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冯峰 《蜜蜂杂志》1998,(8):20-20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见危害蜂群和毁害巢脾的有大蜡螟(Galariamelonela.L.)和小蜡螟(Achroriagrisela.F.)二种。蜡螟的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它危害巢脾,破坏蜂巢、穿蛀隧道,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造成“白头蛹”。...  相似文献   

2.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为蜂群的主要敌害之一,但其对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危害程度具有差异。通过总结大蜡螟的生物学特性,概述了大蜡螟对蜜蜂生长发育、群势及繁殖产蜜的影响,并比较其对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危害程度的差别,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不同蜜蜂造成不同危害程度的原因,可为大蜡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小蜡螟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蜡螟Gallerie mellonella、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是中蜂巢箱内经常发生的两种食蜡害虫。大蜡螟在蜂巢中蛀食巢脾。危害骚扰蜂群,轻则使蜂  相似文献   

4.
蜂箱内盖不完整可造成蜡螟危害在搞好箱内环境情况下,蜂箱内盖不完整是促成蜡螟危害的主要原因。蜂箱内盖一旦有缝隙,中蜂将用蜂蜡将其封住,蜡螟往往趁机在有蜡的缝隙内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便比箱底蜡屑里的幼虫更具上脾机会。因此在使用蜂箱内盖时不宜使用有缝内盖,...  相似文献   

5.
正1冤案之一:"危害中蜂的是(有)小蜡螟"许多人把生活在中蜂箱中的2种螟蛾科的幼虫,即大蜡螟、小蜡螟,统称为"巢虫"。虽然是同科昆虫,但它们是2个完全独立的物种(大、小蜡螟是名称,不是指虫体的大、小。当然,大蜡螟的成熟幼虫,是要比小蜡螟的成熟幼虫大得多。它们的关系,就好比黄牛和水牛、意蜂和中蜂)。2种蜡螟不但名称不一致(大蜡螟的拉丁学名是Galleria mellonella Zinne,小蜡螟的拉丁学名是  相似文献   

6.
初学养中蜂的人,对蜡螟的危害是难以应付的,就是有一定经历的人也感到棘手。其实,只要掌握了蜡螟的生物学特性,采取最佳防治手段,蜡螟不但可以控制,而且可以根除。蜡螟多以幼虫(特别是大蜡螟)在巢脾上越冬,也有少量在蜂箱及保温物中越冬。根据这一特性,在早春和渡夏越秋整顿蜂巢时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在南方(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有春桂花或早油菜  相似文献   

7.
巢虫的防治     
黄坚 《蜜蜂杂志》2001,(9):26-26
1 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蜂群的危害巢虫也称绵虫、蛀蜡虫 ,是蜡螟的幼虫 ,属蜡螟科。常见的有大蜡螟、小蜡螟。蜡螟的发育周期因气温高低而不同 ,即气温高发育快 ,反之发育慢。在 30~ 4 0℃条件下为 6 0天左右。但在低温环境里 ,则可延续 3~ 4个月。因此 ,蜡螟在一年中繁殖 2~ 4代不等。蜡螟卵发育所需的时间 ,直接与温度有关。在2 7℃左右时 ,约为 5天 ;10℃左右时约需 5周 ;幼虫发育的时间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异 ,可由 1个月到 5个月。蜡螟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 30~ 35℃ ,也是繁殖蜂群巢内的正常温度。而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蜡螟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8.
蜡螟 (包括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和小蜡螟Achroiagrisella)是危害养蜂业的主要害虫之一。若不有效地防治 ,会给养蜂业带来相当严重的物质和经济损失。除了采用有副作用的化学防治外 ,养蜂者还可以采用无残留、对蜜蜂无害的其它方法来防治蜡螟。赤眼蜂———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方法赤眼蜂 (trichogramma)是一类小型蜂 ,能寄生在大、小蜡螟的卵上。它可识别蜡螟的卵 ,并且将自己产下的卵寄生于蜡螟卵内。赤眼蜂的幼虫取食卵黄 ,化蛹 ,并引起寄主死亡。赤眼蜂曾经成功地用于防治玉米螟。用赤眼…  相似文献   

9.
减少蜡屑,避免巢虫的危害●龚德春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一年四季可在蜂箱里繁殖,气温越高,繁殖越快。巢虫幼龄时在箱底或箱缝中的蜡屑里生活2~3天,才能上脾危害巢脾,将巢房底穿成“隧道”,并吐丝结茧,毁坏巢脾,严重时可将大部分巢脾变成废渣,箱内吐丝作茧,使箱...  相似文献   

10.
蜡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蜡螟、小蜡螟是蜜蜂的敌害。它们可以毁坏库存的巢脾和巢蜜,特别对中蜂会造成“白头蛹”,严重时可造成蜂群飞逃。因此,对蜡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ella L.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作者1979~1980年在研究大蜡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同时,还就其上脾习性、为害症状、为害对蜂群群势及蜜、蜡产量的影响,作了一些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大蜡螟初孵幼虫的上脾习性大蜡螟成虫产卵时喜将卵产于巢箱缝隙处,而不直接产卵在巢脾上。故幼虫要侵入巢脾内取食,就非经“上脾”这个过程不可。大蜡螟幼虫初孵后至第一次蜕皮前(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4,(12):32-33
<正>桂中地区的来宾市素有养蜂传统,目前全市蜂群总数达到2.64万群,其中80%为中华蜜蜂。桂中地区中蜂生产的敌害有多种,比如胡蜂、蚂蚁、蟾蜍、壁虎、蟑螂和巢虫等,其中危害最严重、最顽固、最难防范的当属巢虫,巢虫不仅影响蜂群的繁殖,严重时还会造成蜂群不安弃巢飞逃。因此,饲养中蜂防治巢虫是大问题,需高度重视,防治结合。巢虫又称蜡螟。蜡螟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6,(3):33-37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全球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大蜡螟作为养蜂业害虫,最初的研究重点为对其防治方法的探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另外还具有生长周期短、食料来源丰富、易于繁殖等优点,大蜡螟更多的被用作模式昆虫研究昆虫生理学、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及作为试验昆虫用于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抗菌肽、抗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养蜂业的角度对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养蜂业更好的防治和利用大蜡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中蜂“白头蛹”的防治提出几点办法·余乌九对中蜂“白头蛹”的防治提出几点办法·余乌九“白头蛹”主要是小蜡螟的幼虫危害所致。蜡螟幼虫的生活特性是喜干燥怕潮湿,春繁期,中蜂箱内长期积水,巢虫就不能发展,到了夏秋季节,箱内干燥,蜂群秋衰,脾多蜂少,蜜源缺乏...  相似文献   

15.
蜡螟属鳞翅目,蜡螟科,其幼虫又称巢虫。蜡螟又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的幼虫体长在2厘米以上;而小蜡螟幼虫体长则不超过2厘米。大蜡螟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巢虫的防治     
巢虫 ,又称绵虫、蛀蜡虫 ,是蜡螟的幼虫。广西南部 ,气候温暖无冬 ,蜡螟几乎全年都活动 ,对中蜂的危害很大 ,其中以渡夏期的危害最为严重。1 受巢虫危害的结果有 3种状况(1)巢脾严重损毁 ,不能继续使用 ,蜂蜡亦因此而减产。(2 )遭巢虫危害的蜂蛹未羽化便死亡 ,封盖被蜜蜂咬开  相似文献   

17.
巢虫又叫“绵虫”,是蜡螟幼虫,属螟蛾科。常见的有大蜡螟(Galleroa mellinella L)和小蜡螟(Achrois grisella Fabr)两种。一般出现于3—4月,晚上出来活动,雌雄蛾夜间交尾后,产卵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先在蜡屑中生活,约二、三天后就上脾,若蜂群强大,蜡螟幼虫无法上脾。幼虫老熟后,以蜜蜂巢脾、蜂蜡为主要寄主,  相似文献   

18.
一、危害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中华蜜蜂(Apis cerara F.)的重要敌害之一,1987年8月~1988年7月,我们在粤东(揭西)粤西(高州)和广州地区(清远),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蜂场,定期(每月一次)、随机在蜂场中取6群蜂,各抽脾一张,剥查大蜡螟幼虫,3个蜂场剥查结果表明,蜂群巢脾中大蜡螟幼虫全年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巢虫是蜂群中主要的敌害之一,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危害更为严重。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快,卵和幼虫生活力很强,危害性极大。巢虫一般危害弱蜂群,并在巢房底部吐丝,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造成蜂蛹死亡。受害的蜂群轻者出现秋衰,重者整群蜂外逃。为此,要做好有...  相似文献   

20.
巢虫为蜡螟的幼虫,蜡螟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内产卵.每只雌蛾可产卵2 000~3 000粒,卵产于蜂箱的缝隙里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当蜂群弱小,脾多蜂少时,巢虫便乘机上脾穿洞蛀食蜡质,吐丝作茧,大量繁殖,伤害蜜蜂子脾,严重破坏了蜂群正常生存及繁殖条件.在气温较高时,蜂群中撤出的备用巢脾及一些深色老脾极易遭受巢虫危害,蜡螟窜入空巢脾产卵,巢虫以蜂蜡为饲料加速繁殖,不久便使巢脾失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