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连海洋大学547名在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的择业取向。经调查分析发现,不同招生录取类型和学科门类研究生的择业取向存在显著差异,对如何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就业心理期望值高,经历择业挫折后失落感强等心理问题.影响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学校要从加强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加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生迅速扩招的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加强和创新.全程化就业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研究生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全程化教育体系和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全程化就业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尚梦瑶 《现代农业》2010,(9):108-109
职业心理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教育的普及,以及世界信息的一体化,大学生的择业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大学生就业的局限性问题会随着多种职业的出现而减弱,但却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心理困惑、偏差和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职业心理教育才能解决,社会、政府、学校和家长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高校弱势群体。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的主要表现,在对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难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就业竞争环境四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对贫困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关注和就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与创业情况,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多数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但农科类研究生对就业前景较社科类研究生看好;大多数研究生认为"自身能力与经验、技术不足"是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研究生在校期间最想获得的就业指导项目是就业信息指导,其他依次为就业心理辅导,创业辅导,职业知识指导,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等;研究生对创业并不是非常看好,原因可能是我国政府及学校在研究生创业方面引导、支持力度还不够,研究生自身能力和风险承受力有限等等。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就业和创业,研究生自身需要提高能力和素质,校企需要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职业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必须加强就业和择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培养职业素质、打造品牌,才能真正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选取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全体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了农药学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单位与就业地区的选择、在读研究生的求职意向和就业心态。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毕业研究生选择高校作为首要的就业单位,其次将就业单位选择在科研院所和大型农药公司,主要的就业地区集中在湖南省的省会长沙市或者工作环境和待遇较好的沿海一线城市或者其他经济水平较发达的中部省份;当前本专业在读研究生对就业的认识: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不明朗的条件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求职思路先就业后择业,就业地区多样化,薪资期望值合理。  相似文献   

9.
影响医学研究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品牌、学校力量、政策影响、专业能力、性别年龄、良好心态、就业技巧、外语水平、工作经验。学校应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加强毕业指导,以期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研究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揭示了农科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择业心理问题的时策:(1)加强农科大学生择业意识教育,确立正确的择业观;(2)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综合素质;(3)切实采取措施,为农科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4)加强农科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构建择业心理咨询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木文就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价值取向等与大学生择业心理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从而简单描述出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并进一步提出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秦秀清  胡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7-12430,12446
通过2010年6月23~27日在赣州市于都县工业园就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相关问题对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的择业就业发展情况及职业理想。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用人不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生代农民工欠缺职业规划,学习培训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的融入务工所在地。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竞争力;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权利保障,提高他们的话语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就业意识差、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评价、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就业期望值高等主观原因仍是制约就业率的关键因素。在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专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就业心理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意识构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科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490名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今农科大学毕业生热情与冷漠交织的择业态度、自信与忧虑并存的择业心态、多重性的择业标准和择业地点多元化的特点,以及择业中的“求高”、“求稳”、“官本位”的倾向,并对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AMOS软件,对江西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量模型的路径图。发现影响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个性因素、人际交往因素、学业期待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就业因素、家庭因素等,其中就业因素与个性因素对研究生幸福感的影响最大。为此,农业院校应加强培养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努力拓展就业渠道;把握硕士研究生群体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个性;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高职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找出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现状之间的落差。方法建立高职毕业生择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多层次指标结构模型,设计、实施问卷调查,获取有力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6类就业岗位性质做了定量分析评价。结果在对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进行总排序后,比重较大的依次为社会保障、个人能力、任职者素质。对6类就业岗位性质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发展前景、职业声望、就业区域这5个指标值都排在前三。民营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向,因此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实际就业现状之间存在着落差。结论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毕业生的择业意向与就业现状间的落差,有助于学校和有关部门适时掌握高职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相关关系,了解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如何影响其择业取向,研究采用陈宇红、江光荣编制的《就业压力问卷》及陈敏编制的《大学生择业取向问卷》对贵州省三所师范院校共40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中的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五个维度与物质保障、自我发展两种择业取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择业取向的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两个维度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发展,以创新为动力、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就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创新校企融合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农业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导师指导作用;重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发挥校友力量,完善就业网络的建议,旨在缓解研究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20.
对669名研究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代研究生在择业时重视自我实现,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要求,但同时十分关注保健因素,而声望地位因素则处于边缘;就业信心处于较高水平;最希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自主创业的意识也正在形成;对就业地点的选择集中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大城市;其薪酬期望显著高于实际薪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