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颜娜 《河南农业》2008,(22):55-55
阿瑟·米勒在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中首次尝试性地剖析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嫉妒,即驱动社会前进,又驱使其疯狂的、令人反感的攀比过程。而在《推销员之死》一文中的威利·洛曼的悲剧人生正是驱使他躁动不安的嫉妒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2,(14):30-32
正《当幸福来敲门》剧情简介: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这种不安定的生活已经影响到家庭的和睦,最终妻子琳达忍受不了经济上的  相似文献   

3.
赵巍巍 《河南农业》2014,(10):57-58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威利·洛曼的个体悲剧。用拉康人格理论分析威利·洛曼的精神世界,进而揭示其悲剧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问世以后,研究评论者众多。《花腔》以破解主人公葛任的生死之谜为主线,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讲述与引文相互补充、说明、参考、对照,将一段葛任的历史演绎为一组故事碎片,在这种众声喧哗揭示历史真相的过程中,不仅主人公葛任的个体生命之花得以呈现,而且文本中被遮蔽的诸多生存状态浮出水面。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图从"花腔"的层层遮蔽中透视特殊语境下几个主要人物生存的某种尴尬和艰难。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派作家,《飞蛾之死》是其代表作。在《飞蛾之死》中,作者通过对一只飞蛾的生死瞬间的描述,以一种极度浓缩的意象视觉效果,娴熟的意识流手法,独特的叙述视角展现了一个小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终结的感觉》秉承了作者一贯以来对记忆和历史的主题关切,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对往昔岁月的探寻之旅,表达了对记忆书写的思考。小说借助真实与虚幻冲突带来的记忆张力,不断加强记忆叙事中的自我审视和伦理反思,揭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面临的生存焦虑和伦理困境,并探讨了在多元现实的解构中个体与自我的和解之路。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从根本上讲是对语言在一定语境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的科学。本文就翻译的本质和语境的关系及如何在翻译中结合语境避免误译、死译,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散文《飞蛾之死》的文体学解读,说明文中的语言选择并非随机性的,而是为揭示其生死本质这一主题服务的。文中的语言手段起到了丰富文章内涵、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因此,文体学解读有助于揭示散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翻译中 ,一个词应如何理解和翻译 ,取决于它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对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境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语篇理解需依靠语境,理解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认知语境。语境有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本文主要从动态语境的角度分别从词义的选择、排除歧义、挖掘修辞的蕴涵等方面论述语境时语篇理解的影响。理解语篇离不开语境,语境能帮助读者正确选择词义、消除歧义、理解语篇的隐含意义、欣赏语篇以及提高读者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密不可分,现代英语课堂上英语语篇教学中不可缺乏文化语境教学。文章以具体语篇为例对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文化语境教学进行研究,说明了英语语篇教学中文化语境教学的意义,探讨具体应用,指出在文化语境层面上进行语境品读及语境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作品《活着》和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两部产生在不同时空下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它们以对生命力量的尊崇作为人类探索生存价值的灵魂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生存考验,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生存主题上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探寻其中潜藏的生存内涵,在当代人遭遇生存困境时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境作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以及对语境的解构和重构能力,以提高其文章理解能力。本文主要从语境理论入手探讨了语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模因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然后阐述了心理语境在语言模因中的作用;之后,透过模因论中语言模因复合体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推测语言意义,尤其是相同语言形式背后不同会话含义的认知过程,并初步建立了“语用意义认知三阶段”这一假说;最后,提出了从实验角度提供实证对语用认知理论和模式进行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家族小说的叙述方式经历了一个从全知叙述到限制叙述的转换,相应地,叙述者完成了从整合到分裂的转变,统一的权威的叙述姿态被打破并逐渐走向复合多元.家族小说叙述方式的转换,既表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个体选择,又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对家族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从叙述方式的角度考察家族小说,将进一步从形式入手深化对家族小说的研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语境对语义的理解和确定至关重要。本试图从时间、地点、人物、话题和社会化等几方面探讨言辞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目的在于帮助英语学习正确理解言辞外语境,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鹿鼎记》是金庸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很多人物都被冠以特殊的江湖绰号,江湖绰号能够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仅需要理解其表层涵义。还需要更深层的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意象,并以此为引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理解金庸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在将其翻译为英语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文化语境理论为视角,对《鹿鼎记》中人物的江湖绰号英译进行分析,探究译文绰号的文化意象传递效果,并指出只有完整、准确地传递原语文化意象,才能让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境,即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对语篇生成与理解具有重大作用,一向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等所关注。文章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为出发点,针对其语境观的不足,具体分析交际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现象及特征,结合语篇构建模式研究主观心理语境是如何构建的。指出主观心理语境主要由三个变项构成:认知、情感及意向,而交际者通过心理语境对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过滤来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情景语境与主观心理语境共同推动语言和语篇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雪晴》集在第一人称叙述中表现出来的作者与家乡“人事”的距离和作者对尚武精神的反思,反映了沈从文适当调整他的回忆性乡土书写叙述策略的努力。在《雪晴》集中,叙述人的讲述、描写、思考在故事的当下进展中进行,却又将讲故事的本领和议论、说明性的因素适当调和起来,这自有作者对不能始终如一从容行文的理解,但如果从讲述效果的取得来看,此种做法可能一方面促进乡土书写所着重处理的诗意境界和外部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揭露血淋淋的乡土械斗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