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等学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机遇。基于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情况的统计,剖析了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行业优势逐步削弱、综合性大学在农林领域势头强劲、学科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科建设支撑条件薄弱、学术大师匮乏及社会声誉需要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对策:一是要正确把握"双一流"建设基本原则;二是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对接;三是要进一步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四是要建立高等农林院校命运共同体,推动农林行业的整体发展;五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双一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排名均属于B类和C类,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整体上有一定差距。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社会声誉等角度分析,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专业发展缺乏特色,无法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抗衡;缺乏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师资;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尖端试验条件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有较大差距;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行业认可度较低,难以通过获得社会资源提高学科实力,等等。因此,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特色学科上的优势,以长板补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开拓具有农林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一是要发展与农学大类相关的有高等农林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方向;二是要依靠高等农林院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领军人才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农林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手段和先进仪器设备;四是要开拓具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在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占据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林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建设一流本科、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各高校掀起了重视本科教育的新浪潮。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改革的总遵循。高等农林院校要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立德树人、内涵发展、重构知识体系、打造共享平台、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深化教育创新,努力培养更多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开放课程建设是农林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引导和推动农林教育的重塑,有利于促进农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以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通识教育缺位且对农林教育的适应性不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不够、开放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等问题。为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开放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的开放课程、国际化教育与本土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开放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通的开放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不仅明确了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而且丰富了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资源,加强了开放课程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新农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建设难以融合优势学科和行业资源、课程设置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改革的措施: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具有新农科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农科专业的特色;三是要构建新农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要建设师资队伍,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并在专业特色、实训条件和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培育的主力军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从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学科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做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并从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建立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同时,高等农林院校所在地的各级政府也应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与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林学、草业科学、园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现行"遗传学"教材缺少分子细胞遗传学教学内容的现状,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子,分析了分子细胞遗传学长期未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如下原因:①缺乏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②不同发展阶段原位杂交技术的局限性。讨论了将分子细胞遗传学纳入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构建完整遗传学知识体系的客观需要;在遗传学研究中分子细胞遗传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列入遗传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进一步优化整合当前"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将"植物根尖材料的收集、预处理与固定""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切口平移法制备45S rDNA分子探针""植物荧光原位杂交与信号检测"等内容引入"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与瑞典的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国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多媒体设备的采用和考试题型等方面基本相同,但瑞典的高等农林院校更偏重于实验教学,强调优秀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以及不同教学形式的采用。因此,中国的高等农林院校可以引以为鉴,通过直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加实验内容等措施,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等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开拓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格特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心理能力同步发展的共赢局面,是当代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的重要主题,同样也是高等农林院校应予以重视的问题.为此,针对体育运动状态、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三者之间关系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或空白之处,以体育运动状态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和自我概...  相似文献   

10.
高等工科院校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多采用经验教学的方式。该文以分析经验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为切入点,针对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后出现的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年轻化、学时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传统要延续,特色要保持,方法和体系要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即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实现阶段化的过程教学;打破"最后算总账"的传统,将学生的成绩评定与整个设计过程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需求差异化、专业门类细化、教育信息化等新形势。为了建设"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农林大学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建设复合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但是,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前仍面临着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一是要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兼顾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以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绿色农林业、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二是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行业+管理"和"科技+商业"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跨学院的复合型课程;强化由多类型实践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和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四是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加强案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五是要优化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复合型师资的引进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六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共识与共赢;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共生型和"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定向培养模式的探索,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发展建设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一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与建设要特色化,既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二是人才培养要国际化,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国际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人素质;三是科研成果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将学科建设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融合,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服务;四是学科建设应着眼于全球化,搭建全球化的学科交流平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工科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在分析当前教学在存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实验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与建议,尤其强调了农林专业背景与工科内容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省部共建高等农林院校的本科生源结构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临着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低于其他科类高校、生源构成呈地域化趋势、难以吸引优质生源等问题.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对近年来本科招生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省部共建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深化办学机制的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主动出击,加大招生的宣传力度;统筹协调,推动招生计划向西部地区和农林业大省倾斜等.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入手,剖析了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浙江农林大学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的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然而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于生源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针对目前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和实践存在的问题,结合双语教学实践,探讨了适合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即分班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阶段教学;灵活使用各种教材和讲义;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增加互动环节;积极进行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尝试组织更有效的教学实践、讨论等教学环节;尝试研究型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探索高等农林院校育人新模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简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首先,在阐释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人格养成为根本的内涵意蕴的同时,明确“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三大原则。其次,从3个方面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建构进行了实践探索。一在通识教育方面,创新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由“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等6大课程板块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专门成立通识教学部,建设知识面广、课堂教学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多角度思维的高水平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社区的合作以及产教融合,通过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建立双校园制和书院制等,拓展办学空间,在通识教育中组织实施研学实践,并力求把通...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林学专业的“林木病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现代化林业市场需求的能力。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面临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考核模式有局限、教材内容存在时空局限性、实践教学资源较匮乏等问题,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农科建设理念引领下,以现代林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区域病害种类方面的内容,引入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研究新成果以及实际应用新技术;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增添了无人机化学防治病害的实践教学项目。二是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课堂重点和难点分析的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答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以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考核指标,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确定考核方式和考核项目,构建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四是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自编课程补...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对农林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过多、没有专业特色、验证性实验多、没有给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和未使用网络技术等问题,不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优化"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结构;编写内容上,体现基础技能训练与综合实验相结合、与农林相关专业紧密联系、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教材纸质版与数字资源的结合。改革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等林业院校“211工程”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高双林,王艳青“211工程”是国家批准的高等院校重点建设项目,是出人才、出成果、促改革、增效益、上水平的教育工程。面向21世纪,我国林业建设及林业产业的发展对高等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