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北方地区肉鸽种蛋人工孵化技术,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分组,选择白羽王鸽种蛋900枚,湿度设2个水平,即孵化期湿度为50%~55%、出雏期湿度为56%~60%,孵化期湿度为55%~60%、出雏期湿度为61%~65%,进行2次孵化,采用3台小型孵化器分别于37.5,38.0,38.5℃进行孵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湿度条件下,孵化期温度为38.0℃时肉鸽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高于37.5℃组和38.5℃组(P<0.05);孵化温度为38.0℃时,孵化期相对湿度为55%~60%、出雏期相对湿度为61%~65%时肉鸽种蛋人工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冠斑犀鸟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了解冠斑犀鸟雏鸟的生长情况,2007年6月4日对一个处于封巢期的冠斑犀鸟巢箱进行了掏窝取卵,取出仅有的一枚处于孵化中期(照卵比照)的冠斑犀鸟卵进行人工孵化(蛋壳乳白色,蛋重30.1g,外径48.52mm×35.70mm)。孵化温度为37.8~38℃,湿度为40%~50%。入孵后9d顺利出雏,推算其孵化期约(21±2)d。雏鸟重26.0g,属晚成鸟。眼睛从9日龄起张开一条缝隙至16日龄完全睁开;卵齿没有脱落而是与喙融合生长至22日龄消失;羽毛从4日龄开始生长至33日龄全身羽毛长齐。雏鸟从出雏到飞行共哺育了42d,哺育期的体重峰值为616.0g,出飞前体重回落到590.0g,出飞体重减重率为4.22%。除体重外其他各项指标与自然哺育的生长一致,体重增长可以用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测量结果显示全人工育雏的幼鸟出飞重是亲鸟哺育的168.6%倍,反映了人工育雏体重增长过快,虽然出飞时间没有推后但飞行质量受到了体重过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的孵化率和成活率,选取上海动物园园内、繁殖场的4对斑嘴环企鹅的种卵进行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显示:斑嘴环企鹅受精卵在孵化箱(温度36.3~36.8℃,相对湿度55%~65%)内孵化,孵化周期为39~42 d,出雏率达100%,刚出生的雏鸟体重为60.0~70.8 g; 40日龄前,饲喂与亲鸟嗉囊内半消化食物相近的自制鱼浆,40日龄雏鸟体重可达500 g左右;40~59日龄,饲喂鱼浆和整条小黄鱼;60日龄开始,仅饲喂整条小黄鱼;90日龄幼鸟可自主采食;203日龄幼鸟体重达2 500 g左右。结果表明: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为斑嘴环企鹅繁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1)种鸡蛋预热入孵。把放在空调蛋库的种蛋移至22~25℃的室内预热6~8 h,除去蛋面上水汽,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2)控制温度。温度是鸡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鸡苗孵化期为21 d:1~6 d孵化温度38.5℃,7~14 d为38℃,15~18 d为37.8℃,19~21 d为37.4℃左右。3)控制湿度。控制好湿度,在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在中后期有利于散热和啄壳出雏。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5.
张再建 《中国家禽》2004,26(1):28-28
1观察方法选自闽南火鸡场同日龄的闽南火鸡,每群公母比例1∶9,单间饲养,自然交配,种蛋收集期10天(保存温度10℃,湿度70%~75%)。根据蛋形指数分为4组,即蛋形指数1.60以上(A)、1.50~1.59(B)、1.40~1.49(C)和1.39以下(D)。每组种蛋100个。先用游标卡尺对所收集的火鸡蛋逐个测定蛋形指数,然后按分组的标准各随机选择100个蛋做好标记,放入自动电热孵化机中孵化,孵化期间控制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1~6天,温度38.5~38℃,相对湿度60%;7~16天,38℃,55%;17~25天,37.5℃,55%;26~28天,37℃,60%~65%。设置两个重复,重复试验时,使用同台孵化机,按…  相似文献   

6.
(一)温度温度是孵化的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影响雏鹑的成活。温度过高或过低不仅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立体孵化器整批孵化的温度为:第1~14天,38.5℃,一般冬天在38.3~38.5℃,夏天在37.9~38.2℃;第15~17天,34~36℃。孵化室的温度也会影响孵化机的温度,因此孵化室也要保持干燥,以20~25℃为宜。(二)湿度湿度对胚胎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湿度过低,蛋内水  相似文献   

7.
大鸨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  慕德俊  刘畅  卢小琴  姚启远 《野生动物》2011,32(6):329-331,335
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容易受惊,外来干扰、环境不适等都会对大鸨的成功交配、受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其繁殖效果。大鸨的应激反应相当强烈,有时候是致命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大鸨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配合科学的饲料是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大鸨雏鸟出雏后很难饲喂成功,常常是在雏鸟1~15日龄时死亡率较高。笔者通过17 a(1992~2009年)的饲养繁殖,从大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的饲料配制、孵化、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以及孵化期凉卵时间等方面探讨提高大鸨成活率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出孵化温度早、中期为37.5~37.8℃,相对湿度45%~50%;末期为37.2~37.5℃,相对湿度为50%~55%;出雏温度为36.8~37.2℃,相对湿度55%~60%。  相似文献   

8.
麝香鹑为森林禽类,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1孵化与育雏⑴孵化前准备:麝香鹑的孵化期为35~ 36d,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火炕、电褥子、暖水袋等方法孵化。种蛋以产后10日内的蛋入孵为好。种蛋保存温度为10℃~15℃,最高不超过20℃;湿度在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和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常用熏蒸消毒法)。孵化期间的温度应根据入孵的时间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入孵1~3d为39℃,4~7d为38.5℃,8~25d为37.8℃,26~3ld为37.2℃,32~36d为37℃。孵化室的温度为22℃~27℃,相对湿度为40%~45%。孵化到20d时,土法孵化…  相似文献   

9.
各种家禽都有一定的孵化期,但胚胎发育的确切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蛋用型鸡比肉用型鸡孵化期稍短:小蛋比大蛋孵化期短:种蛋保存期太长时孵化期延长:孵化温度略高时,孵化期缩短同,反之则延长.孵化期延长或缩短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有不良影响.禽蛋孵化条件主要有五个,即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  相似文献   

10.
贵妇鸡孵化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的效果,给以最适宜的孵化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根据实践经验,良好的孵化条件应具备下列各因素:1.温度 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1~19天蛋面温度为37.8℃,出雏时的温度为37~37.5℃。2.湿度 贵妇鸡孵化相对湿度,在初期(1~7天)应为60~65%;孵化中期(8~18天)要稍低些,为50%;孵化后期(19~21天),小鸡即将出壳,为防止雏鸡绒毛与蛋膜粘连,湿度可提高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据 Gib Taylor报道,要孵出高质量的雏鸡,在种蛋孵化时,必须考虑温度、湿度和通风。1温度高产肉鸡胚胎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且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温度间差异很小。正常情况下,种蛋孵化期为21~21.25 d,在孵化温度过高时,雏鸡提早破壳出雏。标准孵化温度为37.5℃~37.6℃,如此温度下,高产肉鸡胚胎发育过快,脐部会出现黑块、线状和内脏异位。为防止出现黑块,可将孵化温度调节到37.3℃~37.5℃。采用低温孵化,孵化期延长,但雏鸡质量可提高。2湿度为了保持蛋中水份相对含量,提高雏鸡质量, …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孵化温度对种蛋出雏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1 d出雏法记录孵化厂内的5批种蛋,并对孵化机的温度、湿度、翻蛋次数、风门等进行记录,了解孵化出雏机各因素对出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下5批种蛋的孵化率分别为76.8%、77.7%、83.2%、68.3%、80.0%;温度设定1~3 d为38.0℃,4~6 d为37.8~37.9℃,7~12 d为37.8℃,13~18 d为37.6℃,19~21 d为37.3℃或1~18 d的孵化温度为37.8℃,出雏温度均控制在37.3℃,设定的孵化温度均能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说明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七彩山鸡体型较大、适应性强、生长快,成年鸡平均体重达三.5公斤。养1羽这种商品鸡,饲养期3个月左右,成本大约15元,销售价35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根据各地的经验,其养殖技术要把好五关:1种蛋孵化关入孵的种蛋、孵化室、蛋架等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第1~21无期间,机内温度控制在37.8℃,湿度65~70%。21天后转入出雏机,温度保持在37℃,湿度要提高到75%。每隔2~4小时翻蛋1次,每天中午凉蛋1次,每次约10~20分钟。2雏鸡抚育关进雏后(出壳24~36小时)先开饮,喂给0.1%温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肠道。育雏期主要喂给…  相似文献   

14.
广州动物园自2003年始连续4年对扬子鳄的人工孵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温度28~32℃,湿度92%~98%较适宜人工孵化扬子鳄,能取得理想的孵化率,孵化期为59~76天.在合适的孵化温度范围内,温度愈低,则孵化期愈长,出雏的幼鳄卵黄吸收较好,发育较完全;温度愈高,则孵化期愈短,胚胎发育不完善,出雏后较难饲养.  相似文献   

15.
母番鸭从出壳到5个月左右就可产蛋,蛋重70~80克。产蛋20~30枚后,母番鸭就自然抱窝,35天出雏,其后休产10~15天后继续产蛋,每年可育雏50~80只。如大量养殖,可用人工孵化的方法。人工孵化时,对母番鸭施以醒抱技术,1只母肉番鸭年可产蛋180~260枚。人工孵化技术如下: 1.温湿度:孵化前期(1~15天)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在38.5℃~38℃之间,中期(16~30天)控制在38℃~37.5℃之间,出雏期控制在37.5℃。  相似文献   

16.
1人工孵化 控制好温、湿度。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5~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0~38.5℃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适时翻蛋、照蛋与凉蛋。  相似文献   

17.
法国番鸭的孵化期比较长,从种蛋入孵至出雏共35天。应按不同季节,掌握好孵化温湿度,春季:室温在20℃左右,孵化机内温度为102.5°F,湿度75~85%。夏季:室温在30℃以上,孵化机内温度为101°F,湿度为80%左右。秋季:孵化机内温度为102°F,湿度为80%左右。冬季:室温在5℃~10℃左右,孵化机内湿度为105°F(看胚胎发育可适当调高温度),湿度为70%左右。法国番鸭的孵化,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应做好在机外喷水凉蛋。入孵17天后,开始喷水凉蛋,用干净喷  相似文献   

18.
七彩山鸡是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野生珍禽。其孵化要领主要有以下六点。1 种蛋选择与消毒种蛋好坏是孵化率高低的关键。山鸡蛋颜色青绿 ,蛋壳较脆 ,易产生裂纹。在上蛋码盘时 ,必须轻拿轻放 ,尽量减少蛋的破损。选择大小适中、保存期不超过 5d ,无砂壳、裂纹、钢皮、异形和破损的蛋进行消毒 :按每立方米 7g高锰酸钾、14mL甲醛进行熏蒸消毒 ,消毒 2 0~ 30min。消毒时的温度为 2 5~2 7℃ ,湿度 75 %~ 80 %,消毒效果较好。消毒完毕应立即强制通风排除剩余的甲醛蒸气。2 孵化温度七彩山鸡蛋适宜的孵化温度为前期 ( 1~8d…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孵化模式下温度和湿度对鹅种蛋孵化效果及雏鹅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阶段”变温和“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每种孵化模式设定两种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来评估其对孵化效果及雏鹅早期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种孵化模式具有相近的总体失水率(67%),但采用较高温度的孵化方案具有更高的孵化率(P<0.05)和更短的出雏窗口期(28.5~30 d)。(2)“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的孵化率显著高于“二阶段”恒温孵化(P<0.05)。(3)鹅种蛋孵化周期中,第1~4周种蛋失重率分别为2.44%、4.85%、7.72%和10.67%,呈现前期失重大、后期失重小的规律。(4)“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下,采用37.6℃和64%的温湿度组合所生产的雏鹅在第2~4周的体重极显著高于37.5℃和65%的温湿度组合(P<0.05)。研究表明,二阶段恒温孵化模式(37.6℃+64%)以及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均能产生较好的孵化效果,采用“单阶段”变温孵化模式可提高孵化率,且优化关键孵化参数还能促进雏鹅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