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1998年在浙江省首次发现的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在田间发生的症状表现,以及区别于番茄溃疡病、软腐病、斑疹病的特征;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一种危害维管束的新兴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番茄产区逐渐蔓延流行,并日趋严重.根据国内外对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研究报道,对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发展历史、病症、病原菌、致病机制、遗传多样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深入研究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备提供参考.阐述番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天鹰椒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大面积种植 ,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但该椒的日灼病和病毒病经常发生 ,特别是 2 0 0 0年在河北省冀州市 ,发病面积占总栽培面积的 70 %~ 90 % ,发病株率 60 %~ 80 % ,一般减产 15%~ 2 0 % ,重者达30 %以上 ,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为减轻天鹰椒日灼病和病毒病的严重危害 ,笔者自 1996年始 ,对这两种病害进行了防治试验和示范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天鹰椒日灼病和病毒病的发生特点1.1 年份间严重程度差异明显 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 ,1997、2 0 0 0年为大发生年 ,1998、1999年为中度流行年…  相似文献   

4.
2012 年3 月下旬在河北省鹿泉蔬菜园区发现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该病属河北省新发病害,一旦蔓延流行,对番茄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浙南地区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一般多在3 ~ 4 月发生为害,而近两年则从10 月下旬即有为害发生,且较难治愈,生产上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先要确诊,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切勿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6.
徐波 《上海蔬菜》2022,(6):51-52
番茄能蔬果兼用,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保护地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种植区均有发生,传染性强,危害大,一旦发病防治较难,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文介绍了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并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近年来发生越来越严重的一种新型细菌性土传病害,其发生与气候、嫁接、植株调整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河南省汝南县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生规律和特点,探索了剖茎处理的防治方法与效果,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一种病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成为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尤其在3-6月发生严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该病以前发生较少,发病后菜农常不能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导致盲目配药、滥施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且增大了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临潼区部分种植番茄的菜农在今年3月下旬发生一种番茄病害,受害植株萎蔫死亡,并有蔓延之势,由于不能准确诊断,导致盲目用药、防治效果差,病情没有明显控制。后来经过专家诊断,发现番茄病害为一种比较罕见的病症——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菌为皱纹假单胞菌,主要危害番茄和紫苜蓿。在南非、新西  相似文献   

10.
祝海燕 《长江蔬菜》2014,(23):53-54
寿光设施番茄栽培效益高,近年来栽培面积大幅度增长,但普遍存在连作障碍问题,设施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面积大、蔓延迅速,给生产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菜农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分析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服务于设施番茄生产,受到了菜农的欢迎与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正确地防治西葫芦病毒病及螨虫,需要对其进行正确识别,在介绍病毒病和螨虫危害症状及田间识别的基础上,从田间再侵染速度、危害症状、结瓜数量、受害植株生长可逆性等方面介绍了病毒病和螨虫区别的关键点,并总结了防治对策,其中病毒病防治采取"防虫致病,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本身抗病性"的防治对策,螨虫防治采取化学药剂喷雾...  相似文献   

12.
张竹青 《辣椒杂志》2008,6(4):36-39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学方法、电镜观察、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在植物病毒检测方面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辣椒材料抗性鉴定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定点、定时观测,对线辣椒、小麦共生期间线辣椒冠层所接受的直射光时间、直射光和散射光强度进行了观测,同时对间套和单作下线辣椒病毒病感病株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西走向带型线辣椒所接受的直射光时间几乎为南北走向带型线辣椒接受直射光时间的2倍;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共生期间的线辣椒接受的散射光强度虽然明显低于直射光强度,但...  相似文献   

14.
辣椒病毒病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辣椒病毒病的为害逐年加重.重庆石柱县辣椒病毒病的田间调查显示:该县辣椒病毒病发生较普遍,以花叶和矮缩畸形混合发生为主,而坏死只有零星发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常见药剂对辣椒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植病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针对大棚辣椒多年连续种植,导致大棚辣椒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辣椒大幅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基于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通过试验和示范、推广,形成了1套以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害虫诱杀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并在生产中不断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农药残留合格率100%,提高了辣椒产量和品质,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效益显著;绿色防控区产投比(6.781)明显高于常规防控区(4.681),667 m2净收益较常规防控区高出4 111.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刘元士  旺国辉  蒋华 《蔬菜》2023,(9):45-48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辣椒连作障碍,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分析辣椒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如土传病害、自毒作用、农资投入过大等,并剖析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消毒+深翻晒垡、菌椒轮作、施用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及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技术原理及防控效果,发现施用生石灰,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2.36%,发病率下降11.63%;采用生石灰消毒+深翻晒垡的方式,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3.64%,发病率下降10.34%;采用菌椒轮作,辣椒667 m2产量增加28.21%,发病率下降42.86%;施用生物菌肥,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6.28%,发病率下降23.08%;施用生物菌剂,辣椒667 m2产量增加21.95%,发病率下降26.67%;此外,轮作倒茬可减少病害发生30%以上,667 m2产量增加20%以上;667 m2增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以上,可减少病害发生10%~15%,667 m2产量增加12%以上,减少农药、肥料投入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20%寡聚酸碘对辣椒病毒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奎 《长江蔬菜》2011,(22):67-69
寡聚酸碘为氨基寡糖素与碘络合形成的新型的生物杀茵荆.以0.5%氨基寡糖素和2%茵克毒克水剂为对照药荆,评价不同浓度20%寡聚酸碘对辣椒病毒痛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辣椒病毒病发病后,喷施20%寡聚酸碘、0.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2%茵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对辣椒病毒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0%寡聚酸碘1 0...  相似文献   

18.
范云秀  时功涛 《蔬菜》2024,(5):71-74
摘要:为选择适宜贵州省关岭地区优质高产、多抗性的辣椒新品种,保证区域辣椒产量的稳定,以当地干椒品种遵辣6号和鲜椒品种长辣7号为对照,对比分析新引进的2个干椒品种和4个鲜椒品种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干椒引进品种中,遵辣2165和湘研702均表现出生长特性好、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特点,其株高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以湘研702抗病能力最强,病毒病、疫病和青枯病发病率最低,湘研702和遵辣2165的产量较对照遵辣6号每667 m2 分别增加101.90 kg和70.82 kg,鲜椒产量分别增加266.61 kg和205.56 kg,2个品种的干、鲜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对于鲜椒品种而言,卓香27号的生长特性好,且抗病能力最强,其病毒病、疫病和青枯病发病率最低,667 m2产量高于对照长辣 7号,为1 641.02 kg,其他鲜椒品种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综上,干椒品种遵辣2165、湘研702和鲜椒品种卓香27号适宜在贵州关岭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打破辣椒种子休眠,提高其发芽率,以“六十早”辣椒新种子为试材,分别在水温55、 65 ℃条件下,研究浸种时间为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 min的种 子发芽率。结果表明:在水温55 ℃下,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在短时间(≤35 min)浸种时较高,而发芽 率在整个观测周期内相对变化较小;随着温汤浸种时间(>35 min)的延长,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现 快速下降趋势。在水温65 ℃下,即使短时间浸种,其发芽率也迅速下降。总结得出,水温55 ℃条件 下浸种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式为y=-0.001 6x3 +0.065 7x2 -0.599 5x+96.545(0<x≤40),最佳浸 种时间为21.59 min;长时间浸种时,处理时间与相对发芽率的关系式为y''=0.101 8x2 -13.171x+430.94 (35<x≤70),相对发芽率降低到50%的浸种时间为43.64 min,降低到10%的浸种时间为57.61 min。实 践中可根据种子处理目的在55 ℃下选定相应的浸种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最佳消毒剂,采用9种药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模拟带菌种子进行消毒,并测定不同药剂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和鲜质量。试验结果表明: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种6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3.33%,孢子负荷量为2.72个/粒,种子发芽率为91.11%;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5.12%,孢子负荷量为4.72个/粒,种子发芽率为91.56%。采用上述2种药剂对加工番茄种子进行消毒,能够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且对种子发芽无影响,推荐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