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对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农民参与意愿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制度建设、社会资本与行为表现等对农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资本、扩大公众参与权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必须农村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始终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村民主体和 市场主体力量。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存在参与意识薄弱、参与层次低的现状,以及 政策法规不集中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要持续加大对环境问题治理的投入,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保 政策的决策过程,加强对公众环保行为的引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治理除政府和企业以外,还需要树立环境多元共治理念,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环境社会治理。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社会治理需通过强化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环保公益组织和环保行业协会,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路径来实现,达到减少环境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以和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南京市亲见村环境治理为例,采用嵌入性理论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社会组织多维嵌入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模式,并从制度脱嵌、能力脱嵌和合作脱嵌3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存在法律制度缺位于公众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滞后于农村环境治理,社会组织脱节于政府、村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外部支持、内部再造和协同再嵌的角度提出制定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和加强政府、村民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圆圆  左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77-3380
政府、企业与农户、环境非政府组织是必不可少的三大环境治理行为者,他们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由政府作为主导,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便带动公众参与、制约企业并监督政府的设想,以通过协调政府与企业和农户、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达到解决环境治理中的各种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治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农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写作,对P镇存在的三种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结合各种治理力量,使农村环境治理实现最优化,以建设生态宜人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云怀  卢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09-6710,671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书面征求意见、公示和听证会等。通过对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重视程度较弱、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和有效性缺乏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可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民对公众参与的重视力度,积极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信息公开是充分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前提。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环境知情权的缺位导致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信息公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20-2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农村经济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开始开展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问题情况极其复杂,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政策,还需要社会公众力量一起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才能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积极举措主动给村民们普及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知识,加强环保教育和引导,为社会公众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和环境政策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两型社会环境治理政策中参与人之间的联盟与对抗的分析发现,中央政府提高环境监督和惩治水平、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环境政策设计,中央政府要提高政策威胁的置信度、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问责和鼓励社会参与及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治污.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相对滞后的环境管理体制,要求我国必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涉及公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法律和环境管理支撑法律渐成体系,政治性和社会性两大参与途径逐渐建立。然而,公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仍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体系、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公众参与渠道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实现我国农村环境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环境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治理已进入以利益为核心的政策博弈阶段。通过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博弈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间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流域功能区划的不完善,流域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环境法治有效性的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博弈。根据政策博弈模型要构建在流域治理中的合作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推动公众环境参与和提高环境法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居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身是对新农村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由之路,在进行改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方法、有选择地开展相关整治工作,总结各地区改善的成功经验,立足于本土的自然条件及各种房屋设施,让农民参与自主建设等。这些举措都可以让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更好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当地的乡土特色。本文将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城镇化政策的实施,我国一些地区乡村环境恶化、乡村环境治理问题呈错综复杂之势。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意识、政府部门权力结构的运行高效、基层政府信任度的普遍提高,是当前乡村环境治理的迫切需求。由于乡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各种秩序混沌,从而妨碍了乡村环境治理的进程。因而,重构乡村环境治理秩序迫在眉睫,破解"搭便车"行为成为实现乡村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主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对陕西M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的实地调查,发现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控制村民私利最大化倾向、促进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有明显正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促进村庄利益沟通协调,增强利益共识,化解利益冲突;社会规范能够约束村民的环境行为,提高个体对其他村民参与集体行动的确定性,增强村民的参与信心;社会信任有助于推动优势资本交换,吸纳村民为人居环境治理投资,降低人居环境治理成本。三者共同作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可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促进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6.
胡友芬 《乡村科技》2023,(11):123-12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资金、技术模式、主体、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应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应用治理技术模式,推进“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健全治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7.
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环保职能弱化,而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探讨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扩展环境权益,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自卫权,完善公众的环境索赔权和诉讼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应介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成为日常生活准则和人人应尽的义务。参8。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祝才 《甘肃农业》2005,(11):36-36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民主原则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延伸和发展。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对维护公民自身的环境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进程,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参与评价的公众范围、对象及时机,进而指出该法对公众参与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究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对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福建、河南和四川3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部模型,将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分为参与意愿和支付水平,分析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状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探讨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60.98%的农户愿意为改善村庄环境支付费用,具有参与意愿的农户平均支付水平为429.08元。农户之间虚拟社会网络存量分布较不平均,有较多农户虚拟社会网络存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均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群体差异。农业收入越高的农户参与意愿越高。虚拟社会网络的拓展有利于缓解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在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时所面临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应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改善农户用网环境;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活力,改善农户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20.
李艳  王倩  范晓梅  温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58-8259
目前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师在以人为本、注重使用者的需求方面做得不够,缺少实质性的公众参与。根据我国国情,提出设计应由领导者、设计者、公众共同来完成,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模式。同时,认为应加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设计意识的培养,建立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相关法规,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