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林业》2009,(8):38-38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千金要方》中亦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2009,(6):39-39
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凡是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脏;偏热偏寒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同时,中医又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需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相似文献   

3.
春季养生     
《内蒙古林业》2008,(4):39-39
春三月起于立春,经雨水、惊蛰、春分、谷雨、清明,止于立夏前一日。《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即春季为推陈出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人在春季也应顺应自然,推陈出新,可早起晨练,活动肢体,调养肝脏。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林业》2008,(6):39-39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道教对养生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节的含义有三:(一)节制之意。就是要节制食欲。嵇康《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权贵人家整天吃着大鱼大肉却没有食欲,这是因为美味佳肴吃得太多。肠胃饱满,使人感到腹中闷胀,体内的“真气”就不能畅通地运行,日积月累,就会滋生百病。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说:“饮食不节.杀人顷刻。:”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饮食》中解释“饮食有节”说:“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就是要少食多餐。  相似文献   

5.
花食漫谈     
花食漫谈倪维新随着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花,不仅被用来观赏和美化生活,还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的饮食和医疗保健。伟大的中药学宝库中,以花为药,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品种极多。“桑菊饮”是防治感冒的常用方剂;金银花清心明目;川藏红花舒通瘀血;玉兰、辛夷花不...  相似文献   

6.
一曲 《内蒙古林业》2008,(10):55-55
所谓通经络,就是指使人体的经脉之气畅通无阻.若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如《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的“不可不通”,即再三强调人体之经脉必须畅通,原因是经脉“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相似文献   

7.
民谚云:“活到九十九,餐餐少一口。”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有储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毛皮、皮肤、指甲的改变,必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衰减所致。要想达到自然、持久的养颜长生,应依靠机体自身,而机体功能、能量的平衡,有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胃健运,脾胃正常运转则依靠饮食有节、有度。把握好饮食的节与度,是养生驻颜的关键。  日本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少食不但可以减缓衰老,延长寿命,增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还可以增强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若机体经常处…  相似文献   

8.
<正>立春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唐刘长卿立春天气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斗指艮,这年春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就来到了。公元2023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10时42分。明代作品《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相似文献   

9.
东坡与竹     
素有“三分水,三分竹”而又有“岛居”之称的四川省眉山县三苏祠,乃我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之故居。全祠占地面积5.6万多平方米,其间楼堂亭榭与山水相依,古木修竹掩曲径通幽。漫步祠内,但见修竹耸翠,万竿尽发,摇影婆娑。其竹径、竹廊随峰回路转,正是“书窗正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陆游《木假山诗》)。 竹,乃川西坝子盛物,世人喜之用之。东坡先生喜竹尤甚,一生与竹结下不解之缘。曾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竹赋予他清高廉洁之品德,潇洒豪迈之气质,博古通今之才华。“而况我友似君者…  相似文献   

10.
飞禽大多可做点缀餐桌上的美味,独乌鸦例外。中国人历来视乌鸦为不祥之物,它如一个黑色的幽灵,“哇哇”怪叫,出现又总是那样不合时宜,令人生厌。加之乌鸦确有善于成群结队啄食腐烂之物的习性,所以,人们是不屑食用这种“不洁”的鸟肉的。唐代食疗家孟冼的《食经》中说:“乌鸦肉涩,臭不可食”。同代药学家陈藏器也认为:“乌鸦肉及卵,膻臭”,食之“令人昏忘”。说明乌鸦肉自古就是无法登大雅之堂,步入美食之林的。有趣的是,美国人也有鄙薄乌鸦之说,但他们不是由于吝啬,而是表示认输。40年代美国上演过一出有名的喜剧,剧名就…  相似文献   

11.
这是竹子的品格。我国人民历来有爱竹的习惯,我省人民尤其如此,从古及今,人们都把竹子作为圣洁高雅,刚强正直的象征。人们赞美竹,虽然她无牡丹之富丽,无桃李之娇艳,然而她以虚心有节,宁折不曲,四季常青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人们把竹和松、梅一起誉为“岁寒三友”。“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昔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有方志敏“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清代郑板桥更是画竹,吟竹,大赞竹子的气质和秉性。  相似文献   

12.
木客最早被解释为“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  相似文献   

13.
正食之有道,能养身防病;食之无道,会伤身致病。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膳,讲究"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配食即对饭食进行调配使其更趋科学合理,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饮食调配要按规矩、循准绳、无偏过。配膳时,应注意细粗粮的搭配,荤素食的搭配,寒热性的搭配等等。节食从维护健康的角度看,应控制饮食摄入量。对于节食,古人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如"食无求饱"、"不欲过饥,饥则败气"、"食戒过多,  相似文献   

14.
药食同源话食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物质基础;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需,两者同属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们用“药食同源”四个字来揭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传统中医学认为食即是药,或者说相当于药。两者同源、同用、同效。食物的性能与药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气”、“味”  相似文献   

15.
孔子: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庄子: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管仲:忧郁生疾,疾困乃死。华佗: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动也。陶弘景: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饮,莫大醉,莫大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孙思邈: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葛洪: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白居易: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汤静逸:美食多伤胃,名利更损人。清廉世所重,无欲身绝尘。书画怡心性,吟咏凝百…  相似文献   

16.
花卉──盘中佳肴赵兴华鲜花入菜,史称“花馔”,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诗经·风》中有“采蘩初初”这句,“蘩”就是野菊。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辞句。2000多年前国人即有食花的爱好。可见我国人民食花源远流长。到唐宋时,民...  相似文献   

17.
宋人赞莲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花之君子”。莲藕之功,决不仅限于“远观”,她一身是宝,有益于人多矣。花,可观、可嗅,亦可餐;实为道家“仙药”,可作甜食汤羹,莲心可作饮料;根,更是人之口腹妙物,可煎可炸,可蒸可煮,可作菜肴,可作点心,还可磨浆作粉,保健养生;其叶,可烹粥,可泡鸡,还可入药;其节味虽苦涩,亦为止衄良物。  相似文献   

18.
路上 《湖南林业》2007,(4):30-30
“以百花为馔”是人类生活意趣与养生哲理的凝练,是中华“食”文化中魅力闪耀的人文精髓。从屈原“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到武则天撷百花为糕分赐群臣;从宋代林洪的《山家清洪》、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到清代顾仲的《餐芳谱》,悠悠岁月,  相似文献   

19.
城乡园林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又不单纯的只有生态、社会效益,而更为重要是有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是木材,但除了木材以外,还有很多用途,中药材就是其中的一种。李时珍说:“木买日果,草实回,熟则可食,干则可脯、丰俭以济时,疾苦以各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所以他还提出“山林宜年物,川泽宜青物,丘陵宜核物,甸师掌野果破场人树果革珍异之物。因此在城乡园林树木栽培、经营上只要稍加留意,不难采集很多药用材料,发挥优势,一举数得,既可为社会作了贡献,又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传统的中医用药,…  相似文献   

20.
酒令趣谈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宴席上一种劝酒的方式,又是调节思想感情,促进人际交流,活跃酒宴气氛的一种游戏活动。通过酒令,既可增进酒兴,节制滥饮,还可启迪思维,寓教于乐,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酒令的产生当然在酒的发明以后,不过很难考证确切年代。但最古老的酒令故事却大多数人耳熟能详,那就是古成语“画蛇添足”。成书于西汉末刘向所编《战国策·齐策二》载:“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