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跟踪研究,总结了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林改工作面临的困境,指出要建立起产权明晰、主体到位、权责明确、流转规范、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就必须巩固主体改革成果、拓宽资金来源、规范林权流转。 相似文献
2.
3.
简述了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的历程、作用和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薄弱环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林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永靖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群众认识不足、林改后林木管护和造林经费困难、林地林木流转存在的隐患、政策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还权于民、多渠道融资办法、政府出台有关林改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红霞 《新农村(黑龙江)》2012,(11)
大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先后经历了5次重大变革,初步形成了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政策引导,落实林权责任,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集体林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配给农户,使农民能够切实得到林业经营的权利。但在林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权利纠纷,而目前我国林权纠纷管理部门在处理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管理部门如同虚设。基于此,分析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夯实基层力量等、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总结了固原市黄铎堡镇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的措施,并根据当前情况提出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巢湖市林地林权现状、集体林权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集体体权改革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林业生态市的重要举措;尤其对太原市来讲,山地、林地和荒山较多,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在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随着农民产权意识的加强,林产品价格上涨,政府减免农业税等多项惠农政策,经营林业的收益明显增加,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已租赁的集体林地所进行改革已达共识。在综述我国已租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我国新一轮已租赁集体林产权改革的公开性、农户的参与性高以及林改后农户间经营的林地面积均分化程度有所增强;提出已租赁集体林产权改革演化机理为:由分权到集权再分权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家庭到团队经营再到家庭经营;依据林业经营行业特性,认为其家庭经营模式应是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投融资创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8)
在分析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主要制约林农和林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进行林业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林业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机制创新.认为:发展林权证抵押贷款模式,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和林农之间的贸易信贷,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发展信托融资与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林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森林保险与林业贷款保险,是林业投融资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政府重视、业务培训、制定方案、统一管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罗甸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邵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邵阳县的实际情况从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保障收益、配套措施等方面论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集体农地管理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生态脆弱区江西省兴国县、上饶县、余江县样本村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地调整的不同组织者类型的平均土地调整次数来看,在调查区,尽管基层政权组织及其延伸组织会介入农村土地或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事务,但土地调整的愿望最强烈的还是农民自己,而行政组织及准行政组织(行政村与村小组)土地调整的需求不如农民自己强烈。最后,论文从改善集体农地管理权、提高农地承包权稳定性方面,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集体农地管理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生态脆弱区江西省兴国县、上饶县、余江县样本村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地调整的不同组织者类型的平均土地调整次数来看,在调查区,尽管基层政权组织及其延伸组织会介入农村土地或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事务,但土地调整的愿望最强烈的还是农民自己,而行政组织及准行政组织(行政村与村小组)土地调整的需求不如农民自己强烈。最后,论文从改善集体农地管理权、提高农地承包权稳定性方面,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