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9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5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倒,提出了“大天目”的生态旅游规划思路,对其规划内容进行了论述。其中将社区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对社区居民利益的保障,分社区居民培训、产业规划等方面建立了保障体系,这些内容的实施也正是生态旅游本质属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4.
5.
6.
康平县位于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生态过渡带上,生态环境异常敏感而脆弱。为全面了解康平县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康平县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康平县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康平县人均生态足迹为3.227 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58 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69 3hm2。说明康平县当前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显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和生态形势的严峻性,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康平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为农产品过度消耗,需通过发展生态产业,调节能源结构,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实现康平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2007~2011年凤阳县的生态足迹,得出人均生态盈余由2007年的1.412hm2下降到2011年的1.263hm2,说明了近年来凤阳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根据凤阳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内容,规划末期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60hm2/人,生态承载力为2.013hm2/人,生态盈余为1.053hm2/人,评价区域仍有一定的生态承载力,说明规划区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合理的开发,生态承载力能满足凤阳县矿产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9.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足迹是某地区生产消费的粮食和纤维、维持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用地的总和。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共和县2 0 0 2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1 0 5 6hm2 ,即生态承载力阈值为1 0 5 6hm2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 6 6 2hm2 ,与生态承载力比较,生态赤字0 6 0 6hm2 。共和县荒漠化发展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另一方面荒漠化扩张减小了共和县的生态承载力,因此荒漠化发展对共和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提出共和县减少生态赤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措施。引入产量因子的地区修正因子,使Wackernagel因子更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11.
浅谈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以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今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为例,从生态学和旅游资源角度分析了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优势及其生态旅游,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使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12.
阐述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生态旅游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分析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具有独具特色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黑叶猴,开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笔者通过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研究,探寻在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前提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途径,找到开发和保护的双赢对策,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生态旅游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域开发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发展方向,以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域的发展和旅游市场开拓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域和生态旅游的关系,探讨了纳板生态旅游市场的开拓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作为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定量地分析研究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现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少有生态足迹地理空间分布的研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丰富的遥感产品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可能性。在GIS的支持下,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夜光影像与MODIS产品,提出一种在公里格网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方法,并提出"产出型"生态足迹与"消费型"生态足迹两种在公里格网尺度描述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在估算了2010年湖北省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以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对生态安全存在的主要影响,提出规避或减缓影响的对策,从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为类似的项目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区域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环洞庭湖防护林建设区重点县——岳阳县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该县2007年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岳阳县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林业生态承载力在总的生态承载力中比重增加,说明防护林项目对维护岳阳县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业资源管理》2013,(5):131-136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SPOT5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支撑下,从景观类型指标(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等)和景观水平指标(景观丰度、多样性、蔓延度等)两个层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VCM曲线深入探讨了主要景观类型的聚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云岭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低,且分配不均;有林地是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组分,内部斑块大、不破碎;耕地面积仅次于有林地,破碎程度最高;受人为活动干扰最明显的是灌木林地;研究区中,除水域外的其它各景观类型聚集程度高,一旦发生蔓延事件,传播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以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得出亟需对该社区居民进行生态旅游培训的结论。进一步结合与被调查者的访谈,对王家寨社区生态旅游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培训项目的计划制定以及效果评估进行了综合探讨,以期对白洋淀当地基于生态旅游的社区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容量分析——以珠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珠海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研究表明:珠海生态环境处于国内较好水平,全球可持续水平。以深圳和广州为参照点,按负载系数推算出2030年珠海城市工业容量为以GDP的表示,分别为2 780亿元和860亿元;人口容量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最大值为780万人。珠海近年内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容量,城市生态建设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