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与周期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06年河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采用3种方法分别测度了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波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了重庆市粮食产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1985-2008年间重庆市的粮食产量波动情况,根据重庆市近20年粮食统计资料,将物理学中的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与经济周期和特征,并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粮食波动系数,分析了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湖北省粮食生产与水灾害的定量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湖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水灾害因子是有效灌溉面积和种植结构,其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平均分别为0.91和0.85,在选取因子中居前两位,说明水灾害对湖北省粮食产量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4.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90—200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并且运用广义生产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2个时段对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1998—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3):123-126,147
1材料与方法1.1河南省粮食生产特征河南省1978-2006这29年粮食资料统计表明,其粮食产量变化、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图见第124页Fig.1)。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粮食产量波幅较大;三是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这种频率过高、幅度较大的波动,极其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主要的产粮地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年~2009年历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粮食总产、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三个方面对该区粮食生产波动性进行分析,总结了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用作物学原理分析粮食生产波动的原因,为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及制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粮食生产具有"波动中增长"特征.1978~2010年期间湖南粮食生产先后出现了7个波动周期,人均粮食产量先后出现8个波动周期,每个波动周期具有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粮食生产波动第六个周期的2002年和2003年湖南省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377.35公斤和366.62公斤,低于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思考。利用2000~2017年遵义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遵义市粮食产量及单位面积粮食产能的波动性特征。2000年以来,遵义市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粮食产能均呈波动下降趋势,粮食产量呈现5年的波动周期,单位面积粮食产能分别于2002年、2006年和2011年出现较大的负值波动。遵义市应当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粮食产能,才能保证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丁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95-9097
基于1998~2011年我国林业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和GM(1,1)预测模型对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林业第二产业与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动态关联分析显示,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各产业产值都在显著增加,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一、三”的产业格局。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可知,我国林业产业不断的趋向合理完善,2013年总产值将达41329.2083亿元,但2013~2018年仍将保持着“二、一、三”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95-16296,16299
为了解山西省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及作用大小,利用1949~2009年粮食产量序列资料,采用波动指数分析了山西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特性与波动幅度,并分析了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从作物学原理研究(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单产是影响粮食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1949~2009年,单产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达79.68%,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为18.07%。  相似文献   

13.
申雷明  徐梅  王福林  张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36-15938
以黑龙江商品粮基地所属1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区GDP(X1)、人均GDP(X2)、第三产业总值(X3)、财政收入(X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X5)、职工平均工资(X6)、工业总产值(X7)、农林牧渔总产值(X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9)这9项指标,建立了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6~2008年的《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各指标的3年平均值作为分析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降维,建立回归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商品粮基地的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根据综合得分排序和实际情况,把这13个地区分为4类:第一类为哈尔滨;第二类为大庆;第三类为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佳木斯;第四类为鸡西、双鸭山、黑河、伊春、七台河、鹤岗、大兴安岭。并为各类地区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打顶时期对云烟85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烟85种植密度、打顶时期试验表明,烟株按110cm×50cm移栽、含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居第3位,烟碱含量较适中,化学成分较协调,符合卷烟工业配方需求;烟株按110cm×50cm移栽、现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居第2位,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但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居第2位,卷烟工业的可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对杨凌示范区三次产业产值的发展状况进行通径分析,并计算出各次产业相应的决策系数,得出如下结论:示范区三次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如果在保持第一、三产业产值目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杨凌示范区的人均GDP就可以提高850.16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东省各市2003要2012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数据,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理论,对山东省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结构分布:农业产值、牧业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分布在0.10~0.24,3种产值在山东省分布较均衡;林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分布在0.33~0.36,产值的空间分布比较集中;渔业产值的基尼系数在0.57~0.59,产值的空间分布非常集聚。时间结构变化:林业产值趋向集中,农业产值、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趋向分散。通过研究产值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山东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最小信息准则采用扩展ADF法对1949-2004年中国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原始序列水平上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采用T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对以上数据的增长率数据进行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波动具有“杠杆效应”,负面影响比等量正面影响导致更大波动;根据扩展C—D函数运用19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结果说明,投入变动对粮食产量波动有同向影响,经济作物比较收益情况对粮食生产有反向作用,粮食本身收益情况并非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打顶、留叶对K326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32 6打顶、留叶试验表明 ,烟株含蕾打顶、留叶 19- 2 0片·株 -1,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 ,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居第 2位 ,但各部位烟叶特别是上部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 ;烟株初花打顶、留叶 19- 2 0片·株 -1,烟叶产量和产值居第 2位 ,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居第 3位 ,中下部叶烟碱含量适中 ,但上部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 ;初花打顶、留叶 2 1- 2 2片·株 -1,烟叶产量和产值居第 3位 ,而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上中等烟比例最高 ,各部位烟叶烟碱含量最适中 ,也最符合卷烟工业配方需求  相似文献   

20.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