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含黄素单氧化酶(FMO3)基因突变可导致鸡蛋出现鱼腥味,因此称为鱼腥味基因。研究旨在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63个拉萨白鸡个体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为提高该群体的蛋品质提供数据。结果显示:拉萨白鸡群体中,AA、AT和TT(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9.52%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4.7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拉萨白鸡群体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76%,虽然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期望频率很低,但应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前黑色素小体蛋白17(pre-melanosomal protein 17,PMEL17)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关显性白羽突变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雪域白鸡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基因型,利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哈代-温伯格平衡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雪域白鸡群体中PMEL17基因有Ⅱ、Ii和ii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58%、7.37%、1.05%,Ⅰ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27%和4.73%。雪域白鸡群体内PMEL17基因BsrB酶切基因型分布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这可能与经历人工选择有关。说明雪域白鸡群体中Ⅱ基因型个体已占主导,但仍存在其他羽色个体,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剔除ii及Ii基因型个体来提高群体羽色均一性,还可组建有色羽纯合群体以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绵羊PRND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旨在寻找改良绵羊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采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兰州大尾羊(n=120)、小尾寒羊(n=190)、滩羊(n=1 020)3个群体共1 330个个体在绵羊PRND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并分析了绵羊PRND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关联性。结果:绵羊PRND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兰州大尾羊未检测到DD型,II基因型频率高于ID型,等位基因I频率高于等位基因D,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小尾寒羊、滩羊均检测到DD、ID、II三种基因型,II基因型频率均高于DD、 ID型,等位基因I频率高于D,SNP均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关联分析表明,兰州大尾羊ID型个体的各种生长性能均高于II型个体。其中,兰州大尾羊ID型个体的胸围普遍高于小尾寒羊和滩羊,体斜长差异显著(P0.05)。小尾寒羊管围差异显著(P0.05)。滩羊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PRND基因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滩羊中都存在多态性,对绵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究膜相关RING-CH型蛋白1(membrane-associated Ring-CH Protein 1,MARCH1)基因多态能否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生长性状。通过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46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MARCH1基因启动子区7-bp位点InDel(insertion/deletion)多态性,并利用SPSS 23.0分析软件探究它们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育成羊MARCH1基因启动子7-bp(NC_030813:g.1858696insTAATACG)突变位点DD基因型个体体高均值显著大于ID和II基因型个体(P=0.010),ID基因型个体体长均值显著大于II基因型个体(P=0.036);成年羊该突变位点ID基因型个体管围均值显著大于II基因型个体(P=0.040)。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内蒙古白绒山羊体高、体长和管围与体重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MARCH1基因启动子区7-bp位点可作为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尺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PCR-SSC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8个地方鸭种共476个个体的PRL基因内含子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不同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对其遗传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8个地方鸭种均呈现多态,比较测序结果发现,多态性是由位于PRL基因内含子1一个核苷酸碱基由A到C的突变造成的。除连城白鸭以外,其他各群体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除连城白鸭和绍兴鸭外,其他各群体在该位点的基因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6.
以AA白鸡、广西鸡、E1矮小鸡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鸡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EX-FABP)的2个片段进行PCR扩增,分析了EX-FABP基因在3个鸡品系的多态性。结果表明:EX-FABP基因在2对引物扩增片段中均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引物1扩增片段,3个鸡品系均检测到BB基因型,AA基因型只出现在AA白鸡中;而且B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鸡品系中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对于引物2扩增片段,3个鸡品系均检测到HH和Hh基因型,hh基因型只出现在E1矮小鸡中;H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品系中均明显高于h等位基因频率。引物1和引物2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EX-FABP基因第641位点和645位点分别发生了单碱基的转换(G-A和T-C),第3264位点发生了转换(T-C)。  相似文献   

7.
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影响禽类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的重要候选基因,本试验以扬州鹅为研究素材,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催乳素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SNP位点并分析其与扬州鹅产蛋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扬州鹅产蛋性状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群体中检测到CC、DD两种基因型,未检测到CD型;对不同基因型个体测序分析发现,在外显子1上游﹢11处发现了一个G→T突变;等位基因C和D的频率分别为0.7692和0.2308。供试群体在5′调控区检测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RL基因5′调控区的碱基突变对扬州鹅的产蛋量和开产日龄有极显著的影响,CC型群体在一个产蛋周期内的平均产蛋量极显著高于DD型(P0.01);开产日龄也是CC型极显著早于DD型(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PRL启动子一个24 bp的插入缺失突变在南疆昆仑山脉四个地域分布的阿合奇土鸡、拜城油鸡、和静土鸡和塔什库尔干土鸡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能之间的联系,试验对四种土鸡500日龄产蛋数进行统计分析,对PRL 24 bp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昆仑山脉分布的这四个地方土鸡500日龄产蛋数量之间有显著差异,阿合奇土鸡产蛋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土鸡。在阿合奇土鸡中ID型的500日龄产蛋量高于DD型,比例为158∶150,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169 0),其他鸡种的DD和ID型产蛋数较为接近。说明四种土鸡中均存在24 bp插入缺失的多态性,四种土鸡的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以DD型和ID型基因型为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以LYST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基于GeneBank提供的序列,以鲁西牛、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4个品种共计602个个体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测序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LYST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进行探索验证,并对不同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再结合体尺数据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牛LYST基因的第44内含子上检测到一段InDel,片段长度为22bp;(2)LYST基因内含子区P2InDel突变位点在郏县红牛、秦川牛、鲁西牛群体中均存在II、ID、DD共3种基因型,而在南阳牛群体中仅存在野生纯合基因型DD和杂合子ID两种基因型,无II基因型存在;(3)LYST基因第28号内含子区InDel位点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体高、胸围、体重、重高比及体躯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候选分子标记用于郏县红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论:本研究在LYST基因第28内含子发现一个能显著影响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22bp插入突变,该突变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7-2234
为比较繁殖性状主效基因对不同品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以便在不同品系大白猪选种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促卵泡素亚基β(FSHβ)、催乳素受体(PRLR)、视黄醛结合蛋白(RBP4)、核受体辅激活蛋白Ⅰ(NCOA1)、瘦素(LEP)等5种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英系、美系大白猪群体中进行了检测与关联分析。结果显示:NCOA1和LEP基因多态位点分别在英系和美系大白猪中未检测到BB基因型,其他基因多态位点均存在AA、AB、BB等3种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5个基因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而在英系大白猪群体中除在FSHβ、NCOA1、LEP基因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外,在PRLR、RBP4基因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各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英系大白猪还是美系大白猪,FSHβ基因多态位点在窝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中均表现为BB型为有利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中BB型较AA型总产仔数高1.6961头(P<0.05),产活仔数高1.696 9头(P<0.05),但在英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LEP基因在英系大白猪中BB型为有利基因型,分别较AA型母猪总产仔数高0.790 7头、产活仔数高1.409 3头(P<0.05),而在美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PRLR、RBP4、NCOA1基因对产仔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海兰褐与海兰白两个蛋鸡品系作为研究素材,选择催乳素基因(PRL)、卵细胞卵黄受体基因(OVR)、卵抑制剂基因(OIH)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GnRHR)4个基因作为产蛋性状相关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多样性检测,并与蛋重及产蛋数两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RL、OVR和OIH3个基因候选位点在本研究海兰蛋鸡群体中存在SNPs,但3个基因候选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均未能达到显著水平(P>0.05);GnRHR基因候选位点在本研究群体中未检测到多态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催乳素(PRL)基因多态性与籽鹅部分生长和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克隆测序结合PCR-RFLP的方法,分析籽鹅PRL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同时分析了PRL基因多态性对体重、体尺及产蛋指标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PRL基因5'调控区经BstYⅠ酶切后可检测到GG、GT、TT3种基因型,其分布差异显著(P0.05);TT基因型比GG基因型、GT基因型的年产蛋数多,且差异显著(P0.05);TT基因型10周龄的骨盆宽显著高于GG基因型、G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第6,7,10周龄的体重显著低于GG基因型、G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的体斜长显著高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P0.05),GT基因型的蛋纵径长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绿壳蛋鸡的产蛋性能,筛选出有利的分子辅助标记,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124只长顺绿壳蛋鸡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与其产蛋性能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绿壳蛋鸡群体ESR1基因In4片段出现CC、CD和DD 3种基因型,其中C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群体遗传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9 5,遗传杂合度(He)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474 6,1.903 3。基因型与产蛋性能关联性分析显示,3种基因型个体间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平均连产天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CC与DD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和300日龄产蛋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该试验群体中,选择DD基因型个体可增加产蛋量,提高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岔路黑猪(56头)、嘉兴黑猪(50头)和I系金华猪(109头)群体中MyoG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测定了21头纯种岔路黑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MyoG基因型与以上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岔路猪群体中AA型纯合子占绝大多数(84%),BB型纯合子最少(4%),A基因频率占90%,嘉兴黑猪群体中只有一种基因型(AA);而金华猪(I系)群体中BB与AB基因型频率相当(分别为45%、46%),B基因频率大约为A基因频率的2倍.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岔路猪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对两个东北寒区肉羊新品种群体进行FecB基因鉴定和基因多态性分析。通过提取两个群体个体外周血基因组DNA样品,基因组PCR直接测序和HRM法检验,结果发现两个群体中均含有FecB基因,但无论从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首先肉毛兼用型群体只含有少量B+基因型个体,B等位基因频率只有3%左右,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胎型群体中FecB基因含量则显著提高,BB和B+基因型频率依次上升至7%和25%左右,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说明FecB基因在该群体中受到较为强烈的选择压力。如需利用两个群体进行兼具产肉性能和高繁殖性能肉羊新品种(系)培育,较为理想的策略是在进一步提升两个群体优良特性的前提下,开展两个群体间杂交。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SSCP技术对石歧杂鸡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石歧杂鸡产蛋、就巢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由于在3838位点发生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并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由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首次就巢时间显著晚于AA和AB基因型(P0.01);BB基因型的就巢次数显著多于AA和AB基因型(P0.05);3种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皖西白鹅催乳素基因Exon2克隆及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皖西白鹅为材料,用PCR-SSCP法分析了PRL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1个SNP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为0.423 7,B频率为0.576 3。χ^2分析表明,基因型在群体内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RFLP技术对高邮鸭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内含子1进行了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内含子1存在两个Dra Ⅰ酶切位点,其中1个位点具有DraⅠ多态性。该位点由于在1326位点发生了T→C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基因型BB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30周龄蛋重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AB基因型个体的双黄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间产蛋数、最长连产天数和开产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分析鸡神经肽Y(NPY)和催乳素(PRL)基因的SNP位点对产蛋性能的组合效应。实验采用飞行质谱技术对如皋黄鸡NPY基因内含子2的A+1259G(P7位点)突变和PRL基因内含子1的C+79T(P8位点)突变进行单基因和多基因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P7位点GG基因型是多态位点上开产日龄和40周龄总产蛋数的优势基因型,5个测定的产蛋性状在P8位点3种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在9个组合中,GGTT和GGCT组合基因型为优势组合基因型,其中GGCT型个体的开产日龄和开产体重比组合前P7位点GG基因型和P8位点CT基因型个体的均值分别减少了3.7 d、52.6 g,组合效应显著(P0.05),40周龄总产蛋数比组合前增加了9.9枚(P0.05);2个位点间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2):1-5
为了给提高苏淮猪繁殖性能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选取经产母猪344头,检测了苏淮猪群体内雌激素受体1(ESR1)、卵泡刺激素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单个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ESR1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分别为0.541和0.459;AA型基因型频率为0.308,AB型为0.465,BB型为0.227;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FSHβ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8和0.852;AA型基因型频率为0.027,AB型为0.241,BB型为0.732,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ESR1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无关联(P0.05)。ESR1和FSHβ基因与苏淮猪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性状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