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营养水平对皖西白鹅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360只健康的10周龄皖西白鹅,分为6组,分别饲喂6种饲粮中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饲粮至14周龄,测定其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饲养期间,皖西白鹅在饲粮能量为11.7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低。皖西白鹅胸肌的肉色亮度和黄度在饲粮能量为11.7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达到最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在饲粮能量为12.3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最高(P<0.05);胸肌蒸煮损失在饲粮能量为12.3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3%时最大(P<0.01)。皖西白鹅肌肉的蛋白含量和水分含量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减少,脂肪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增加;肌肉中丝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均在饲粮能量为11.7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6.3%时最高(P<0.05),且肌纤维密度最小(P<0.05),肌纤维直径最大(P<0.05)。综上,选择能量水平为11.75 MJ/kg、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选用健康断奶藏獒(45日龄)3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饲喂4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研究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断奶到4月龄藏獒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日采食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增加,料重比随蛋白水平升高而降低;能量和蛋白水平对体重、管围、耳长和尾长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钙消化率有显著影响,能量水平低时钙消化率高;能量水平相同时,可消化蛋白质和尿能随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藏獒血清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蛋白质、血糖及碱性磷酸酶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断奶到4月龄藏獒适宜的代谢能水平为16.50 MJ/kg,蛋白质水平为25.6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用12头18月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改良公牛,随机分成4组.利用全收粪法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肉牛蛋白质消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日粮分为4组.包括2个不同能量组和2个不同蛋白质组。研究证明.在能量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在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随能量水平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牛肉的内在品质,由肌肉色泽、脂肪色泽和特征风味等要素共同决定。牛肉产品的这些特征,完全可以通过饲料手段进行合理调控,以达到提升牛肉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控制肌肉色泽日粮营养水平对牛肉的品质和产肉量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肌肉组织中养分的变化,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肉品生物感观性状和营养特性紧密相关。在低营养水平下,肉品中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含量较少;高营  相似文献   

5.
将810只初生淮北麻鸡随机分为27组,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日粮代谢能分别为10.90MJ/kg(低)、11.40MJ/kg(中)和11.90MJ/kg(高),粗蛋白分别为16.4%(低)、17.7%(中)和19.0%(高),研究0~4周龄淮北麻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日粮能量、蛋白质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0~4周龄淮北麻鸡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能量、蛋白质的沉积(P<0.05)。低能量+高蛋白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日粮能量由10.90MJ/kg提高到11.40MJ/kg,采食量下降,当继续提高能量时,对采食量的影响不明显,这一规律不受日粮蛋白质的影响;高能量+高蛋白组和低能量+低蛋白组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组,中等能量组以及低能量中高蛋白组最差(P<0.01)。高能量+高蛋白质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高能量+低蛋白质组组织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中能量+中蛋白质组和低能量+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各处理组中,低能量+低蛋白质组和高能量+低蛋白质组能量沉积率最高,中能量、中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0~4周龄淮北麻鸡日粮适宜代谢能和蛋白质分别为11.90MJ/kg、17.7%或10.90MJ/kg、16.4%。  相似文献   

6.
营养水平对波杂羔羊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营养水平对波杂羔羊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断奶2~3月龄的波杂羔羊100只,将不同能量与蛋白组成5个处理,分析测定育肥40 d后波杂羔羊的体尺、屠宰指标、肉质性状、肌纤维直径和氨基酸含量等。结果显示:提高育肥强度(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后肉品的肉色、熟肉率和眼肌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改善,而pH值、失水率、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则没有显著变化;中等(8.45 MJ/kg、9.55 MJ/kg、10.20 MJ/kg)和高等(10.58 MJ/kg、11.57 MJ/kg、13.23 MJ/kg)能量水平下,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均能显著提高羊肉中的氨基酸含量。表明提高育肥强度可以提高波杂羔羊的产肉性能,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乌金猪肌肉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15kg的乌金猪108头,随机分为6组,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在15~30,>30~60,>60~100kg体重阶段分别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日粮,能量水平为:高消化能(HE,1422MJ/kg)、中消化能 (ME,1289MJ/kg)和低消化能 (LE,1174MJ/kg),蛋白水平为:高蛋白质 (HP,18%,16%,14%)、中蛋白质(MP,16%,14%,12%)和低蛋白质(LP,14%,12%和10%),在体重30,60,100kg体重时分批屠宰,取血液、肝脏及肌肉组织样品,测定血糖、肝糖原、肌糖原和肌肉中乳酸的含量及肌肉中乳酸脱氢酶、钠钾ATP酶(Na+K+ATP酶)和钙镁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乌金猪血糖、肝糖原、肌糖原和肌肉中乳酸的含量及肌肉中乳酸脱氢酶、Na+K+ 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随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60kg体重时,高能量和高蛋白质日粮组乌金猪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在100kg体重时,高能量和高蛋白质日粮组乌金猪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低能量和低蛋白质组(P<0.05)。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高能量和高蛋白质日粮(HE,1422MJ/kg和HP,18%)可促进乌金猪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肌肉组织中糖酵解途径供能增加,能量代谢加强。研究结果对阐明日粮不同营养水平对猪肌肉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0—3及4—6weeks肉仔鸡每日摄入不同能量及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体蛋白及体脂肪沉积的影响,旨在确定不同阶段日粮能蛋比对肉仔鸡日粮蛋白质沉积为体蛋白效率的影响和不同阶段日粮能量以蛋白质形式及脂肪形式沉积的效率。【方法】饲养试验1、2分别于肉仔鸡0—3weeks、4—6weeks进行。两个试验设计相似,分别于0、21日龄选取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32只,按性别及采食日粮不同随机分为2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肉仔鸡每日限量饲喂,饲喂水平分别为正常采食量的95%、80%、65%、50%,每日定量供给肉仔鸡高、中、低3个水平的高蛋白基础日粮及由饲喂水平决定的定量淀粉,进而使肉仔鸡每日采食能蛋比(代谢能/粗蛋白)不同的12种日粮。每个试验,试验初和试验末分别进行屠宰试验,以测定肉仔鸡体成分。【结果】(1)0—3weeks肉仔鸡日粮蛋白质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ep)随能蛋比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能蛋比达到69.28MJ·kg-1时,公母鸡ep分别达到最大值0.64和0.63,之后保持稳定;(2)4—6weeks肉仔鸡ep随能蛋比的增加线性增加,当能蛋比达到69.28MJ·kg-1时,公母鸡ep分别达到最大值0.58和0.56,之后保持稳定;(3)能蛋比相同时,0—3weeks肉仔鸡ep大于4—6weeks肉仔鸡ep;(4)0—3weeks公母肉仔鸡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分别为0.72和0.68,沉积为体脂肪的效率分别为0.59和0.65,公母肉仔鸡沉积每克蛋白质分别需要能量32.88kJ和34.82kJ,沉积每克脂肪分别需要能量66.43kJ和60.12kJ;(5)4—6weeks公母肉仔鸡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分别为0.70和0.65,沉积为体脂肪的效率分别为0.75和0.81,公母肉仔鸡沉积每克蛋白质分别需要能量34.04kJ和36.38kJ,沉积每克脂肪分别需要能量52.12kJ和48.32kJ。【结论】公母肉仔鸡日粮蛋白质沉积为体蛋白的效率及日粮能量以体蛋白及体脂肪沉积的效率随动物饲喂阶段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饲料成分与马岗鹅肉质的关系,用能量和蛋白质基本相同,纤维水平不同的日粮饲喂马岗鹅,探讨不同日粮纤维水平对马岗鹅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纤维水平在4.08%~11.90%,对胸肌化学成分、胸腿肌肉的嫩度与系水力、腿肌纤维直径与pH值无显著影响,对腿肌纤维密度和胸肌pH值影响显著。日粮纤维水平为7.97%时,肌纤维直径小、密度大、嫩度好,有利于提高马岗鹅肌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选育而成。体型外貌: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是以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琅琊鸡为育种素材培育而成,保持了地方优良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公鸡红羽黑尾,尾羽间有黑色翎闪绿色光泽;母鸡分黑麻(占80%以上)和黄麻两种,颈羽有浅黄色镶边,尾羽黑色。公鸡适应我国北方市场需求,母鸡适应苏南等长江以南地  相似文献   

11.
以原鸡滇南亚种(父本)与原鸡(母本)、茶花鸡(母本)、绿耳乌骨鸡(母本)、楚雄麻鸡(母本)不同组合F1代为研究素材,分析比较了其常规肉质性状和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宰后45 min,原鸡杂交F1代胸、腿肌pH值显著低于纯种原鸡(P<0.05),宰后24 h pH值与宰后45 min相比呈下降趋势,纯种原鸡下降最为明显;胸、腿肌系水力、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肌纤维直径(密度)等指标在不同组合间多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营养成分而言,胸、腿肌水分含量及胸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原鸡(父本)与茶花鸡(母本)杂交F1代、纯种原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胸肌及腿肌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而言,原鸡(父本)与茶花鸡(母本)肉质特性杂种优势较大,原鸡(父本)与楚雄麻鸡(母本)杂种优势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120日龄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等6项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极显著;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分别为89.15% 、82.40%、24.05%,显著高于母鸡,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肉色OD值、p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系水力、熟肉率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水分、粗脂肪含量腿肌高于胸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腿肌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公鸡、母鸡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优良的肌肉品质,但屠宰性能方面公鸡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13.
太湖鹅组织学特性研究及其与肌肉品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修君  高玉时  汤青萍  陆俊贤  顾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28-19529,19532
[目的]探讨太湖鹅肌肉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品质的相互关系。[方法]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常规肌肉品质以及组织学特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论是公鹅还是母鹅,胸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距和肌大束间距之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0.540和-0.620;肌纤维直径与肌大束间距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6;肌肉肌纤维密度与肌肉pH值、系水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以及肌纤维间距与肌肉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为鹅肉品质选育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49日龄健康脱温芦花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不添加藜麦及其副产物的对照组(CK)和添加4%(Q4)、8%(Q8)、12%(Q12)的藜麦籽实(原粮)及12%藜麦糠(QS)的处理组,饲喂75 d后屠宰并取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肉品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胸肌Q12组45 min肉色(亮度L*、黄度b*),Q4、QS组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及各试验组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CK组(P<0.05);Q8、QS组红度a*和QS组熟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12组胸肌肉品质最好;腿肌Q4、Q12组亮度L*(45 min、24 h),Q12组黄度b*(45 min)、滴水损失,Q4组剪切力,Q8、Q12、QS组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而Q8、QS组45 min肉色(红度a*)则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结果表明,Q8组腿肌肉品质最好;Q8组胸肌水分、Q4组腿肌粗灰分及各试验组胸肌、腿肌粗蛋白均显著高于CK组(P<0.05);胸肌Q12组铜元素含量,腿肌Q8组钙元素、Q12组锰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藜麦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添加8%藜麦籽实对肉品质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采集相同条件下饲养的贵妃鸡、三黄鸡的同侧胸肌、腿肌,分别测定并比较其肉质感官品质、常规化学组分和肌肉组织学指标,为贵妃鸡肉品质评价、育种及品种推广工作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贵妃鸡的肌肉贮存损失、胸肌剪切力和肉色显著低于三黄鸡;贵妃鸡肌肉熟肉率、pH值、肌纤维密度、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三黄鸡,而腿肌和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水分含量、腹脂率和皮下脂厚均低于三黄鸡,但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比较,贵妃鸡的肉品质优于三黄鸡,但肉色在今后的改良中应该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日龄黑番鸭屠宰性能与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番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公、母鸭在70日龄与120日龄的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及胸肌营养成分,初步明确黑番鸭屠体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①屠宰性能:120日龄公鸭的活重、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高于70日龄,差异显著(P<0.05);母鸭2个日龄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屠宰性能公鸭以120日龄为佳,母鸭以70日龄为佳;②肉质性状:70日龄公、母黑番鸭在胸、腿肌的pH、滴水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胸肌常规营养成分:70日龄、120日龄公母黑番鸭,胸肌中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④胸肌氨基酸含量:70日龄母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公鸭(P<0.05);120日龄公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70日龄(P<0.05)。表明氨基酸的含量公鸭120日龄较高,母鸭70日龄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麒麟鸡的肉用性能,以及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关系。[方法]测定12周龄麒麟鸡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等多个屠宰性能和肉色、pH、剪切力三个肉品质特性指标,并对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麒麟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脂厚,公鸡分别为89.76%、81.54%、67.53%、7.82%、11.29%、2.42%、0.69 cm、0.48cm,母鸡分别为89.78%、80.87%、62.94%、6.19%、9.92%、3.91%、0.78、0.61 cm,部分性状差异显著(P0.05)。麒麟鸡肌肉肉色、pH值和剪切力公鸡胸肌分别为5.93、6.15、3.72 kg,腿肌分别为6.18、6.54、3.41 kg,母鸡胸肌分别为5.77、6.05、3.41 kg,腿肌分别为6.03、6.21、2.74 kg,公、母鸡胸肌肉品质与腿肌肉品质差异显著(P0.05)。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和肉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半净膛重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全净膛与腿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腹脂重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肉色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该研究为我国优质耐热肉鸡的生产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固始鸡生长过程中不同类型肌纤维面积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对不同生长阶段(4,8,12,16周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肌红纤维与中间型肌纤维面积之和(SR+M)、中间型肌纤维面积(SM)和白肌纤维面积(SW)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腿肌肌纤维类型有3种,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而胸肌肌纤维类型有2种,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在固始鸡的生长过程中,腿肌的白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胸肌的白肌纤维的比例先升后降。公鸡腿肌中SR+M/SW值在第4,8与12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12周龄与16周龄间差异显著(P< 0.05),在第8周龄与第16周龄间差异极显著(P<0. 01);母鸡腿肌中SR+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公鸡胸肌中S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中SM/SW除在第8周龄和第12 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其他各周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腿肌中的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以及胸肌中的中间型肌纤维在公鸡肌肉中的含量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19.
武定鸡、茶花鸡肉用性能及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武定鸡,茶花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体态结构及肉的品质,进一步研究两品种肉用性能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由于种质特性不同,体态结构有差异,武定鸡为0.14~0.15,茶花鸡为0.16~0.19;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腿肌率,净肉率,两品种间同龄,同性对应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各品种内500日龄的净肉率极显著高于90日龄;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是500日龄母鸡高于90日龄同品种的公母鸡,而含水量则下降。谷氨酸的含量,武定鸡的公母分别是18.23%,17.23%;茶花鸡的公母是17.43%,19.07%;已报道的太和鸡是18.31%,17.65%,三者极为近似.赖氨酸武定鸡胸、腿肌分别为9.33%,9.45%;茶花鸡为8.94%,9.41%;太和鸡为8.84%,9.08%;武定高于太和鸡和茶花鸡。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处理方法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稻草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氢氧化钠+氨水、氨水、尿素进行处理,研究稻草在第153、0和45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颜色、气味和手感等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可降低稻草的粗纤维含量,提高稻草的粗蛋白(CP)含量;处理45 d后,氢氧化钠+氨水、氨水、尿素组的粗蛋白(CP)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4%、48.1%和90.9%;粗纤维(CF)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8%、10.2%和12.9%。3种处理对钙(Ca)、磷(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的影响不大。[结论]经过3种处理后的稻草呈黄褐色,质地松软,有氨味,动物喜欢采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