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鹿鼎记》是金庸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很多人物都被冠以特殊的江湖绰号,江湖绰号能够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仅需要理解其表层涵义。还需要更深层的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意象,并以此为引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理解金庸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在将其翻译为英语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文化语境理论为视角,对《鹿鼎记》中人物的江湖绰号英译进行分析,探究译文绰号的文化意象传递效果,并指出只有完整、准确地传递原语文化意象,才能让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理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地位日趋突显。西方现代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出的阐释学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无不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不可儿戏》乃王尔德喜剧代表作。该剧语言俏皮幽默,剧中人物妙语连珠。这有赖于作者对各种修辞手段的熟练驾驭,特别是“Ernest”一名的双关,是情节铺展的主线。因此该名双关意蕴的曲达,决定翻译的成败。台湾余光中先生的译本成功处理了该双关人名的翻译,并创造性地翻译了“Bunbury”一名。该剧译笔流畅生动,为同类翻译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讨论中经常涉及的话题,两者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在具体的文学作品翻译中,应考虑读者的需要与偏好,对不同人物语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英语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发展,人们逐渐看到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译者主体性的实质,即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和影响,并重点讲述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从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创造性看译者主体性,其要求译者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将文学作品创造性地展现给读者,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因素制约译者的发挥,即译者主体性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语域理论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翻译是否把握住了原文人物的言语特色,译出了人物身份、教育背景和个性特征,以及是否还原了人物风貌,再现了人物形象等。  相似文献   

7.
《空余的房间》(The Spare Room)一书是由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所著。她是澳大利亚女性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创作了《小天地里的大世界》、《钢铁的感觉》等文学作品,获得了很多文学奖项,她是女性主义小说的写作旗手,其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女性地位及话语权。本文主要针对笔者在翻译其作品《空余的房间》(The Spare Room)一书时,对翻译过程所做的研究及总结的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所谓的"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异化的代表人物是Lawrence Venuti,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语用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特别是不同的社会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与语用原则。而化间的差异便会影响翻译过程,造成翻译际活动中的语用失效,导致误解,甚至发生化冲突。本对翻译中的语用失效做了大致的描述,并探究其化根源,希望从语用等效角度为翻译的具体进行提供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修辞学的原理和修辞手法来看,不同的修辞手段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通过对某些译作的欣赏,可见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修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麦器官发育序列化命名方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制定简便、规范、系统的器官命名方案,是正确认识、表达作物发育规律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作物器官发育有序性原理出发,借鉴国内外器官命名经验、习惯和演变趋势,结合作者大量的试验观察结果,系统地提出了小麦地上部器官的序列化命名方案。分别用各器官英文名称的首字母代表小麦的叶片、分蘖、小穗、小花和籽粒,并通过在上述字母的不同部位标以数字来表明各器官发育的时空序位。该方案还可把出生叶片和叶原基、发育蘖和缺位蘖、结实小穗和不育小穗以及可孕花与败育花区分开来,并能反映出穗子的大小,从而全方位地提供了小麦器官发育的信息,有助于深入研究小麦的发育生物学,描述器官发育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特别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一些社交指示语(包括亲属关系词和表示谦逊及敬意的敬语)的翻译,说明对于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的社交指示语,应该在语言文化对比的基础上,立足于功能意义的分析,实现其语用等值,否则会导致读者理解和欣赏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为解决中国文化创意作品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构建规范化、可精确描述、便于相互操作、适应管理与研究需求的文化创意作品元数据层次模型,并做好文化创意作品保存、传递、知识转化及创新等工作。[方法 /过程]以本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文化创意作品为研究对象,在CDWA数据结构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创意作品数字化建设元模型结构框架,并以CCO为数据内容标准进行编目著录,展开文化创意作品的数字化建设实践探索。[结题/结论]构建出适合文化创意作品的元数据标准及模型,为文化创意作品数字化进程提供解决方案;对特色资源的保存、传承和艺术品文化艺术价值的揭示、转化和创新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推动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people like tea.Tea culture penetrates into their everyday life and literature.Observation of the fuzzy expression in the literary works leads to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colorful tea culture and its evolution.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uzzy expression can raise translato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help form cultural perception of translation.Henc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tea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6.
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多次重译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举足轻重的重要著作,在中国的译界则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本书在大陆和台湾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本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重译情况进行从历时和共时的分析,发现读者作为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对文学作品的重译的影响作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者的审美期待不同,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重译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维译汉的作品为载体,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词句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和对应,探讨这种差异或对应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使我们更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句”在英国诗歌中大量出现,创始人是十四世纪诗人杰弗里·乔叟。他用其体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流传了几个世纪。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对此种涛体发扬光大,写成巨著备受欢迎,影响深远。十四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大多采用这种诗体。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束句,以及在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戏剧中的台词也是以对句来收尾的。我国诗歌翻译家黄果圻,范守义等擅长把“对句”的英诗译成对等的“双行韵”汉诗;而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对句”亚历山大体的英诗最受中外译界赏识和大众喜爱的翻译家是许渊冲。通过学习英诗的“对句”,能使我们读懂英美文学优秀诗人的作品,同时能使我们在欣赏古典英国诗歌、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文学思想的同时,掌握好诗歌翻译技巧,向著名翻译家们学习,把我国古今文学成就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