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能反映清远麻鸡体重主要信息的少数几个综合性指标,试验选择经过四个世代选育出来的2个清远麻鸡专门化快羽品系1号(K_1)、2号(K_2)和1个慢羽品系(M),平均分为3组,每组290只,1组为快羽1号公鸡×慢羽母鸡(K_1♂×M♀),2组为快羽2号公鸡×慢羽母鸡(K_2♂×M♀),3组为慢羽公鸡×慢羽母鸡(M♂×M♀),对不同配套组合的清远麻鸡体重与体尺性状的大量测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套组合K_1M、K_2M和MM母鸡在筛选出的4个主成分中,都是主成分1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34.442%、48.009%、48.061%,反映的综合信息量最大,称为整体体型因子;K_1M和K_2M组合主成分2都是胸深因子,而MM组合的主成分2却为冠高因子。3种不同配套组合清远麻鸡各主成分所反映出的信息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江边鸡的种质资源状况,笔者采用入户调查与测定主要经济性状的方法对江边鸡的种质特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公鸡体斜长(24.2 cm±1.7 cm)、龙骨长(16.7 cm±1.7 cm)、胫长(13.0 cm±1.2 cm)、胫围(5.3 cm±0.6 cm),大于母鸡的体斜长(21.8 cm±0.5 cm)、龙骨长(13.9 cm±1.9 cm)、胫长(10.6 cm±0.7 cm)、胫围(4.5 cm±0.3 cm),差异极显著;公鸡体重有大于母鸡的趋势(分别为2.36 kg±0.32 kg和2.11 kg±0.20 kg),但差异不显著。公鸡胸宽为7.5 cm±0.8 cm,母鸡胸宽为7.0 cm±0.8 cm;母鸡的胸深为9.2 cm±1.8 cm,有高于公鸡(8.4 cm±1.0 cm)的趋势。母鸡屠宰率为91.8%,公鸡为86.0%,母鸡屠宰率有高于公鸡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公、母鸡半净膛率均为73.9%,公鸡全净膛率59.0%,母鸡全净膛率58.2%。蛋重为54.8g,平均蛋形指数为1.33±0.05,蛋壳厚度为0.53 mm±0.06 mm。江边鸡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产肉性能好,繁殖力高,对高海拔适应性好,具有较高的遗传潜力和保种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青胫矮脚黄麻羽)为母本,S1系(青胫快大黄麻羽)、Y系(广西瑶鸡,青胫)、H2系(青胫快大黄麻羽)为父本,配套组成S_1♂×D♀(S_1D)、Y♂×D♀(YD)、H_2♂×D♀(H_2D)3个配套组合,每个配套组合随机选取公、母鸡各100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至14周屠宰,测定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3个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基本符合青胫黄羽肉鸡的外貌特征要求;S_1D公、母鸡在饲养期各个阶段的体重均极显著大于YD和H_2D(P0.01);3个配套组合公、母鸡产肉率均为S_1DH_2DYD,其中S_1D母鸡在脂肪含量、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肌间脂带宽和皮下脂肪厚显著或极显著大于H_2D(P0.05或P0.01),S_1D公鸡在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YD(P0.05或P0.01);S_1D的公、母鸡滴水损失和干物质均最小,S_1D母鸡胸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H_2D(P0.01),S_1D公鸡胸肌的pH_(24h)显著大于H_2D(P0.05),S_1D公鸡腿肌的pH_(45min)显著大于H_2D和YD(P0.05)。综合可知,以D系作为优质肉鸡母本时,S_1系为最佳父本。该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外貌和生长性能的要求,适宜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4.
以固始鸡G系公鸡×AH系母鸡、固始鸡G系公鸡×DH系母鸡和固始鸡G系公鸡×MH系母鸡为研究对象,通过配合力测定比较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等的优劣筛选出最佳母本配套品系。结果表明:GAH组合生长速度最快,GAH组合16周龄公鸡比GDH组和GMH组重170~182 g,母鸡比另外两组重119~120 g,且料重比最低。16周龄除胫长和胸深外GAH组公鸡的其他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大于GDH和GMH两组。三个配套组合试验鸡16周龄屠体率大于85%、全净膛率大于65%,产肉性能良好。三个组合中,GAH组半净膛率和腿肌率大于其他两组且腿肌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GDH组胸肌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但GDH组剪切力最大。总体而言,GAH组生长发育和体尺指标在整个饲养期间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组合,且其屠宰性能优,综合评价GAH组的生长最快,肉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江山乌骨鸡和白耳黄鸡正反交F1代的生长、屠宰性能,选择江山乌骨鸡(J)和白耳黄鸡(B)的正反交F1代(J♂×B♀)、(B♂×J♀)各150羽,统一饲养至120日龄,测定分析其生长、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F1代的42、56、90、120日龄体重均高于亲本值,正交12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为1058.0 g、母鸡为913.0 g;反交公鸡平均体重为1144.0 g、母鸡为917.0 g。公鸡体重杂交优势率达8.5%。F1代腹脂率显著高于亲本值(P0.05);反交全净膛率显著高于正交亲本值(P0.05)。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隐性白鸡(32周龄)和海大香特Ⅱ号鸡(42周龄)四个品系10项体尺指标(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胸围、髋宽、胸角、胸宽、胫长、胫围)的测定,研究快慢羽基因对成年优质肉鸡体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慢羽基因影响成年优质鸡的体型发育,且呈现出品系间的差异性.其中,隐性白慢羽公鸡的胫比快羽公鸡的长但较细,胸部肌肉丰满,隐性白慢羽母鸡比快羽母鸡体型大,胫长而粗,整个胸部发育好;海大香特Ⅱ号快慢羽公鸡间的体型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比慢羽母鸡体重大,体型长、宽、深,但胫部并不长,而且胫比慢羽母鸡还要细.  相似文献   

7.
不同杂交组合优质冷鲜鸡体尺与屠宰性能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杂交组合优质冷鲜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等性状,初步筛选杂交组合,并通过分析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建立最佳回归方程,提高育种效率。对63日龄三个杂交组合(ABC、ABD、AEB)优质冷鲜鸡体重、体尺及屠宰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三个杂交组合63日龄母鸡体重均超过1.8 kg,公鸡体重均超过2.2 kg。公母鸡的屠宰率均超过86%,全净膛率均超过68%。ABC母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P0.05)。三个组合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和胫围均显著大于母鸡。ABC和AEB公、母鸡的体斜长均显著大于ABD公、母鸡;ABC公、母鸡胸深显著大于AEB公、母鸡;ABC母鸡胫围大于AEB母鸡。屠宰性能与某些体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单侧腿肌重与胫长极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740、0.770、0.742、0.693、0.651。建立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与某些体尺性状的最佳线性回归方程,将对屠宰性能影响显著的相关体尺性状代入回归方程,可预测相应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集了110个中国地方品种鸡所在地的生态因素(平均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和生产性能指标,以研究其对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显著影响公母鸡胫长、公鸡胫围和胸肌率、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蛋重(P0.05);炎热条件下公母鸡胸宽、胫长和母鸡胫围生长较差,公母鸡屠宰率和公鸡半净膛率在暖条件下表现较好,蛋重在凉条件下较高;年均降水量对中国地方鸡品种公母鸡体斜长、胫长、骨盆宽及公鸡的腿肌率、胸肌率和母鸡体重、全净膛率、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年均日照时数对公母鸡体重、公鸡胸深和母鸡胫长、骨盆宽、屠宰率、腿肌率和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京海黄鸡的保护、开发提供参考数据,对不同性别京海黄鸡体尺及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鸡16周龄平均体斜长、胸骨长、胸宽、胫长、胫围分别为22.13,11.98,11.06,11.23,4.16cm;母鸡上述指标分别为19.78,10.72,9.06,9.01,3.82cm。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88.08%、81.36%、68.86%、7.66%和11.63%,母鸡分别为88.12%、80.69%、68.12%、8.00%和10.53%;公母鸡各项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且体斜长、胫长与各屠宰性能指标呈极显著相关,其余各体尺指标之间、体尺与屠宰性能指标相关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京油鸡不同配套组合的蛋用性能,为养殖者和消费者提供参考数据,试验以北京油鸡当前常用的两种蛋用杂交组合,即组合1[(W♂×K♀)×(M♂×G♀)]和组合2[(K♂×W♀)×(M♂×G♀)]作为研究群体,对母鸡18~66周的产蛋率和蛋品质性状进行跟踪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油鸡两种配套组合中,组合2的高峰产蛋率为73.2%,比组合1高6个百分点;在整个产蛋周期中,两种配套组合的鸡蛋均具有良好的蛋白高度和蛋壳品质,蛋黄比例高,全蛋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除个别周龄个别指标外,两种配套组合鸡蛋的蛋品质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北京油鸡两种配套组合的常规蛋品质及全蛋营养成分基本无差异,而组合2又因高峰产蛋率高可以作为首选的配套组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霞烟鸡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关系,以325只(公鸡165只,母鸡160只)120日龄霞烟鸡为试验对象,测定了活重和胫围、体斜长、龙骨长、胫长、髋宽、胸深、胸宽等7个体尺性状以及胴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等6个屠宰性状,计算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并用SA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霞烟鸡公鸡大多数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都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霞烟鸡胫围、体斜长、龙骨长、胫长、髋宽和活重与胴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霞烟鸡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可通过选择胫围的大小,间接提高霞烟鸡公鸡屠宰性状;通过选择胫长的大小,间接提高霞烟鸡母鸡的屠宰性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用优质鸡专门化品系S3系与S09系进行正反交,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4个组合:S3♂×S3♀、S09♂×S09♀、S3♂×S09♀和S09♂×S3♀,观测亲本及其杂交组合F1代0~12周龄体重、饲料转化比、12周龄末成活率、屠宰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以此探究S3系与S09系正反交组合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为筛选更加适宜市场推广的优质黄羽肉鸡商品代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S3♂×S09♀和S09♂×S3♀组公母鸡与两亲本组合相比,在体重、饲料转化比、成活率和屠宰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S09×S3组3周龄后体重、饲料转化比(3.11∶1和3.18∶1)和成活率(98.1%和96.7%)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3×S09组(P0.05),而S3×S09组屠宰率(89.97%和87.76%)、半净膛率(82.83%和80.87%)和全净膛率(67.83%和65.51%)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09×S3组(P0.05)。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S_1系(青胫快大黄麻羽)为父本,A系(青胫中速黄麻羽)、D系(青胫矮脚黄麻羽)、E系(青胫羽色偏红)、G系(固始鸡,青胫,慢速型)为母本,配套组成S_1♂×A♀(S_1A)、S_1♂×D♀(S_1D)、S_1♂×E♀(S_1E)、S_1♂×G♀(S_1G)四个配套组合,筛选最佳母本配套品系。每个配套组合随机选取公、母鸡各100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至14周龄屠宰,测定各配套组合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等。结果表明:四个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基本符合青胫黄羽肉鸡外貌特征的要求。S_1D体重较大,料重比最小,综合评价最优,生产性能较好;S_1D、S_1E的屠宰性能较好;S_1D、S_1G的肉品质较优。综合可知,以S_1系为父本D系为最佳配套母本,该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外貌和生长性能的要求,适宜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有色羽鸽种的产肉性能,选取银羽王鸽和灰羽王鸽成年鸽20对、28日龄乳鸽30只,进行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YW(成年银羽王鸽)龙骨长、胸宽、胫围显著小于HW(成年灰羽王鸽)(P0.05),YW28(28日龄银羽王鸽)龙骨长、胫围显著小于HW28(28日龄灰羽王鸽)(P0.05)。YW和HW、YW28和HW28体重及屠宰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个品种乳鸽的胸肌率都在22.3%,成年鸽高达29%,屠宰率86.7%~87.5%、全净膛率65.3%~67.0%。28日龄乳鸽体重和体格已经达到了成年鸽的85%。YW和HW体重、屠体重、半净膛率、胸肌率极显著大于YW28、HW28(P=0),但屠宰率成年鸽和乳鸽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YW腹脂率显著小于YW28(P=0.025),HW腹脂率也小于HW28。灰羽王鸽体尺指标公母鸽间没有产生差异(P0.05)。银羽王鸽公鸽胫长、胫围极显著大于母鸽(P0.01),公鸽龙骨长显著大于母鸽(P0.05)。两个品种公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母鸽(P0.05),腹脂率母鸽显著大于公鸽(P0.05)。研究结果提示,银羽王鸽体型略小于灰羽王鸽;两个鸽种产肉性能相当,肉用性能良好;乳鸽早期生长迅速,有效食用比例等同于成鸽,脂肪含量高于成鸽;银羽王鸽,龙骨长、胫长、胫围可以作为鉴别公母的参考指标;成年母鸽脂肪囤积能力大于公鸽。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在果园中散放饲养条件下饲养的154日龄的凉山岩鹰鸡20只,公母各10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活重公鸡极显著地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6.64%和83.70%,半净膛率分别为81.30%和78.25%,全净膛率分别为68.45%和65.65%,公鸡都显著地大于母鸡(P<0.05);在胸肌率、腿肌率指标中,公鸡略大于母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的腹脂率极显著地小于母鸡(P<0.01);在肉色、pH值、失水率、嫩度等多数指标优于优质型崇仁麻鸡和大型白羽肉鸡(科宝)、粤禽快大黄鸡2003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家禽育种中心崇仁麻鸡♂×(崇仁麻鸡♂×隐性白羽鸡新品系♀)♀(配套1)和固始鸡♂×(崇仁麻鸡♂×隐性白羽鸡新品系♀)♀(配套2)为素材,进行肉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①两配套组合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配套2比配套1重109.6克且饲料报酬高0.171;②两配套组合龙骨长、冠长、冠高、胸宽差异不显著(P>0.05),体斜长、胫长、胫围、胸角差异极显著(P<0.01),配套2均高于配套1.③两配套组合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配套1腿肌率显著高于配套2(P<0.05).④两配套组合胸肌失水率、PH值、肉色、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配套2的肉用性能优于配套1,隐性白羽鸡新品系在优质鸡配套系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培育适合屠宰加工的早熟、青脚、优质肉鸡新品系,通过比较63日龄ABC、ABD和AEB杂交组合鸡群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初步筛选最优杂交组合。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63日龄母鸡体重均超过1.8 kg,公鸡体重均超过2.2 kg;公母鸡的屠宰率均超过86%,全净膛率均超过68%;ABC母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ABC组合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P0.05);ABC和ABD组合公母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EB母鸡肌苷酸含量(P0.05);ABC公母鸡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D母鸡、AEB公鸡(P0.05);3个杂交组合组合间、组合内及公母间屠宰性能(失水率、剪切力和p H)均差异不显著。ABC公母鸡胸肌肉色L值显著高于其他2个杂交组合(P0.05);ABC母鸡肉色a值显著低于AEB(P0.05)。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发现ABC组合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苷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相对较好,初步确定ABC组合最佳,为下一步优质冷鲜鸡的新品系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仙居鸡的体尺测量及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仙居鸡的体重、体尺及公鸡肉品质与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对所涉及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仙居鸡平均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胫长、胫围分别为14.05cm、10.4cm、8.85cm、7.15cm、3.1cm;仙居公鸡的屠宰率达90.97%,半净膛率为80.16%,全净膛率为63.27%,胸肌率7.7%,腿肌率14.2%;肉质参数(pH值、透光度、失水率、嫩度)中仅嫩度与pH值、透光度、龙骨长、胫长有中度相关;屠宰性能(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及腿肌重)的各项指标间高度相关;龙骨长、胫长有中度相关;体尺指标(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胫长、胫围)的相关系数为0.424~0.885.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矮小鸡与藏鸡屠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高原地区10只成年矮小鸡和10只成年藏鸡屠宰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矮小鸡比藏鸡高2.2%;藏鸡公鸡全净膛率为53.9%,矮小鸡公鸡全净膛率为64.9%,差异极显著;藏鸡母鸡全净膛率为58.1%,矮小鸡母鸡全净膛率为51.5%,差异极显著;藏鸡公鸡半净膛率为74.2%,矮小鸡公鸡半净膛率为81.5%,差异显著;藏鸡母鸡半净膛率为77.1%,矮小鸡母鸡半净膛率为66.2%,差异极显著。经测定说明矮小鸡的屠宰率高于藏鸡。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黑化雉鸡进行体尺及屠宰性能测定,试验选择18周龄黑化雉鸡60只,测定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骨盆宽、胫长、胫围、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结果表明:黑化雉鸡平均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骨盆宽、胫长、胫围分别为18.01 cm、10.46 cm、6.74 cm、8.40 cm、3.56 cm、7.23 cm、2.61 cm,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分别为92.20%、87.55%、79.54%、26.77%、23.21%。黑化雉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