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种植基地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文章就马铃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真菌及病毒侵染的主要病害及蚜虫、蝼蛄造成的虫害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中包括生物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希望能给马铃薯农业生产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绥化市北林区主栽作物之一,但是马铃薯生产中常因发生病害而使马铃薯减产,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造成病害的主要因为,并对马铃薯主要病害的症状进行详细描述,提出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影响其产量、质量,因此,加强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析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虫害,并针对不同的病害、虫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河北省二季作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区马铃薯生产中的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丝核菌病、炭疽病、环腐病这六大常见病害的病害症状与发病特点,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为北方二季作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受害后造成死苗、死株,一般减产1 0%~2 0%,重者达3 0%,对马铃薯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笔者从马铃薯环腐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描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生产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魏小平 《蔬菜》2016,(7):61-62
为实现马铃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质高产,渭源县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品种选择、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垄作栽培技术,同时达到节约劳力、操作简便、技术可靠的显著效果,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即可当粮又可作菜,但由于病害浸染导致马铃薯减产和商品性状降低,所以防治马铃薯病害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 马铃薯病害主要有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疮痂病及生理病害。 1.病毒病:是由马铃薯过滤性病毒引起的,它的种类较多,一般以花叶、卷叶、皱缩及坏死病毒病危害较重。 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其中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是主要的病害,文章介绍了这些病害的发病规律、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做到及时预防、科学防治,确保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坏疽病是典型的贮藏病害,脱毒种薯平均烂薯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在我国多个省区具有潜在的风险。生产上要做好综合防治措施,尽早发现,及时防治。马铃薯坏疽病(Phoma foveata Foister)又名茎点霉腐烂病、纽扣状腐烂病,是马铃薯上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之一,我国列为进境检疫性重要病害。在欧洲、北非、南美和大洋洲等多个洲23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渭源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通过对渭源县马铃薯种薯繁育条件的分析,确立了渭源县马铃薯脱毒原种高山自然隔离繁育基地的选址指标,并对适宜繁育区域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1.
于2009-2010年对广西玉林地区冬瓜种植病害种类和发生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有8种病害在该地区发生,其中冬瓜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和褐斑病普遍发生,冬瓜疫病和枯萎病是影响冬瓜产量最严重的病害。同时指出了现阶段玉林地区冬瓜生产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害,一旦发病,极易引起流行,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等特点,在调查、研究、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为主、农业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产量高、抗晚疫病性强、适宜贵州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系,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威宁县对21个马铃薯品系(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1个品系表现为高产、抗晚疫病,产量与对照‘威芋3号’呈极显著差异,比对照增产84.3%~201.6%。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系的晚疫病感病等级和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45。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3 a 利用不同栽培措施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定位试验,结果 表明,2009~2011 年
深翻处理的耕层土 壤真菌数量与连作相比降低29.59%~51.63%,菌剂处 理降低10.41%~71.96%,微肥处
理对改善土壤真菌数量效果不明显。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早疫病发病率比 连作降低10.00 个百分点到35.00
个百分点,菌剂处 理降低11.67 个百分点到38.33 个百分点,微肥处 理降低11.66 个百分点到26.67 个百分点;
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早疫病病情指数比 连作低20.34%~75.51%,菌剂处 理降低23.83%~64.50%,微肥处 理
降低20.34%~52.26%,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病 率比连作低15.00
个百分点到37.50 个百分点,菌 剂处理降低7.50 个百分点到36.67 个百分点,微 肥处理降低15.00 个百
分点到25.83 个百分点;深翻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 数比连作低57.03%~80.44%,菌 剂处理降低
24.69%~66.67%,微 肥处理降低27.12%~50.76%,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深翻处理的马铃薯
比连作增产21.20%~29.99%,微肥处理 比连作增产6.14%~20.49%,菌剂处理比连作增产1.29%~13.42%,
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临沂市机播条件下红玫瑰彩色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开展了机播马铃薯相同行距(90 cm)、不同株距(14、18、22、26 cm)的密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红玫瑰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茎粗、主茎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红玫瑰物候期无明显变化,株高、马铃薯晚疫病株数呈升高趋势,茎粗和主茎数呈降低趋势,商品薯率和商品薯产量呈下降趋势。以行距90 cm、株距22 cm密度下商品薯667 m~2产量最高,为2 129.25 kg,并且马铃薯晚疫病未见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连彩虹  漆文选 《蔬菜》2019,(6):47-50
为了改进渭源县蚕豆传统种植中的管理粗放、缺乏相应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弊端,充分发挥当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及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总结出了667 m~2产量为200~250 kg的蚕豆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有效遏制了近年来日益明显的蚕豆品种种性退化、病害严重、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的趋势,通过优选良种、合理选茬、精细整地、留根养土,以及广施农家肥、补施优质化肥、适时早播、宽窄行种植、促发壮苗、早防病虫害、科学收贮等一系列高效栽培措施的应用,保证了渭源县蚕豆的传统特色优势,同时达到了大面积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β- 氨基丁酸(BABA)、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J)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最佳药剂和适宜浓度,将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无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4 种抗病诱导剂处理能够导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和产量增加,且随浓度增加,晚疫病抗性增强,其中BABA 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适宜浓度为50 μg · mL-1,防效为64.8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化学杀菌剂相比,BABA与杀菌剂混合处理效果更好,晚疫病最终防效高达81.28%,产量为2 911.08 kg ·( 667 m2-1。以上结果说明:BABA 能够较好地诱发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田间防治推荐将化学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BABA 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WP)、50%烯酰吗啉(安克)WP、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SC)、64%恶霜·锰锌(杀毒矾)WP、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WG)、70%丙森锌(安泰生)WP、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SC、18.7%烯酰·吡唑酯(凯特)WG、25%双炔酰菌胺(瑞凡)SC和50%多菌灵WP等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WP之外,其他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90%以上,增产10.90%~20.30%,净收入增加500~1000元·(667m2)-1。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提出广东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首先是72%霜脲·锰锌WP和50%烯酰吗啉WP,其次是68%精甲霜灵·锰锌WG、18.7%烯酰·吡唑酯WG、25%嘧菌酯SC、70%丙森锌WP和64%恶霜·锰锌WP。  相似文献   

19.
陈亚莉 《蔬菜》2018,(12):50-53
为了探明外界因素对绞股蓝疫病的影响,有效控制绞股蓝疫病,在绞股蓝主产区的平利县城关镇和长安镇选择不同海拔、土壤pH值、前茬作物、施肥种类以及不同绞股蓝品种等条件下的5个试验点进行绞股蓝疫病发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疫病发生与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p H值每升高1,病情指数平均约降低10。前茬和间套作物对绞股蓝疫病发生程度均有严重影响,以马铃薯影响最大,番茄次之,辣椒再次之;间套或前茬作物为玉米时,绞股蓝疫病发生相对较轻。海拔每升高100 m,绞股蓝疫病病情指数降低6.4。绞股蓝种植过程中过度施用尿素,疫病发病早且重,施用磷酸二铵+尿素则发病较迟较重,施用农家肥+沼液的病害轻,施用菜籽饼+沼液的发病较迟且最轻。试验弄清了绞股蓝疫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即首先是单一使用化肥是导致疫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前茬作物,再次是低海拔和低p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