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与瑞典的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国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多媒体设备的采用和考试题型等方面基本相同,但瑞典的高等农林院校更偏重于实验教学,强调优秀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以及不同教学形式的采用。因此,中国的高等农林院校可以引以为鉴,通过直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实验内容等措施,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等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开拓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遗传学"是农林院校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分析农林院校"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要选择与农林应用密切相关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其次,将农林行业中的最新科学进展作为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第三,选择能突出双语教学特点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第四,选择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实践表明,"遗传学"双语课程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遗传学专业思维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林业人才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是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分子遗传学"课程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本科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师队伍,在"分子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理论学习、开放式实验、实验技术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改革效果上看,"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子遗传学知识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精神、发挥好课堂作用,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发展理念。"遗传学"是生命科学学科相关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梳理了"遗传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分析了蕴含在"遗传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楔入点,并初步探索了"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路径,将"遗传学"课程建设成为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的主渠道,培养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才兼备的生物学人才。"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还大大促进了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前沿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采用典型案例讲解、翻转课堂、专题讲座、互联网辅助、创新性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将国际前沿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合于"遗传学"课程教学中,保证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优化了"遗传学"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本科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急需具有良好数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学物理"课程对奠定学生的数理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时少、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后续专业课程脱节等问题,在明确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增""减",优化教学内容;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第四,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春燕  孙华 《绿色科技》2013,(3):255-256
指出了高职工科类院校由于其植物学科基础薄弱,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设置上与农林院校有所不同,在分析工科类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高职工科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基础专业,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而折射出许多急待改革的问题。为此,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问卷调查以及与该专业本科生的座谈交流和对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实地调研,并结合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应通过明确有别于其他科类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分类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精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景观类课程的发展历经"植物造景""花卉应用""花卉应用设计""种植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更迭。目前,植物景观类课程教学存在着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有重合、与"园林设计"课程衔接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的途径: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其次,细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建设;第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衔接。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后,课程教学内容的架构和教学方法的组织逐步走向成熟,教学研究的发展开始专注于模块化建设,有利地推动了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高等工科院校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多采用经验教学的方式。该文以分析经验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为切入点,针对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后出现的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年轻化、学时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传统要延续,特色要保持,方法和体系要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即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实现阶段化的过程教学;打破"最后算总账"的传统,将学生的成绩评定与整个设计过程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林业院校开设"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与优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了启发式、课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了单一的考核形式,初步建成了具有林业院校特色的"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体系,实现了以应用分子植物病理学知识解决森林病理学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开放课程建设是农林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引导和推动农林教育的重塑,有利于促进农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以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通识教育缺位且对农林教育的适应性不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不够、开放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等问题。为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开放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的开放课程、国际化教育与本土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开放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通的开放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不仅明确了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而且丰富了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资源,加强了开放课程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研究生"细胞遗传学"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开展了以全英文授课为核心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力量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总结出了多种全英文教学的方法,介绍了全英文教学的体会。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细胞遗传学"课程全英文授课让学生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到了专业的细胞遗传学知识,增强了小组讨论问题的能力,厘清了细胞遗传学研究问题的思路,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工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在分析当前教学在存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实验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与建议,尤其强调了农林专业背景与工科内容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高等农林院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法简单化、教学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提出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包括改革教学目标,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改革教学内容,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团体辅导,促进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改革教学评价,实行理论知识考核与实际应用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积累了经验,对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林气象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拓展性,单凭传统的课堂讲授完成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农林气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气象学实验、教学实习与教材内容各自独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教学-科研平台的课程改革措施,阐述了该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过程及应用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科研平台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的决心;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促进其教育内容的内化,并使专业课的学习得到加强;有利于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林院校学生甘于吃苦、情系"三农"的高尚情操。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林气象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媒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等农林院校的"农林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林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中,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材;其次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而且要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最后要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化。此外,针对探索实践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避免形成"灌输式"说教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8.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前,我校植物学课程面向生物、林学、环境、园林、食品及水土保持等近十个专业开设,肩负着为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造林学等)打基础的重任。本着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植物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强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的保障。"高等有机化学"是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以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等,归纳了课程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学生专业背景差距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用抽主线的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例和科学发展前沿案例及辅助设计性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奠定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学科前沿性专题讲座、"第二课堂"及多师联合授课等方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第三,以多种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改革效果。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林产化工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森林旅游市场的用人需求,高等农林院校开办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了避免与其他院校出现同质化竞争,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所拥有的雄厚的林学教学资源,办好突出自己特色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生态旅游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实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旅游、林学、生态旅游3类课程的比例,突出专业的生态旅游特色;其次应建设"双栖"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再次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森林旅游课程实习的比重;最后应确保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利用分流和订单化模式鼓励学生进入林业企事业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