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9条分布均匀、相对较窄的不同疏透度(透光疏透度,下同)(0.13~0.33)的树木林带和不同疏透度(0.00~0.80)风障组合的野外风速观测,确定了树木林带和风障的最适疏透度分别为0.25和0.13。基于林带结构(疏透度)与风速降低的关系,确定了林带主带间距离的主要参数,即,林带结构系数(δ)和以主害风为代表的小气候参数(Lrp)。另外,通过对林带树木的野外调查,应用树木解析技术确定林带成林高(H0)。因此,树木林带的主带间距可以通过林带结构系数、希望降低风速的比例和树木生长模型来确定。本文以杨树林带为例,具体确定了杨树林带的主带间距。该研究结果不仅适于树木林带的设计,同时适于其它生物材料或人工风障的设计。图4表5参40。  相似文献   

2.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单林带、林网、林农间作、片林等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益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疏透度、林带间距、树高与林带宽度的比值、单位面积树冠体积分别是影响各类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单林带最佳结构时的疏透度为0.3,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3.8倍。  相似文献   

3.
林带阻力与透风系数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廷曜  金昌杰 《林业科学》1992,28(6):486-492
利用多年的疏透度、透风系数的野外观测和风洞试验资料,给出了立体结构林带和平面结构模型林带疏透度和透风系数的关系式分别为α=β~(0.4)及α=β~(0.95)。利用台式天平测定了7种风洞模型林带的阻力,以透风系数表示林带结构,阻力为C_α=16.3(1-α)~(0.55),以疏透度表示林带结构,阻力系数为C_β=14.0。  相似文献   

4.
<正> 防护林带的透风系数是影响防护效益的最重要的因子。由于防护林带孔隙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因此,确定透风系数就显得特别困难。曾有人用光电池来测定透过林带的太阳光,以此来估测其透风系数。也有通过在林带照片上画方格,数出有光斑的格子数,然后被总格子数除,得到一个用百分数表示的林带疏透度。在研究堆行林带的株距与林带透风系数的关系时,作者曾借助于一种与个人计算机配套的能把图片数字化的仪器,快速而精确地估测了林带透风系数。  相似文献   

5.
译者说明:疏透度和透风系数都是判定林带防风作用优劣的重要指标。六十年代初开始广泛采用林带疏透度这一指标,而在此之前,多用透风系数作指标,但对二者的关系尚无更多研究。此文侧重谈了窄林带的疏透度和透风系数的关系,现节译如下,供参考。原文标题为“乌克兰黑钙土草原各种结构窄林带的护田效益”(1977.3),译文标题为译者所加。大家都知道,农田防护林带的效益首先取决于林带的结构。本文详细研究了护田效益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小黑杨、樟子松的高、径、侧枝生长规律的分析,确定了林带造林密度和林带疏透度变化规律。编制了疏透度表,为农田防护林科学设计、营造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的相互关系,其表达式为:W=V’/D=1/4dC=dS’/4D=-πdlnβ/4D=-0.1πdlnα/D该式是对几个主要结构参数之间具有同质性的证明,说明不同结构参数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换算的,为林带防风效应评价运算提供了方便。导出一组适合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评价的运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树种的农田防护林疏透度的季相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南县音河乡农田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有(盛)叶期与无(枯)叶期的疏透度观测,得出落叶的杨树林带,落叶松林带有,地叶期的疏透度变化较大,变化率大于100%,。常绿的樟子松林带盛,枯叶期的疏透度变化较小,变化率不到15%,研究结果表明了“以松改杨”的农田林网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林带的结构是影响林带防护作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用疏透度和透风系数两种指标来划分。以透风系数划分林带结构的方法更常见,更精确可靠。采用的分类标准,以保德洛夫的分类方法为最多。按保德洛夫的标准,不同林带结构透风系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防风阻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几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农田防护林带进行风速观测表明,其防风效益与林带高度、结构、疏透度等因子有关,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佳,疏透型次之,通风型防风效果最差;在林带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林带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林带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防护林可降低地表输沙量,且林后输沙量下降比例大于林前。  相似文献   

11.
影响防风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调查现有防风林带的距离防风效果,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冠层疏通度、冠下疏通度、林带宽度、栽植密度、林带与风向夹角、林带高和平均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与距离带缘5倍树高处的风速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防风林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主导因子为冠下疏透度、林带与风向的夹角和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西部10种典型水田防护林配置的林带结构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林带的疏透度差异性并确定了各因子与有叶期疏透度(β有叶期)和无叶期疏透度(β无叶期)的相关性,建立了疏透度与主要林带主要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林带分为3类:Ⅰ(1、5、7、10)、Ⅱ(2、9)、Ⅲ(3、4、6、8),其β有叶期和β无叶期值范围分别在0.2 ~0.28和0.5 ~0.6、0.4~0.5和0.8 ~0.85、0.3 ~0.4和0.6~0.8之间;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株行距和行数等因子与β有叶期和β无叶期存在相关性;并且其相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2.8~27.7 cm、15.6~17.9 m、4.5 m×3.5 m~5.4m×4.2m、6.6 ~7.1 m、1.8~4.3 m和3~4行.  相似文献   

13.
防护林林带结构,尤其是疏透度,对于调整和改善林网内的小气候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点式自记测风仪(GB228),对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开展了林带结构因子对林带内温湿度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林带结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分别降低和提高了背风面的温度,有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有叶期)与树高和冠幅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无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无叶期)与树高、胸径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水田防护林提高了林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且有叶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幅要大于相应的无叶期;不同观测距离处的水稻产量不同,但影响趋势一致,其产量的最大值在观测点7处,且林带3、4、6、8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880 g/m2、899 g/m2、916 g/m2和923 g/m2;当有叶期疏透度(β有叶期)和无叶期疏透度(β无叶期)分别在0.31~0.39和0.63~0.75时,林带对其背风面的温湿度调节作用明显,对应的水稻产量较高。适宜林带间距是300 m。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了湖南省双牌县山脊防火林带,其林冠层透风系数为0.417 7~0.527 3,接近林带透风系数的最佳值0.45~0.50.林带冠层中,中间林道的相对风速最低.林带中设计林道,有利于提高林带的防火效益.模拟得出了山脊防火林带透风系数和疏透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林带连续性经济效益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经营问题的深入系统的探讨,以阐明农田防护林考虑时空动态特征的连续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建立主要决定因素包括林带结构一疏透度变化规律,林带结构对防护效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崇明岛沿岸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崇明岛2005年1:50000航片进行解译,将GIS的空间分析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并对防护林带群落结构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计算完备度、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疏透度值3项指标,从不同层次上对岛区沿岸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崇明岛沿岸基干防护林带完备度仅为21%,空间格局分异明显,西岸、南岸林带完备度高于北岸与东岸.景观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已有林带分布不连续,多呈片段状分布,其中西岸、东岸的连续性高于南岸与北岸.群落结构与功能调查发现,受树种及群落配置的影响,很少样地林带疏透度值达到最适,目前林带防风效果并不理想.文中最后从数量、结构以及空间分布3方面对岛区未来沿岸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并从研究方法与内容两方面提出了未来岛区沿岸防护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防火林带迎风面风速分布规律的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风洞模拟方法,对通风结构、疏透结构和紧密结构3种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风速进行测定,绘制了3种结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等值线图;根据风速的分布特征,采用多模型选优的方法,确定了山脊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紧密结构与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阻风性能比较好,最小相对风速达到70%以下,而通风结构的阻风性能最小,迎风面的最小相对风速在80%左右。如考虑其综合防火效能则以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阻火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论林带防风效应结构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防护林带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林带新的结构参数——地上生物体积密度,阐明了该参数在林带削弱风速中的物理意义,分析了它与过去常用林带参数(透风系数,疏透度)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它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望江县为例,探讨皖中沿江地区农田林网的合理模式,认为农田林网的主带距为450-600m,副带距500-900m,80%以上网格面积在20-53.5hm^2之间。林带疏透度0.3,江堤防护林应乔灌草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农田防护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田防护林建设占用土地,与滨海平原区人多地少相矛盾。为达到占用最少土地而较快地获得最佳防护效果的目的,通过对木麻黄生长情况的对比分析和对林带降风效应的试验研究,提出营建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和林带宽度、走向、带间距、疏透度等设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