值较大,而与白壳苏丹草GD值较小;以GD值0.44为基准,9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第二类为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F1,第三类为红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雄性不育系高粱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继承了苏丹草分蘖能力强和高粱11A抗倒伏的优良特性,生育期126~130 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F1代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3%以上,结实性好,自然结实率62.34%~68.75%,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明显;F1代PMCM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较规则,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3个父本苏丹草和母本高粱11A,原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植株生长、产量性状、光合性能等指标,得出3个杂交组合F1代的育种潜力依次为:高粱11A×棕壳苏丹草F1≥高粱11A×黑壳苏丹草F1>高粱11A×白壳苏丹草F1。  相似文献   

12.
冰草的远缘杂交及杂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云锦凤  李瑞芬 《草地学报》1997,5(4):221-227
蒙古冰草隶属于冰草属的二倍体种,原产于内蒙古。航道冰草是从北美引进的栽培品种隶属于扁穗冰草种,亦为二倍体种,为了将蒙古冰草的优良抗性基因和航道冰草的优良品质基因相结合,进行二倍体种间的远缘杂交。杂种F1全部为二倍体,其形态学特征介于双亲之间。杂种F1 PMC MⅠ的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09Ⅰ,4.86Ⅱ,0.48Ⅲ,0.24Ⅳ及0.29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究冰草属(Agropyron)植物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选育出优良冰草(A.cristatum)种质资源为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远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蒙古冰草(A.mongolicum)(母本)和二倍体冰草(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116个单株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6个单株在所有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变异(11.2%~40.13%),小穗粒数、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30.56%、40.13%;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其重要性状之一千粒重影响最大的是每小穗小花数(r=0.168,P0.05),直接通径系数为0.364,其余性状依次为穗长(r=0.235,P0.05)、小穗粒数(r=0.126);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6.50处将群体材料分成三大类群,其中第1类和第3类冰草材料都具有高秆、多枝叶的特点,可用于选育优质牧草,第1类冰草材料具有多小花多穗粒等优良性状,可成为饲草和小麦遗传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桑树引302×伦109的孕性及其F_1可育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坚  马国平 《蚕业科学》1998,24(2):120-121
从育种手段来看,三倍性个体一般来自于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有性(人工)杂交。然而,近年来,笔者对培育三倍体桑进行了新的尝试,即用三倍体桑引302品种(Zn—3X—42)作母本、正常伦109品种(Zn—28)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了具三倍性的单株(Zn—3X—42)。为三倍体桑的育种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杂交F]形态性状和可孕、可育性等间题作了调查。1材料与方法1·1杂交亲本母本:引3021992年由日本引进;父本:伦1091992年由广东引进。树龄为4年(1993年春定植)。1.2方法采用常规的人工杂交技术。1·3调查内容1.3.1杂交孕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3种分离液制备了乌拉尔图小麦细胞核悬浮液,其中Otto缓冲液制备效果最好。选用该分离液制备了9个居群蒙古冰草的单细胞悬浮液,在显微镜下统计细胞数,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染色体倍性,用二倍体乌拉尔图小麦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与传统的染色体制片法的结果一致,均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2个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hybrid)染色体诱变株系SRSCD-01和SBSCD-02的细胞遗传学特征、育性表现及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以二倍体散穗高粱(Sorghum vulgare)×红壳苏丹草、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1为对照,对其花粉可育率、结实率、染色体配对构型及SSR指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变异株系SRSCD-01和SBSCD-02的PMCMⅠ染色体数目均为40,为四倍体(2n=4x=40),配对构型分别为19.93Ⅱ+0.04Ⅰ和19.93Ⅱ+10.06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其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2.18%和91.85%,结实率分别为72.16%和73.43%,与其二倍体杂种F1相近。试验筛选出条带清晰稳定的3对SSR引物STWAX-2,S184和ZCT339,对4个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44个SSR位点,多态性位点39个,多态性百分率高达88.64%。每对引物扩增的SSR指纹图均可以清晰地将4个供试材料区别开来,这为高丹草四倍体株系鉴定及下一步新品种育成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禾本科早熟禾族(Poeae)匍匐翦股颖(帕特putter)和多年生黑麦草(首相premier、焦点focus)3种草坪草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材料的染色体均以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主,都具有随体。匍匐翦股颖帕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0条,核型公式是2n=30=22m(2SAT)+2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55.2%,分类标准属于“2C”型;多年生黑麦草2个品种草坪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4条,其中首相核型公式是2n=14=12m(2SAT)+2st,核型不对称系数58.0%,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C”型;焦点核型公式是2n=14=6m(2SAT)+8sm,核型不对称系数63.05%,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种间杂种 F1 的生长、形态、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结果表明 ,杂种 F1 生长势明显超过双亲 ,平均株高 14 9.31cm,穗型呈双亲中间型 ,株型偏向母本 ,生育期偏向父本 ,花粉可育率 1.71% ,自然结实率0。杂种 F1 为五倍体 (2 n=5 x=35 ) ,其 PMCM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 19.0 14 +7.4 5 +0 .2 8 +0 .0 2 ,后期 有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等不规则现象  相似文献   

19.
羊草与灰色赖草杂交后代遗传学特性及育性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形态学、细胞学及分子标记3个不同层次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灰色赖草(Leymus cinereus)及其杂种F1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特性、杂种不育的细胞学基础以及育性恢复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与披碱草(E.dahuricus Turcz.)、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Franch.)Honda)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及后代选育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3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247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2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3.5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4276~0.7486之间,以GD值0.65为基准,5个材料聚为2类,第1类为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第2类为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