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对变动低温忍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彬  胡振大 《种子》1995,(1):5-8
1992年和1993年系统观察了3个不同类型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同时结合人工遮光试验,对光(温)敏核不育系在盛夏“高温──低温──高温”条件下变动低温的忍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起点温度的变动低温诱导下,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愈低,对低温敏感的幼穗分化时期愈早,育性波动时间愈迟,波动幅度愈小。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和生产制种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平 《种子科技》1997,(1):44-45
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质量的技术措施安徽省庐江县种子公司(231500)刘平“两系”杂交稻制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育期间与常规品种配组,其操作技术与“三系”制种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育系的差异。“两系”法不育系是光(温)敏不育系,其育性除受自...  相似文献   

3.
张赛清  唐平徕  覃明 《种子》2007,26(6):84-86
初步分析了不同的水稻核质互作型不育系(CMS)和光(温)敏核不育系(TGMS)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两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在败育时期、败育方式、花药和散粉特性、卡茎率、开花4天后的柱头活力等方面差别等进行初步研究,对不育系的选育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紫标S—1、S—2的选育鹿占黔,谭协和,孙延璋,肖乾一,陈祖国,陈运华,赵高凤,王梅(黔南州农科所水稻籼粳亚优育种课题组)育成育性稳定的两用核不育系(S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关键。我国自前育成的S系育性受气温影响很大,在气温异常波...  相似文献   

5.
利用目前国内两个较好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N422s与国际水稻所选育的新株型稻、华北育成粳、东北育成粳、南亚Aus稻、南方育成早、中籼稻杂交,考查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新株型稻与偏籼型的培矮64s配组在实粒数、单株穗数和单株粒重方面有些优势,但结实率偏低,如果把结实率的问题解决好,则新株型稻在我国的籼粳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基因和质、核间相应诱导物质(RNA)共同作用,质、核间育性诱导物质的协调与否,能影响基因性状的表达,目前三系中的“不育”系就多为这种类型。“光(温)敏核不育”则还受一对光(温)敏育性基因及相应的光(温)敏核诱导物质(RNA)共同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表现可育,条件不具备时则表现为“不育”。因这两种“不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实质上应是败育。  相似文献   

7.
对珍汕97A(野败质)、7627A(滇一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选株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开花习性良好,农艺性状基本一致,且分别带有野败质和滇一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热研1号A(野)和热研1号A(滇)。通过该两份不育系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非恢复系、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发现籼型广亲和恢复系对其育性恢复度较高,而籼型强恢复系对其仅表  相似文献   

8.
两系培矮64S特性及制种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矮64S系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罗孝和研究员,以湖北农垦38S为母本,以籼爪型品种培矮64作父本,通过杂交,隔代回交,多代系选而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1990年通过杂优中心技术鉴定,1991年通过湖南省省级技术鉴定和“863”课题全国联合鉴定。各  相似文献   

9.
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核糖核酸酶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73年石明松发现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 “两用”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随着不育材料的增多, 人们研究发现: 籼型与粳型不育系基因表达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别。 杨振玉等人的研究认为: 籼型受光、 温配合作用且温度尤为主导因素[1]。 孙宗修等对籼型5460不育系的研究结果认为: 该不育系属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广亲和性的鉴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克农  李成荃 《作物学报》1994,20(5):582-588
选用9个待测广亲和系,并以4个标准测验品种和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亲和性测验种,按NCII交配设计配制99个组合。根据亲本的籼稻分类地位和F1杂种结实率对待测广亲和系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标准测验品种检验表明,培矮64、CPSLO-17、02428具有广亲和性,轮回422、培C311、CY8543具有一定的广亲和性,皖恢9号、早轮  相似文献   

11.
徐艳  盛焕银 《种子科技》2009,27(11):32-3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是用水稻的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统称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与恢复系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生产杂交种子的活动。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最大特性是存在育性转换的现象.导致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籼型)和光照(粳型),气候条件(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两系制种的关键因素。所以,与三系法制种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12.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经测交鉴定,SWR78对WA型、印水(ID)型、HL型、BT型4种细胞质的10个籼、粳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垩白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个不同类型的两用不育系与9个具有广亲和性的父本按NCⅡ设计配成63个F1组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育系中粳型品种垩白米率和垩白大小两个性状的配合力都呈较大的负值,而籼型品种则呈较高的正值,但父本并不如此,各组合两个性状的配合力,籼/粳(或粳/籼)交大都呈较大的负值,籼/爪或粳/瓜交双向同时并存,故开展]亚种间杂交有利于获得垩白品质性状较好的组合。通过比较与综合评价,不育系7001S、5047S、和31111S以及父本培C311、CY8543、轮回422都是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以这些亲本为育种材料较易获得小垩白或是低垩白米率的杂种F1代。  相似文献   

14.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5.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他有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6.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周国彬 《中国种业》2006,(10):11-13
简述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育成的不育系及不育胞质类型多,选育的不育系在优质、异交习性、特异性、抗性等研究上进展大;绝大多数不育系配制的优势组合少、产量水平没有明显的突破,不育胞质效应不明显,不育系在产量、品质与抗性三者的矛盾上未能较好地解决。同时提出了选育籼型三系不育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384A、217A两个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杂种F1、F2及aBC1(不育系×杂种F1)、bBC1(杂种F1×保持系)等群体中植株的育性观察和分析,初步查明384A、217A均属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性是由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384A具有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217A具有两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且384A的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与217A的任何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不存在等位关系。384A的基因型为S(r1r1),217A的基因型为S(r2r2r3r3)。  相似文献   

18.
酒都 A 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和易繁易制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组配的酒都优 586 于 2022 年通过审定(川审稻 20222010)。为促进酒都 A 及所配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研究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江四优992原名G4A/99257,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自选不育系江农早4号A(G4A)与自选恢复系R99257测配而成,2004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4021),是一个兼具早熟、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优势杂交晚籼新组合,2006年荐为江西省农业厅主推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